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2020-09-10 09:23肖芷玥
学生学习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劳动者马克思

【摘要】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的结果。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杰出理论贡献,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研究

我读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这本书是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为批判哥达纲领而作。当时,为了扩大实力,德国国内的社会主义工人党接纳了拉萨尔派,并在哥达大会中颁布了新的党的纲领草案,即哥达纲领。但是,草案中充斥着拉萨尔派很多资产阶级错误观点。马克思逐条批驳纲领的内容,指出拉萨尔派实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一方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批判拉萨尔主义,明确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区别,对国家制度、发展阶段、以及分配制度作了原则构想,就无产阶级的夺取途径进行了阐述。

马克思在书中主要对拉萨尔主义进行了抨击,明确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非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区别,对国家制度、发展阶段、分配制度作了原则构想,并就阶级、教育、唯物主义等进行了阐述。细细读来,让我受益匪浅,也澄清了我之前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一些浅薄、片面的理解,对当前我国正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坚定的信心。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理论的贡献

马克思在书中批判道,拉萨尔主义在经济方面主要有物质财富的源泉、劳动资料的定义、劳动所得的模糊定义等。拉萨尔派接受了工资的剥削性含义,但认为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而已,这是资本家用来掩盖剥削,混淆劳动与劳动力二者不同的价值而使用的定义。因此,他们用类似于“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公平的分配“等空话给无产阶级许诺。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既然马克思主义呼吁社会公平、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那自然是对劳动者越有利越好,越公平越好。而理想的公平,便是所有劳动所得全部归于它的创造者——劳动者。在之前的学习中,我甚至认为因为马克思揭示了劳动者创造了剩余价值的规律,我上述基于这一规律上的观点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但细读马克思的这本书后,我发现,其实我的这个观点是偏颇的。书中指出,拉萨尔主张的全部社会劳动产品分给劳动者是不可能的。这些劳动所得要减去各种必要的开支,而且最后要为全社会所有成员共享,因此,由劳动者平均分配是无法做到的。为此,马克思主张,在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个劳动者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但是,除了劳动者,其它生产要素也会参加分配。既使同为劳动者,付出同等的劳动,所获得的也不可能绝对相同。“平等的权利在自然和社会的不平等面前也将沦为不平等”,由于各人的天赋、工作能力、家庭负担等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将会比另一个人多些。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拉萨尔主张的现阶段实现绝对分配公平是不可能的。那么,既然現阶段不可能实现绝对公平,那么何时才能实现呢?马克思认为,只有进入后一阶段(共产主义阶段),才能在各个生活领域逐步实行完全共产主义,分配方式逐步由按劳分配变为按需分配。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也是我们中学所学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我有时存在这样的疑惑:进入小康社会后,我们是否离共产主义不远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后,我们是否进入了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了?通过学习马克思的这篇文章,我学会了从是否能做到按需分配、从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变化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对将来很长时间内仍将处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阶段)有了更加清晰的看法,同时也对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最后马克思重提了社会共和国与无产阶级专政,把它们视作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想国家形态。马克思指出,拉萨尔派所处的德国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他们所谓的合法手段也不会产生作用。更进一步看,拉萨尔派追求的是虚构的“现代国家”,它建立在承认人民主权的的基础之上,根本前提是自然状态与契约论的假设。这些论断,为我正确看待当今世界多样化的国家体制和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指导。

3对资本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区别理论的贡献

通过学习本书,我还学习到了一个政党的纲领应该具备的要素。一个新的纲领是一面旗帜,只有明确了旗帜指引的方向,并建立起对未来的设想,才是一个完整的纲领性文件。              马克思指出,歌达纲领既没有谈到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没有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为此,马克思彻底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认为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筑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指望通过这种国家的帮助,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幻想。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要进行巨大的革命的社会改造,以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就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书中,对于无产阶级专政后如何进行巨大的社层改造等问题,马克思并没有做出明确、详细的阐述,他还提问: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制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那时有哪些同现代国家职能相类似的社会职能保留下来呢?这表明国家的消亡并不意味在新的社会制度胜利后,一切国家制度立即简单地消失。某些同现代国家职能相类似的社会职能将保留下来。同时,这本书里,我了解到它没有谈到国家消亡的期限和具体形式等问题,因为当时还没有、也不可能掌握回答这些问题。

4对国家基础和革命专政力量理论的贡献

在围绕国家的论证中,究竟社会基础或道德基础何者才是国家的根本,休谟与马克思都不承认国家存在先验的道德理由。休谟认为是政治义务通过其情感转变为道德义务,人们从国家中获得安全与利益才选择服从,这表现为政治义务,进一步的共同情感与伦理才产生道德义务。马克思则更为直接地把这种服从地位归结于社会生产,因此当无产阶级走向统治地位时,政府安排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也不再适用。在阶级联合方面,马克思主张通过阶层联合达到阶级专政。认为有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不应当被放弃,也不能转向依靠民族为单位的工人运动,马克思此前关于“工人没有祖国”的论述已经给出了答案。而拉萨尔派只看到无产阶级、忽视掉具体历史中与资产阶级向对立的中层阶级、小农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不可取的,把它们划入敌人的范围更是愚蠢不堪的。资产阶级集中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都会自然消亡,现在也应当作为被联合的对象。

5对唯物主义理论的贡献

在书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部分之后,一个亲切的话题出现了:人与自然。这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一部分。从中学课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我们了解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尽管人的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但我们仍讲“人是万物之灵”。因为智慧,因为人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人类能够近制造飞机、汽车、火车、望远镜等等来弥补自身的一些不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中学课本在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侧重强调人的伟大、人改造自然的成果与能力。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则对自然的作用做了更多的、更深入的阐述。从书中我了解到,在人类眼中,自然是一种资源;尽管这看似是以我们为主导,但实际上说明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依赖自然而生存。自从人类产生,单纯的自然界便已不存在,起码在人类的实践范围和意识范围内的自然界全打上了人类的烙印。劳动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由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人这个“万物之灵长”所特有的活动,其作用于劳动对象,能够带来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新的价值形式。但“勞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是源泉。

6对社会教育理论的贡献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认为,国民教育平等是不可得的,通过国家实施教育更是不可取的。这些观点与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相违背。事实上,马克思在后来其它书中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修正。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我查阅了马克思的其它著作,对于马克思关于教育等社会民生问题的看法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在其他书目中,马克思主张争取为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子女开办国民学校,并提出要以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这体现出了其能够自我否定自我批判,从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马克思指出,教育有社会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是通过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语言和文字来进行。教育自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担负起独立的社会职能,成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使人社会化。同时指出,教育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特殊对象和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马克思关于这些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世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 又结合本国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将教育、妇女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提到了社会民生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我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应有之义。

以上是我读《哥达纲领批判》的感想收获与感悟与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要用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还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我们的工作。因此,要把学习与思考统一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和思想境界,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哥达纲领批判》著作及学习资料。

作者介绍:肖芷玥,女,2002年12出生,籍贯湖南娄底,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901班学生。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劳动者马克思
致敬劳动者
最有思想的句子
致敬最美劳动者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在云端
别开生面的描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