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020-09-10 00:53李晓霞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李晓霞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思想已逐渐渗透于现代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策略和组织效果带来革新,还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主体能力得到加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学生教育发展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动作操作、信息素养、思维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将有效教学作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学科是依托信息化社会发展下的而衍生的一门基础学科,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技能,提高学生信息化操作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高中是学生教育成长的关键阶段,其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和高效掌握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尤为重要。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培养策略,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难以提升。因此,本文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存在问题

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发现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学生主体发挥不足。众所周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其教学主体的把握和环节安排,有助于提升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本位思想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课堂环节设计欠缺。课堂环节的有效设置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之一,同时,学生对课堂环节的参与效果和学习状态将大大提升课堂整体的教授质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置课堂环节,导致学生的参与效果不佳。第三,教学手法运用单一。灵活多样的教法运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整体状态难以提升。

二、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1、开展导学互动,培养自主能力

导学互动是以导学案为基础而展开互动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互道互动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习自主性,打破传统教学中“牵引式”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使学生从被动学向主动学的方向转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开展导学互动,组织学生对导学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而实现其有效教学、高效学习的课堂效果。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这是关于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对此,我采取导学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导学问题,展开学习活动。以导学问题为目标,进而提升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学习能力。随后,待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展开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获取分为哪些环节?”“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采集信息的工具有哪些?”“扫描仪、摄像机、录音器、计算机、照相机等。”通过导学互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清楚了解到本节的知识重点和目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

2、设置问题环节,提升学习质量

问题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状态,还能通过问题的解析,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及时掌握课堂的整体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在下一步的教学实施中做好准备。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环节,夯实学生的个体基础,避免超纲、低效等现象发生,从而达到有效设问的目的。如在“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历史和发展趋势,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效果,我结合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问题:①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影响的实例。②说明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③简述信息技术的概念。④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通过对问题内容的灵活设计,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

3、注重个体培养,促进整体发展

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概念理解不深、技能掌握不牢等差异化现象,面对这一差异化现象,如不采取有效的引导手段,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抵触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培养,及时关注学生主体的发展情况,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良性发展。如在“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学情状态,对此,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打牢自身基础,提升个体能力。同时,我还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任务活动,如“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准确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有哪些?”等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整体的信息水平。通过对主体培养的策略运用,不仅能夯实个体的发展基础,还能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导学互动的开展、问题环节的设置、个体基础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兴趣得到提升,还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操作技巧得到加强,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灵活把握主体发展方向,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需求,进而实现其学生整体的共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发展本质出发,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习方式,从而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之我见[J].情感读本,2017(11):102-102.

[2]张亚芳.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9):238-239.

[3]胡敏.浅谈如何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1):94-94.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课堂教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