问题导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2020-09-10 07:47夏豪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价值小学数学

夏豪

摘要:问题导学具体是指学生在有针对性问题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自身各项技能的提升,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数学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价值;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数学作为学生学习中最基础的科目之一,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教育中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的数学知识,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的一个问题。

一、问题导学法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动力都比较差,所以其学习的有效进行依赖于教师对其的引导。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法更像是控制而并非引导,其让学生直接记忆教师所展示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问题导学法同时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解决,通过合适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得到调动,并且在其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相对独立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很关键的。所以为了实现教学的优化革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出行之有效的调整。

二、策略

1.设计趣味性问题打下教学基础

问题导学的实施,设计教学问题是一个前提所在。如果不能设计合理的问题,那么就难以实施问题导学。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关注到趣味性的原则,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比如,针对四则运算这一节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相应的问题,来为问题导学打下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一些游戏或是卡通动画存在很强的兴趣,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这些素材,来设计问题。如可以立足动画熊出没,以熊大和熊二这两个动画角色,结合其中的一些情景素材,构建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熊大和熊二在森林里边保护树木,看到光头强来砍树,发现光头强砍了3棵苹果树、4棵橘子树,每棵苹果树有9个苹果,每棵橘子树有8个橘子,那么一共有多少苹果和橘子呢?基于动画素材来设计问题,这就贴近了学生自身的兴趣,如此一来,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展开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任何科学发明和创造,都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提问来帮助学生加以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经过一系列的摸索、实践、分析和总结等来进行思维方面的深入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认识,然后反馈给教师。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思考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进行更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时候,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对于小数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大部分学生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呢?”结合这样一个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之前的学习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去思考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的异同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这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在学生了解了两者的异同点之后,教师可以再提问学生:“在小数加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的思考更为深入。

3.积极营造问题互动

教师通过对问题互动的氛围进行营造,有助于带动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的热情,促使学生学习压力进一步降低,营造出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时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学习榜样,同时要兼顾学生天性,主动倾听学生意见,确保所互动的问题与学生想法更为接近。其次,教师要多向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间提问,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解答等,以此在课堂教学时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营造出更好的讨论问题的氛围,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的效率。比如,在开展“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教学时,以“平均数”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一组数据,要求学生回答在该组数据中,何为平均数,引导学生形成对平均数知识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容易误解平均数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平均数具有什么特征?怎么对平均数进行计算呢?”为提升问题难度,教师可以设计多组数据,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求解,以锻炼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与认识能力,培养其解决平均数问题的能力。此后,教师可以继续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根据每组数据的特征,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将数据特点更加直观地呈现。

4.鼓励质疑问题、促进运用

“问题导学”在提高课堂质量、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教师还应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更要允许他们对教师所提的教学问题进行大胆质疑,并要用亲和的方式指导学生努力说出自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看法和意见,并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数学思考潜力,以免形成固定化、传统化的数学学习思维,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到《万以内笔算减法》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从个位开始进行减法运算,是不是会更符合一般的数学运算规律,更有助于得到正确答案呢?”这样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个看似是定论的“问题”,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在进行多位数的减法运算时,从高位开始减会有什么结果。这时,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质疑”的过程中,全面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去自主针对减法运算进行分析,最终将自己所得出的结论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和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多位数减法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总结

总之,课堂提问贯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科学合理,要遵循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分析 [J].小学数学教育,2015

[2] 王璠.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略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24.

河南省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价值小学数学
一粒米的价值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给”的价值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