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2020-09-10 00:53阚俊伟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创造力

阚俊伟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时机,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关键时期。

关键词:创造力 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

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把育人环境作为土壤。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采取主动的方式很重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要保持宽容的态度,便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学生,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学生思维往往带有强迫性和被动性,很难具有创新性,这个时候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下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培養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把活跃思维作为基础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如果教师不采取主动鼓励和接受的方法,学生即使有想法也不敢坦诚讲述。

学生的活跃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精彩的影音课件、新奇的实物、精美的挂图、丰富的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活跃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错误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发散意识和创造潜能。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把观察能力作为突破口

良好的育人环境作土壤,学生就有了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根基;鼓励学生活跃性思维,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有了基础;那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一是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关注身边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就是让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将书本内容引伸到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二是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观察事物不能走马观花、漫无边际,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提高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如为什么观察?观察后要得到哪些结论?多次观察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所思、有所获。

三是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小学生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观察事物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还不够,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很容易被另外一个事物所吸引,从而影响观察的效果。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提高观察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要把发挥想象作为手段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课上课下充分发挥想象。有创造性的孩子,思想和行为方式往往会偏离通常的模式,或者超出常人的意料,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看起来很简单的两句话,对学生来说结果是天壤之别。一个是压制学生的创造能力,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孩子创造的积极性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所以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很重要。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这个不许说,那个不许做,他们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想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如果连发挥想象的机会都没有,培养想象力从何谈起,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尽力的老师。只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亚莉,刘金秀. 浅谈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科教文汇,2009,000(021):72-72.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创造力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谁,决定了儿童的创造力
厚重感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