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020-09-10 00:53张远贵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张远贵

摘要:阅读是搜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有效发展,一直都是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合理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审视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而且教学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难以获得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标深入落实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准确理解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的阅读指导策略。这样一来,能够使阅读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1.优化课堂氛围,激发阅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十分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毋庸置疑,只有当学生有强烈的阅读热情时,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因此,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阅读组织方法,以此来对课堂氛围进行优化,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唯有如此,才能为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是低年级阶段一个十分经典的故事。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尽管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文字进行阅读,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我没有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教学,而是播放了这篇文章的同名动画片。这段动画从一本中国画画册开始,封面打开之后呈现出一幅荷塘景色。随着镜头的推进,琵琶和古琴的声音开始响起,画面中的小蝌蚪也慢慢开始蠕动起来。不难理解,动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这种带有中国画特色的动画片,更是充分感染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动画片播放完毕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能看出来大家非常喜欢这部动画片,刚才看到的这部动画片就是根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改编的,但是动画片和课文的内容是有些不同的,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原本是怎样的呢?”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主动阅读文本的意愿,而且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思考。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利用恰当的方式优化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2.引导学生探究,自主挖掘文本

在新课标的内容中,“以学生为主体”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同时,从阅读活动的内涵来看,阅读本就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需要阅读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活动进行调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要避免直接对文本进行解读,而是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阅读探究。当然,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以此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探究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比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第二課时为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阅读活动。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我根据文章主要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在演出前后,“我”的心情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心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我”对演出的过程“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吗?(3)“我”真的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4)对于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探究。之后,学生将自己总结出的问题答案进行了分享,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互动交流与讨论。最终,在不断的思考与讨论中,使学生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

3.丰富语文活动,进行多元感悟

审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发现主要的阅读的方法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从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这种单一的阅读形式,不但容易对学生的阅读热情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毋庸置疑,这种情况的存在十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多元化的语文活动。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多元感悟。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阅读活动的实效性。

以《将相和》为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感受到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的精神。引导学生完成文本阅读之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体会与感悟,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的语文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之后,各小组各自讨论了如何将这篇文章改编成一次表演活动,并具体讨论了角色的分配,以及表演中的对话、动作、表情等具体内容的设计。之后,各小组依次在课堂中进行了表演。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了行动,并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了思考。相对于单一的文本阅读,这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使学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4.组织拓展阅读,促进思维发散

拓展性阅读是常规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完成课内基本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应该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拓展。这样一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以《草船借箭》为例,通过课内阅读活动,学生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也使学生对这类故事产生了阅读意愿。这篇文章是出自于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所以完成课文阅读之后,我给学生推荐了其他一些出自于这部小说的故事,并且选择了适合小学生的版本。如:《赵子龙单骑救主》、《火烧新野》、《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单刀赴会》等故事,均是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最终,通过拓展性的阅读,不但巩固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现代教育理念的育人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时,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应该及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此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史鸿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12):36.

[2]许洪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1):245.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