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

2020-09-10 09:23吴振驰
学生学习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吴振驰

【摘要】本文阐述了现如今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在职业教育中内涵和重要意义,并对当今的校企合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展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职业教学理念中的优点以及其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1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1.1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本意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就业前的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都隶属于职业教育的广泛范围之下。

1.2.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依靠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情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发展职业教育也能促进就业率的提升,这有利于通过教育、再教育的途径来提高就业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深刻意义。

2深刻理解“工学结合、半工半读”

2.1它是一种教育思想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与校企合作是直接相关的,其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工还是学(读)都把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依附于学生,让学生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这种模式有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其二是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其三是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2.2它是一种育人模式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式培养,这些新型的概念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都有着极高的牵连程度,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包含、渗透和替代,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完美结合。

2.3是一种助学举措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有效途径。纵观现在的中职生,有不少的学生家庭总体收入水平较低,而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来获取一定的报酬,用于补充学费,实现家庭的零负担或少负担,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勤工俭学的极好形式,应该大力鼓励和倡导。

3准确把握校企合作呈現的闪光点

3.1校企合作在全国各地大放异彩

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无论学校规模的大小、层次的高低、条件的好坏,都能走出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尽管在合作的规模大小、程度深浅、内容宽窄、类型多少等方面不同的中职学校存在较大差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依然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3.2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竞相火热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普遍更加重视地方挖掘,形成地方特色,形成了一个个没有围墙的企业和教育集团军。

4正确认识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职场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硬性条件的约束,职场是不会改变自己来适应你的,只有自己改变自己去适应职场。基于这个约束,中职学校必须意识到,工学一体、校企结合的方向,才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方向,只有通过服务于企业,在实际中配合企业的需求,才能培养出有价值的人才。

4.1关于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

校企合作具备显著的优势,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校企合作,学校及时通过企业的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更能教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校企合作也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平衡了学校与企业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学校通过企业来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而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技能都能够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时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平衡状态下的“双赢”模式。

4.2关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4.2.1无法制保障

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正处于民间状态,尽管国家已制定了大量相关政策来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部分地区依然将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

4.2.2无经费保障、劳动准入制度执行难到位

“学而优则仕”诸如此类的观念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与发展。国家必须彻底打破这些老旧的人才观念,将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程度予以提高,凭借一定的法规文件形式来体现。

4.2.3学院的教育改革措施还不配套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上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单一依照我们的教学计划来培养出的人才只能满足大众化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针对性的需要。

4.2.4教学体制有待改革

中职学校应该鼓励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仅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资金上也要给予保障。

5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辟校企合作新势态

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主要目标,政府采取适当措施,让企业在确立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学校在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有相应的指导部门,实时指导学校进行专业方向的调整,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上起积极的先导作用,在真正意义上将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

6总结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的改革探索,正在为整个中国教育蹚路。链条总是在最薄弱的环节才会更加容易实现突破,教育也不例外。但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必须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下去,培育出更多高素质高技术的创新型人才,让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莉.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中的发展探索——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出版广角,2015(15):124-125.

[2]曾平.校企合作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0):17.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