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官:敢为天下先,园区的未来会更好!

2020-09-10 07:22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理事会营商

吴婧茸

成立苏州工业园区,是偶然更是必然

在这个初冬的午后,记者在园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见到了潘云官。虽退休已有十年之久,但说起苏州工业园区,潘云官依旧思路清晰,饱含深情。在他看来,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是偶然更是必然。

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最早要追溯到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在谈到“亚洲四小龙”时,邓小平特别提到了新加坡。邓小平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很好,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这番话也给当时的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很大启发,他萌生了在中国找一块地方,建一个类似于新加坡裕廊镇那样的工业园区,复制和推广新加坡的经验。中新两国当时都在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努力寻求改革和创新。中新合作的契机由此诞生。这便是中新合作建立苏州工业园区的必然性。

此后,中新两国围绕合作开发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了上海、江苏、山东后,有着区位优势和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苏州脱颖而出。“当时的上海正在全心全意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因此对于中新合作关注度相对欠缺,而江苏省、苏州市领导的亲力亲为,以及江苏省对苏州市一以贯之、倾全省之力的支持态度给李光耀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方面,相比山东省几个城市,苏州紧邻上海,背靠江苏富庶之地,自古人才辈出,这也是苏州的优势。综合考虑后中新合作工业园区最终定址在苏州。这可以说是合作的一种偶然性。”

最终双方决定选址在苏州的东部,开发建设一个高水准的现代化工业园区。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在北京签署政府协议和商务总协议,合作正式展开。

我们到底借鉴了什么?

1994年中新两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后,26年弹指一挥,一座现代化国际化新城拔地而起。其中,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也内化于园区的方方面面。

“我们到底借鉴了什么呢?”潘云官和国务院专家组曾总结过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主要是通过软件引进的方式,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

直至今日,作为国际合作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苏州工业园区依旧发挥着中新合作优势,在潘云官看来,园区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大胆改革:“在开发建设之前,就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从权限、政策、体制三个方面精心设计完善的管理架构,我认为这是园区得以持续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潘云官說,园区的开发形式新颖,在体制创新等重大问题上,中新两国政府都给予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为园区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优势,现园区已经成为国内开发区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科技含量最高、创新人才最多的开发区之一,并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外合作的典范。

“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也成为一个品牌,正在走向更多的地方。这也是我非常欣慰的地方。”

如今的园区仍在继续学习,持续进步。在潘云官看来,现阶段的园区要大力学习借鉴新加坡的营商环境。“新加坡这样一个国家,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第二,这其中有许多门道是值得园区学习的。如今的园区在‘亲商’方面已经做得很优秀了,高举‘亲商’大旗,纵观这26年,园区正以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亲商服务’的内涵,营造与国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营商环境。园区在营商环境打造上,要始终对标‘最高、最好、最优’,这是园区的气魄,也是园区的格局。”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协调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借鉴运用新加坡管理经验中的重大问题,“它可以及时协调解决区域发展中遇见的瓶颈问题,明确发展目标,推动中新双方持续、更好地开展合作”。潘云官说。

“每一次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都会切切实实地解决实在的问题。比如设立综保区,原来苏州没有关卡,空港、海港的功能都在上海。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时间就是关键,它们有大量的东西要进口出口,通关很是费时。我们就想办法帮企业缩短时间,在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上提出了在园区设立综合保税区,把空港、海港的功能延伸到园区。这样,企业原先需要好几天的通关,在自己家门口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全国第一个综合保税区的试点就是这样诞生的,企业有需求,我们通过中新协调理事会来办到。”

“再比如,如今土地资源紧缺已日益成为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如何盘活现有存量土地资源,更需要我们向新加坡老师学习,新加坡至今仍留有白地,他们在城市规划、更新改造、城市管理、工地管理上的一系列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对当下园区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依旧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在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上,提出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的相关议题,通过主动作为,形成新样板,总结新经验,拓展新实践。”

据了解,今年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园区将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供产业链、扩大有效投资等方面做工作。

在学习中创新,在共赢中成长

在潘云官看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对于中国和新加坡而言是一次合作的双赢。“新加坡把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也让新加坡在中国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虽说是学习借鉴,但在潘云官眼中,如今园区有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超越了老师。比如园区的邻里中心,“概念确实是新加坡的,但是内涵是我们装进去的。现在我们的邻里中心比新加坡做的更好,配套功能更完善更丰富,民众联络所、生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有尽有,有过之处而无不及了。这便是我们在学习中的创新。”

26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一直十分重视借鉴和学习,借鉴文明创新成果,借鉴能体现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和管理方式,借鉴优秀的营商环境,园区一直把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和中国国情及园区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共赢中成长。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一块乐土,园区经验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肯定。“虽然我已经退休十多年了,但我仍然关注着园区的发展,希望园区可以继续在营商环境上下足功夫,亲商不懈怠,这样园区才能永远站在全国的前列。”潘云官说。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理事会营商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职业》理事会理事
今天我叫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