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2020-09-10 07:22李文英
学生学习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作用

李文英

【摘要】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热爱和尊重学生出发,以积极的情感,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去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振奋学生的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感染,进而形成情绪记忆,促成信念的产生,行动的转化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中的教师因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淺谈;情感教学;作用

1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学

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所谓信念,就是一个人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政治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化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教学之中。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才能向学生托出一颗赤子之心;当阐述马克思主义真理时,才能吐露出自己虔诚的信念;当讲到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和描绘伟大祖国宏伟蓝图时,才能怀着一种由衷的喜悦和自信;当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才能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袒露自己的态度,才能在教学中怀有浓厚而炽热的情感,散发出巨大的潜移默化的能量去感染熏陶学生。有些教师对上述问题甚至持怀疑的态度,不难设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教学是难以打开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内心的情感,达到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崇高理想效果的。

其次,要求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时时处处以关心爱护的情感对待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品行、智能方面不断提高,建立起平等、民主、友善的师生感情,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的心理定势,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信息和提示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互动,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提高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轻视、鄙夷、训斥、粗暴等情绪,便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憎恨,学生一旦对你有了成见,就会对你的教学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即使正确的意见和要求也会遭到拒绝。可见,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我们教育中是具有何等的重要!

再次,还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业务,与时俱进,不断进取,自我“充电加氧”,拓宽和加深知识面,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把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广博的求知欲望;同时,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现代教学论,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使教育活动处于情理交融的交汇点上,从而将“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观念,形成他们的道德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艺术。

2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学,也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思想感情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是一种艺术,同一语言用不同的讲法,可以使人们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和理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桥梁”。 “求知兴趣的首要和头一颗火花,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传授教材内容时,恰到好处地付之以情感语言,灵活地掌握语言的轻重缓急,或轻快舒展,或紧张急促,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庄重。这样使语音铿锵有力,语调曲折跌宕,节奏抑扬顿挫,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感知教知的最佳效果。如果一个思想品德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而是机械生硬,平铺直叙,一个频率地讲课,定会使学生大脑活动功能受到抑制,产生沉闷、呆板、厌倦或不耐烦等消极情绪,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死气沉沉、一问三不知;要么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甚至故意讲话捣乱等。

3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教学,还要求教师善于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能发展的动力。诚然,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难懂,既没有诗歌、散文的声情并茂;也没有音乐的悦耳动听;更没有美术作品的诗情画意……,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等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动、形象、真实的故事、案例,能使学生以趣入境,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音乐、诗歌能起到以情入境,渲染气氛、深化课题、调节大脑和情绪、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受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寓言、漫画、典故、谚语、幽默小品等能唤起学生以奇入境,产生好奇的心理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欲望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黄晓兵.分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应用及优点刍议——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03):115-118.

[2]黄晓兵.分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应用及优点刍议——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02):74-77.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作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舞台恐惧与情感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