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生数学教学

2020-09-10 07:22王永刚李秀萍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王永刚 李秀萍

摘要: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对于新一代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师理应负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责任。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从使用微课资料,助力学生自主预习;营造开放环境,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精心设计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复习等四个方面对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生数学教学进行讨论。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不仅是当代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基本素养要求,更是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提升自身竞争力,且助力教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要要素。因此,作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首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开始入手,通过发挥自身引导教學作用,让学生真正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使用微课资料,助力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重要意义的途径。在教师没有教授的情况下自主完成预习作业,还会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预习类作业,学生不仅会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产生好奇心,进行自主预习,还可以让教师利用预习作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力。但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应用精彩的微课资料,让学生乐于自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方向与位置”前,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自主预习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可以利用微信软件进行信息交流和文件查看的能力基础,为学生制作并发放了微课视频。教师在视频为学生提出了“你从家到学校是什么方向呢?”以及“你能说一下教室的门朝向哪个方向吗?”等与本课知识相融合的问题。教师在微课视频中通过展示地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了从上到下的校园结构和楼宇布局,动态的资料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均实现了自主预习,为学生全面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开放环境,发展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和自学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而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平台,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倾注自身对学生的爱心、耐心以及专业力量。良好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包括“人文性的座位安排”、“民主的师生关系”、“有趣的课堂学习参考资料”以及“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应从以上几方面入手,为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构建开放的、适宜高效学习的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从多方面为学生营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小组成员人数进行了圆圈式的座位选择。然后,教师让各小组长从教师手中领取用于学习和参考的各类实体模型,然后教师让组长将模型放在小组中间,并适时转动模型,让各组员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图形,并进行描述。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站在了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好像在做游戏一样,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在其他课程中的教学也是如此,通过为学生构建师生和谐、学生自主的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精心设计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复习

数学学科知识的复习分为课堂复习和课后复习,两种复习方式的实践都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发展。但是,教师站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角色,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实践所学时,需要将数学作业分层次进行设计,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提升其自主学习的目标设置、学习策略运用、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方程”一课时,就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将作业进行了分层。教师设置了“判断式子是否为等式”与“根据简单题意进行等式的列举”两种不同层次的题目,同时结合了学生生活中可见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的同时,可以适应题目的难度。课堂作业以学生的口头回答为主,课后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但课后作业的题量较小。同时,教师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根据题目难度,进行选择做答。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复习空间,也尽力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促进了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的提升。

四、开展赏识教育,培养学生信心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在于学生实现持续的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的学习信心的存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即在课堂内外、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学习心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同时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和信心,也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建立。所以教师开展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信心建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现实意义。

例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于多个维度,且教师允许学生进行对自己和对同学的客观评价。教师开展赏识教育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两方面入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得到正确答案时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其赞赏的评价,而针对学生回答错误状况,教师不会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继续给予其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其自主思考能力发展和学习信心发展。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个体或各小组肯定的评语,同时对班级整体也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学习信心的同时,产生班级荣誉感、归属感,坚定学生向上的信心,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实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目标,需要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需求和数学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多阶段实现自主学习模式的适应。教师需要善于使用微课资料,让学生实现自主预习;同时,教师需要营造开放环境,助力学生实现高效课堂学习,发展自学能力;最后,教师需要提升学生自主复习能力,让学生实现自学能力的提升和自学信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支启霞.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才智,2013(17):64.

[2]李桦.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60-261.

独家注明: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编号为GHI9660《基于“雅趣”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论文。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