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明:大家都说我是园区的第0批员工

2020-09-10 07:22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筹委会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邹孝听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而1992年,黄建明就开始参与筹备工作。身边的人都开玩笑地说:“你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第0批员工”。1992年和1993年,李光耀两次带领政府和企业团队访华,表达了中新合作建立工业园区、并以该园区为载体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意向,最终确定选址苏州。彼时在苏州市计划委员会工作的黄建明,负责汇总新加坡客商到苏州考察后拟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黄建明称,从那时候开始和新加坡接触,算是筹备小组的一员,也是那时候,和园区结下了缘。

新加坡人做事很认真对于未来心中有蓝图

现为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调研员的黄建明,对筹备期的点点滴滴仍记忆犹新,“中新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前,中国国家层面方成立特别工作组,由当时的国务院特区办牵头,外交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公安部、商务部等十几个部门一起到新加坡考察,深入到他们的各个部门,了解并研究哪些方面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学习借鉴,回来形成向中央的报告。”黄建明告诉记者,当时苏州层面的筹备小组也提交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借鉴内涵、借鉴路径、借鉴方式的补充报告,他也参与了部分文件的素材提供。

当然,新加坡人做事很认真,对于未来发展蓝图尽可能心中有数。新加坡贸工部、国家发展部及所属的法定机构如经济发展局、裕廊镇管理局,市區重建局、建屋发展局,以及私人企业和政府关联公司,组成多批考察团来苏州,开展现场踏勘、部门走访、商务洽谈、问卷调查,他参与了其中的工作。“有一次,领导派我去苏州大学英文系找学生一起翻译问卷调查表,按照新加坡企服中心要求,调查园区周边住户结构,职业分布,住宅需求类型及期望价格等,并汇总分析,为他们做开发规划提供依据。还有一次,陪同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策划专家考察苏州新区的企业和厂房,为他们在园区吸引产业、建设厂房的计划提供了可作比较的场景。”

谦虚借鉴努力创新中国人学习能力很强

1993年,新加坡有一家私立医院想来苏州投资,黄建明陪同时任苏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李济民回访,因为正逢圣诞假期,院长在家里接待了他们一行三人。他说自己过了一次真正的西方圣诞节,有火鸡,有鸡尾酒,特别有仪式感。院长还带他们参观了新加坡很多医院和养老机构。黄建明称,当时的新加坡已经是一座现代化国际都市,和苏州反差很大。“新加坡的医院需要自己寻找客户,市场意识很强;国有、私立,社区、国家级的医疗体系完善;社区养老机构设施特别好,不光食宿,休闲娱乐、医疗护理设备设施齐全,家庭和医疗机构无缝接轨,老有所依,老有所管,印象特别深。”最受冲击的是,当年两国人均收入竟然相差几十倍。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人刻苦向上,通过努力迅速摆脱了贫困落后。他说:“谦虚借鉴、努力创新,我们追赶得很快。”

从筹委会到借鉴办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过完圣诞节回国后,1993年12月31日,园区筹委会挂牌,黄建明从市计委调到园区参加筹建工作。当时筹建工作人员总共就十几位,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大,但很快乐。时隔27年,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他说:“记得刚上班的头几天很有意思,筹委会办公地点设在金鸡湖度假村的几栋白色矮房子里,周边一片农田,湖边风很大,很冷。每人发了三个碗、一双筷子,吃完饭,连自来水都没有,也没有抹布,大家就从旁边拔一把干草,用井水刷碗。年纪大的筹委会成员喝了烧开的井水还拉肚子。”

1994年春天,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与此同时,承担制定借鉴经验计划、承担借鉴经验课程、人员培训、经验落地实施等职能的“借鉴办”,伴随苏州工业园区诞生。同年4月20日,园区首批借鉴培训团(规划建设)赴新加坡培训,借鉴新加坡经验正式开始。黄建明回忆,“那一年除了参与落实园区官员去新加坡培训等借鉴工作,我还参加了第二批新加坡经济管理经验的学习培训。”

在日新月异的国际舞台,做与时俱进的探路者。在借鉴办期间,他发现新加坡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方面竞争力很强,政府亲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办事效率很高。“在新加坡办事,各个部门官员都非常专业。培训时我们每次实地参观、调研对方的各个部门,各部门的介绍和问题解答都很精准一致,新加坡高效、精简、公开、透明的企业服务对园区真是受益匪浅。回国后,我们在经济贸易发展局落实这些经验,设立处室职能时,做到‘一门一站一条龙’功能,从招商、注册、企业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在经发局一个局里完成。”“还有一件事令我感触深刻,新加坡的培训老师告诉我们和外企接触,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便于深入的‘人心相通’的交流。所以他们会带我们去家里聚会,品尝他们的饮食,看他们看的电视节目,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培养国际社交能力。”对方的用心令黄建明感触颇深。

虽然黄建明只在借鉴办工作了两年,但那段短暂的时光,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记忆。“1994年,新加坡在苏州大学邵逸夫楼和东山宾馆举办了一次软件转移会议,苏州市十几个部委领导,开展了一场100多人的头脑风暴,中新双方商讨如何落实协议,如何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参与了这项工作总结的起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也影响了园区的招商引资,借鉴新加坡经验工作暂时也受到挫折和停顿。1999年,黄建明决定到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新期间收集了全球所有关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文献,分析新加坡对园区的贡献,并研究苏州自身的禀赋。2000年,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竞争优势》的论文,在他看来,园区既需要借鉴新加坡经验,也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补短,做与时俱进的探路者,不断借鉴创新,共商共建,实现圆融共赢。

猜你喜欢
筹委会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ImprovingListeningandSpeakingSkillsthroughWatchingAmericanTVSeries
今天我叫早
我想这样做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美术·书法作品选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