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2020-09-10 07:22钟世盛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融合信息技术

钟世盛

摘要:近些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给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增添助力,且在该技术的带动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也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小学教学课堂中,不仅使教学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而且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是当前农村小学学科教学新方向,也是新挑战,它迎合了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中倡导教学内容创新、跨学科的基本特征,希望以此来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基于此,本文谈一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数学;融合

引言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增强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数学课堂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现阶段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理想,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同时,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尺度,常常出现喧宾夺主的结果。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制定出科学恰当的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是非常必要。

一、强化师生互动交流

客观讲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应该满足师生双方教学需求,例如有效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应该通过PPT、电子表格、各种教学工具软件来展开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效契合点,实现应用广泛的有机教学过程。

例如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首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板书来传授几何图形理论内容,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平台来展示图形变化、拓展“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展示更多变化多端的图形,并培养他们的视觉观察能力和空间智能学习能力。为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基于几何图形来导入多媒体情境内容,为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学习,有效辨别各个图形并合理掌握各个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适应这种较为直观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进而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促进教学进程推进与教学质量提升。

二、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由于多媒体课件用动态图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愉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知识以物化的形式再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但是要把展开图整理出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运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展开图和学生动手结合起来。就可让学生清晰的判断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了,从而进一步的学习迎刃而解。

三、借助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数学知识多是理论和定理的学习,其逻辑思维性和抽象概括性往往是学生难以突破的难题。而且几何知识的立体特征,都对学生的直观认知特点提出了挑战,是很多学生畏惧的学习内容。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主理解很难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把教学难点直观形象化和动态化,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理解和吸收,降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这样的练习活动中,有许多正方体叠加起来,学生需要找出一共有多少块。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在缺乏这样的认知经验的时候,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直观视觉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很容易出现考虑不全的情况,对于隐藏部分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整个立体图形展示出来,进行层层解剖和演示,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其内部构造,明确正方体的重叠特点,丰富立体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得出准确的总数量。又比如在行程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在圆形跑道上相遇之后再次相遇等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清各关系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对基本的等量关系进行灵活运用,实现知识迁移。总之,多媒体把抽象理论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从实际出发,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四、结合国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更加融合

2020年寒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而来,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生活方式,人们纷纷开始宅家活动。在农村小学,要面临网络、设备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在软件的使用上,也既要符合教学的特点,也要确保学生能够使用到。企业微信、QQ课堂、钉钉等课程使用软件可以让线上的教学变得更加的方便,为了让本校家长都能进行操作,我们选择了家长可以不用重新下载的企业微信。在电视课堂的播出后,教师再结合录屏软件、格式工厂、快剪辑、网络搜索、屏幕画笔、小管家等的信息技术,使得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上更明朗有效。

结语

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为传统的教学的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以知识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学习感悟的提升以及实践的体验都具有教大的实际价值。教师在指导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知识探究水平以及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红艳.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95.

[2]潘丹笑.以退为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35):192.

[3]廖举荣.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变教为学”实践探究[J].教師博览,2020,10(24):63-64.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融合信息技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