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职业道德与商业伦理探析

2020-09-10 07:22田堇涩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2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内部审计

摘要:内部审计对于减少企业财务舞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应当秉持的伦理观,就A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和商业伦理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业道德;商业伦理

21世纪以来,以康得新、康美药业、万福生科、瑞幸咖啡为代表的重大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注册会计师行业遭遇信任危机,广大投资者对于外部审计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却对这些公司内部审计的关注甚少。其实,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中极为关鍵,按照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地对企业自身的财务整体状况实行独立客观的鉴证活动,保证公司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随着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内部审计人员承受的外部压力与道德风险也越来越大,自身职业道德和伦理观经历着严峻的考验。A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结合本人在其中一年的工作经历,就A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和商业伦理困境进行论述,并提出改善建议。

1.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伦理观

根据我国内审准则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三条中强调,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活动时,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职业声誉。根据《规范》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包含诚信正直、客观公正、专业胜任、保守秘密。从以上职业道德要求可以看出,内审人员必须始终保持独立与客观的原则,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活动信息。

从伦理观的角度来说,什么是内审人员应当秉承的伦理观呢?目前主要的伦理观有四种,分别为利己主义、功利主义、道义主义和美德主义,以下将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利己主义也称为自利主义,该伦理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个人的决策行为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动机。当每个人都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时,整体的结果便会趋向于最好。类似“理性经济人”的概念,当所有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时,会形成最有效的市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资源配置。

功利主义是成本效益分析的伦理基础,它主张从结果去判断行为的善恶与是非,如果个体的行为给整体带来的结果是趋向于好的方面,那么该行为便是善的。

德国哲学家依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道义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道义主义伦理观认为,评判行为的道德与否应当从行为本身的动机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角度出发,而不考虑其结果。只要行为本身的动机是善的,那么就应当去实施。可以看到,道义主义的伦理观与功利主义看待行为善恶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

美德主义最早出现于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提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求善,并阐述了包括勇气、诚实、公正等具体的美德。拥有这些美德是追求至善的条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美德是具有普适性的,适用于所有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内部审计。

如果秉持利己主义的道德观,内部人员可能认为串通管理层,谋取不正当利益能够得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两者沆瀣一气,进行财务舞弊活动,内部审计活动彻底失效。如果秉持功利主义,内审人员很可能考虑到审计活动对于公司整体的影响,如果一旦披露财务问题,是否会影响公司整体的业绩等等,导致“查小不查大”“查下不查上”,内审部门形同虚设。需要说明的是,功利主义并不是错误的,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内审人员错把公司的利益当成了“整体利益”,进行了错误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真实的经济活动是广大投资人做出决策的依据,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对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损害了广大投资人的利益,才是真正损害了整体利益。结合《规范》的职业道德要求,内审人员应当秉持道义主义和美德主义的伦理观,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美德主义有利于内审人员培养面对压力和诱惑的优良品格,使其保持独立和客观。

2.现代内部审计面临的伦理困境和道德考验——以A企业为例

2.1独立性难以保证

独立性是保持内部审计客观公正的基础,确保独立性的重要措施便是内审部门应当独立履职,具有较高的权限,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履职情况。但是,在A企业中,虽然名义上内审部门由董事会直接领导,但实际上每周一次的履职情况是向财务总监汇报,审计报告也由财务总监过目后呈董事长签字,实施与审核二合一,导致了内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内审人员迫于压力,极易出现判断标准失衡,出现内部审计报告“轻描淡写”“点到为止”的情况。

2.2违背诚信原则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存在,从利己主义的伦理观来看,内审人员的自身利益依附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如果企业出现了财务舞弊,最终导致退市倒闭,内审人员也会失业,自身利益便受到了损害,利益最大化更是无从谈起。在自身利益与职业道德冲突时,许多内审人员有限的职业道德并不能经受住考验。在A企业的一个货币资金审计项目中,发现存在虚构合同的行为,虽然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但这个行为应当被披露并改正。但由于领导认为,披露问题会影响公司后续从银行获取贷款额度,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指示内审部门主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在审计报告中并未披露该问题,内审反而成为了管理人员的工具,违背了诚信的职业道德。

2.3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之所以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企业所有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内审的设置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审计制度十分不健全。

A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寥寥无几,均为笼统的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工作指南,无法形成标准的工作流程。内审权限模棱两可,导致内审人员在工作时处处受制,最终选择妥协。对于内审的业务范围也缺乏明确的规定,部分业务与纪检、财务、监事会等监督部门出现业务重叠,许多工作重复执行,分散了内审人员的精力,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2.4工作态度

许多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披露问题还会得罪其他部门的员工和领导,从而在审计工作中“走过场”。在A企业的内审部门中,年轻力量甚少,老员工在带领新员工执行审计工作时,许多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认为“没有必要”。在进行下属子公司货币资金審计项目时,没有获取《已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清单》,导致遗漏一个交易额达两千万的银行账户,最终被外部审计查出。

2.5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

公司发展日新月异,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如果不懂业务,只能浅尝辄止,对于公司管理的改善是十分有限的。A企业是一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公司,但内审人员对技术基本无了解,仅针对流程合规、审核权限等方面展开审计,在后续沟通过程中,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认为审计整改措施过于理想化与教条化,与内审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导致审计整改措施难以落地。

3.改善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议

3.1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真正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的制度,避免内部审计部门沦为管理层的工具。同时,内审部门的考核与公司经营业绩应当尽量脱钩,可以由董事会独立制定考核标准与激励制度,最大程度减少内部审计人员因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而形成的独立性不足和违背诚信的问题。

3.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充分发挥道德的劝导功能,加强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和商业伦理观,坚持用道义主义和美德主义指导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引导审计人员具备自律意识,提高抗压能力,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不偏不倚地披露反映,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建立“道德红线”,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严惩,营造健康的审计执业氛围。

3.3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是加强内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另一路径,以制度形式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权限,避免审计过程中各部门提供资料推诿延后,取证困难;明确内审工作的工作范围,对于不属于内审工作范围的任务应当及时交接至相关部门;明确审计工作流程,形成实务工作指南,具备可操作性。审计工作有重点、有计划,建立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3.4提供必要的心理职业辅导

由于内审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审计成果有时并不能被理解,甚至会造成与其他部门同事之间的误会,导致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工作懈怠,因此建立相应的心理职业激励来疏导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跨部门交流,帮助其他部门的同事认识到内审工作的必要性;通过部门内部交流和心理职业辅导,使内审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主动承担职业责任,减少道德风险。

3.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主动了解公司业务的基本情况,始终保持职业怀疑,对于不熟悉或难以形成充分证据支持的问题慎之又慎,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传达最新的审计思想和审计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积极鼓励通过自学提升自己能力的同志,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1):40-41.

[2]黄世忠.回归本源 守住底线——审计失败的伦理学解释[J].《新会计》2019(10).

作者简介:田堇涩(1994-),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内部审计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