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课堂审美兴趣的培养

2020-09-10 07:22张英琪
教学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张英琪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改革。目前,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提倡培养核心素养,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也将工作重心从传递知识转移到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也不例外,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不再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审美方面的能力的得到相应提升,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审美,与此同时还能实现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培养核心素养的而需求,以此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

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说,学生通过对各个科目的学习,能够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更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促进自身发展。在学习中获得各种能力都能提升学生的整体品格。在美术教学中,美术学科的主要核心素养包含图像识读、审美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美术体现等方面,其中审美能力是重点也是关键组成内容,需要美术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在审美方面的培养。美术老师需要结合时代需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让学生在学习更多美术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兴趣的培养

要想提升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是很关键的内容。在人的感官中,视觉是最精准的,是人们心灵和外界进行沟通的关键方式。人类的视觉感觉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事物外表形象的一种感知,也是就是结合自己的视觉能够对看见的事物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个方面就是形式的认知,这个方面就是通过视觉能够对看到的畫面进行全方位的认知,主要是颜色、形状以及构图等各个方面的形成,对于一幅画作来说,画家是怎样对这幅画进行构图的,并且画想要表达什么深刻的含义。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这个方面是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重要部分。第三个方面就是实现和画家在情感方面的共鸣,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看到一幅画作之后,能够激发自己的感情,这就说明学生从理性认知发展到了感性的认知。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老师需要随时让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相应的观察,在观察结束之后还需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让学生对自己看到的画作进行详细的评价,以及将体会到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实现对学生审美兴趣方面的培养。比方说:老师在教给学生画人物画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蒙娜丽莎》这幅名画进行欣赏,并且结合这幅画展开相应的指导,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辅助作用,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仔细观察以及体验,并且对人物的实际特征展开相应讨论,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对于人物画像的实际感受,然后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于这幅画作有更加准确深入的认知,在之后老师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相应的概括以及总结,进而将人物画像的美术知识点引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以及感知作品的额过程中实现自身审美兴趣的提升。

二、审美境界的提升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中,老师需要多给学生带来一些有助于教学的艺术作用。在艺术作品的选择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艺术价值比较高并且美感比较强烈的,供学生进行欣赏,通过这样方式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培养。老师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对名作进行接触以及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和艺术家思想以及情感方面的交流,并且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面,结合这种方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于美的事物以及优秀的作品更敏感。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境界。美术作品能够超越时间以及空间。在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艺术画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各个国家各个类型的艺术画作都体现着不一样的表现方法以及创作方法。在让学生对这些艺术画作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也是在逐渐锻炼学生对各种艺术作品的整体欣赏能力。美术老师充分结合美术课程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历史优秀作品供学生欣赏,并且将其中的构图方法以及画作方式讲解出来,供学生们进行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知美,实现审美境界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的艺术感觉有所提升。结合这种方式学习美术知识,提升美术能力,能够在之后自己的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体验

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具有好奇心比较强的特征,并且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面没有持久的关注力,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性,在美术教学中,老师需要自充分掌握学生这一特点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并且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不断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将更多新的教学资源合理使用到美术教学中来。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地使用,美术课程中,老师也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能够更加吸引学生在课程中的注意力,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的作用,老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常见更加有感染力的课程,并且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小学美术课堂更加有活力。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能够将美术的具体内容结合声音、视频或者是图片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进而然给学生可以积极且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美术课程中来。除此之外,老师还能带领着学生走出美术教师,定期组织和美术相关的一些实践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面,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比方说: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画展,画展的类型需要符合学生的审美,确保学生能够欣赏画作中的具体内容,或者是带领着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画作,将自己平时学习的画作知识充分体现在画作里面,并且老师还需要给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欣赏到跟多地美景,获得不一样美的体验。结合这种走出教室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不受到局限,发现身边以及大自然中的美。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结束语:在当前核心素养教学时代中,要想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老师发挥着关键作用,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审美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实现审美境界的提升,并且还要加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体验,通过这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之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子旭.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试题与研究,2020(27):64.

[2]湛娟娟.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14):68.

[3]王丽娟.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0(05):66-68.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
分析罗恩菲德的儿童中心主义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