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旅体验类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路径

2020-09-10 05:15张骥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

摘要:近年来,文旅类节目和体验类节目成为收视新宠,前者通过电视语言的解读和呈现,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核,后者借助慢节奏式互动体验,增强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时政题材,广东卫视《行进大湾区》节目创新性地将体验融入文旅,在策划选题、表现手法、故事讲述、融媒传播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文旅体验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路径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文旅体验;电视节目;发展成就;融媒传播;《行进大湾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095-02

2017年以来,电视荧屏不乏“文化+旅游”类和体验类节目的身影,其因契合快节奏时代人们慢生活的需求,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8月,广东卫视创新推出文旅体验类节目《行进大湾区》第一季,以“湾区体验家”的第一人称视角,采用“行进+体验”的探访模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粤港澳大湾区日益融合的发展现状,获得了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好成绩。

一、紧扣时代主题,真实见证湾区发展成就

(一)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主题主线宣传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阐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时隔一年半,广东卫视作为扎根湾区的省级主流广电媒体的主要频道,不忘使命,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宣传,精心策划,适时推出《行进大湾区》节目,用镜头见证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城市之间融合的日益加深,生动描绘出湾区人民的美好生活。

节目描绘的湾区各个城市的深刻变化有目共睹。一是现代建筑让人称奇,如港珠澳大桥作为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桥梁总用钢量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建成后,从珠海到港澳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30分钟,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二是基建设施快速发展,如广佛地铁是中国首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跨越地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承担着每天50余万乘客的出行重任,广佛同城的实现提高了两地人民的生活品质。三是科技创新赋能生活,如广汽集团作为大湾区汽车龙头企业持续突破自我,从制造到“智”造,在无人驾驶技术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四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如佛山南风古灶窑火五百年不熄,现代陶瓷的技术和应用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跨越之路,佛山紧抓发展机遇成为全球建陶中心,这也是大湾区众多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五是文旅發展令人向往,如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南海以生态为纲、文化为魂,不断注入创新动力,正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宏伟篇章中一首抒情的散文诗,每每独行至此不由放慢脚步,想去逛一逛流水潺潺的桑基鱼塘,走一走湖光山色的西樵山。

(二)紧密融合社会热点话题宣传造势

随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临近,《行进大湾区》节目组提前布局,做好选题,加强宣传,助力北京冬奥会。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华南最大室内滑雪主题公园的探访、体验,从滑雪的乐趣出发,巧妙过渡到滑雪竞技宣传、滑雪教育、滑雪产业等一系列话题,全方位展现广东高度重视冰雪运动、为贯彻落实国家“北冰南展西进东扩”发展战略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此外,体验者在乘坐广佛地铁时重点关注了防疫措施,在品尝美食时积极落实“光盘行动”,这些内容都较好地契合了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和焦点事件,彰显出了节目组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意识。

二、丰富表现手法,深度呈现湾区文旅魅力

(一)以“行进”串联,画面表现力强

在节目中,广东卫视主持人秦海菲化身“湾区体验家”,或驾驶专用环保汽车,或搭乘大湾区公共交通设施,以第一人称视角,采取“行进”的方式探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等五座湾区城市。通过“行进”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场景和人物故事串联过渡,格调清新自然,氛围轻松愉悦。节目借助航拍、广角等丰富的拍摄手法,增强了电视画面的表现力,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秀美风光、瑰丽文化、宜居生态、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受众带来一次观赏性与知识性并行的文化之旅[1]。

(二)注重突出受众视角,强化体验感受

《行进大湾区》节目中体验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有任务式体验,以寻找珠海最美打卡点为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将港珠澳大桥内藏的八个网红观景点、国内唯一一座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日月贝”等美景逐一介绍给观众,节目既切合了“行进”的主题,又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有互动式体验,在佛山南海叶问纪念馆,与咏春拳传人现场切磋拳艺,在一招一式的细致研学中,令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又有比赛式体验,速成训练后,同肇庆物流公司专业拣货手比赛打包十箱篮球六件套,悬殊的实力差距,使受众近距离目睹了物流从业者的职业风采……体验者根据角色的需要塑造不同身份,制瓷手艺人、滑雪学员、龙舟划手等,不仅提升了节目的生动性,又丰富了输出内容,使节目真正成为了受众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窗口。

三、讲好人物故事,积极传递乐观拼搏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达,是新时期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湾区体验家”每“行进”到一站,便会邀约一位有奋斗经历的人物嘉宾,在同行、交流、探访的过程中,将奋斗者的筑梦故事跃然于荧屏之上。

《行进大湾区》节目用心挑选了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有建设的追梦人,如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他带领团队克服艰难险阻,耗时14年建成一座闻名世界的大桥,伟大的工程使天堑变通途,实现了桥梁人的中国梦;有改革的探索者,如天图物流创始人吴泽友,面对不断升级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他积极探索,从单一的包裹货物运输转型成为信息流、资金流等全供应链的建造者,助力更多湾区企业家实现创业梦想;有生活的艺术家,如佛山市人大代表吴荣开,从身无分文的搬运工打拼成身家数亿的企业家,却在事业高潮时浓缩自己的产业,把握时代给予的机遇,重新调整定位,成为佛山餐饮界传奇人物;有文化的传承者,如陶瓷手艺人唐奇,他独具匠心,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薪火相传……他们低调务实,却敢于打破禁锢,勇闯险滩,勤劳奋进,也懂得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真味。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背后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节目集中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湾区人民乐观积极、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四、拓宽传播路径,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

《行进大湾区》通过多渠道宣传、全方位融媒传播,提升了节目的传播力和关注度,如联合广东卫视的《广东新闻联播》与《瞭望中国》《南方日报》《新快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权威媒体,发布节目宣传报道共34篇(条),并在“学习强国”客户端上传精彩视频片段,提升节目的关注度和口碑;节目宣传团队结合节目内容精心制作了短视频、海报、稿件等宣传物料,在广东卫视全媒体矩阵发布图文、视频资讯共232篇(条),累计阅读(播放)量超55万,为节目宣传造势;联动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荔枝网、粤听、粤TV、云视听等优质资源,实现超千万宣传人群覆盖。

节目于2020年8月9日开播,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第一季六期节目平均收视率0.077%,市场份额0.557%。其中8月23日和8月30日在省级卫视中连续排名第八位,收官之夜即时收视率排名全国第六,总收视人次达到1968万。节目总体受众集中在南方地区,但在哈尔滨等北方城市也有较高影响力,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活向省外观众进行了文化输出。

五、思考和建议

(一)叙事方式的创新

人物是整个节目的主体,是叙事成功的关键要素。《行进大湾区》节目“湾区体验家”秦海菲曾以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获2010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她漂亮大方、成熟知性,微博粉丝高达168万,具备文旅节目所需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然而,节目受邀嘉宾都是湾区各行各业的翘楚,秦海菲与嘉宾之间的交流容易步入“权威访谈”的误区。如果节目设置两位“湾区体验家”,秦海菲担任常驻嘉宾,活跃气氛、把控节奏,另外一位每季固定,或是每期更换,以“有名气”为佳,更利于增强受众黏性[2-3]。两位“湾区体验家”在探访过程中遭遇的惊喜与意外,不同阅历和感受产生的激烈碰撞,可以让湾区的文化内涵得到充分释放,也能使节目更为饱满。

(二)宣传方式的完善

1.改变播出策略。《行进大湾区》逢周日22:35播出,播出时间较晚,收视会受到较大影响,节目可以考虑将播出时间前置。一是在周五或周六晚间播出,符合电视观众周末时间的收视习惯;二是于晚上六点同电台并機播出,或是夜间稍晚时段在电台重播,覆盖到以收听广播频率为主的听众群体,如的士司机,他们堪称一座流动的广播站,可以扩大节目传播范围。

2.实现深度融合。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的劣势在于单向传播,无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行进大湾区》节目形成现代传播体系,但是忽略了现代广播电视节目的“标配”——二维码。节目设置二维码,是传统媒体链接新媒体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同时,受众扫描二维码可以参与节目互动,发表感言或提出自己想了解的文化、旅游信息,进一步完善受众与传统媒体的实时互动渠道,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联动、共振,有效提高节目传播力,加快推动湾区文旅发展。

3.开辟专题通道。《行进大湾区》第一季已收官,“行进”却没有完结,大湾区之旅还在继续。作为一个未完待续的专题节目,只在广东卫视官方新浪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发布节目宣传图文和视频资讯,已经无法满足宣传需求,应及时开辟节目专属新媒体通道,全方位树立品牌。

六、结语

《行进大湾区》第一季已收官,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虽然还存在待改进的地方,但其积累的经验可以为类似的文旅体验类节目的制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曲卓群.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创新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20(11):95-96.

[2] 赵炳利.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9,11(18):55-56.

[3] 郑祎.旅游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创新探索[J].青年记者,2018(36):68-69.

作者简介:张骥芳(1979—),女,山东青岛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