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邵飘萍新闻思想的意义研究

2020-09-10 07:22楼育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摘要: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邵飘萍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都给国人留下了宝贵财富。他的新闻价值观、新闻记者观和新闻伦理观,不仅在当时具有开拓和进步意义,就是在今天也未过时。在通信技术日益发达、新闻环境日益复杂的新媒体时代,他的一些新闻思想仍然闪耀着光芒,给新闻从业者和普通大众带来诸多启示。

关键词:邵飘萍;新闻思想;新媒体时代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1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金华市社科联项目“新媒体时代邵飘萍新闻思想的意义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2018069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拓者邵飘萍(1888—1926)是中国新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一个“新闻全才”,他集记者、编辑和报人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其创办的《京报》不仅在民国时期影响广泛,其余波还延续至今,目前北京风头正盛的《新京报》就借用其名。他也是中国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先驱,曾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讲学,并撰写了《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部教程。邵飘萍对新闻事业见解独到,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思想。邵飘萍生活的年代距今虽近百年,但这并不代表其新闻思想已完全过时。相反,在新媒体时代,他的许多观点对新闻从业者乃至普通民众仍具有启示意义。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新闻资讯纷至沓来,人们被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介包围,无法脱身。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传播革命,使社会进入了全民都是记者或新闻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这大大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环境,新闻从业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界存在诸多问题,如虚假新闻泛滥、记者职业素养低下、伦理道德匮乏等,重读邵飘萍的理论著作,重温其新闻思想,或许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有益于普通民众提高新媒介素养。笔者细读原文,梳理了邵飘萍的新闻价值观、新闻记者观以及新闻伦理观,并探讨这些思想在当下的意义。

一、邵飘萍的新闻价值观及其当代启示

邵飘萍的新闻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其撰写的两篇文章即《新闻价值测定之标准》和《新闻价值减少之原因》之中。在第一篇文章里,他参考了美国威斯康星新闻教授格兰特·海德(Grant Hyde)的观点,提出了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的四种标准:一是爱读者人数的多寡,二是发表时机是否适当,三是事件发生距离的远近,四是读者兴趣的焦点及变化。仔细分析以上标准,其实四条可简化为两条,一是新闻要注重时效性,即新闻必须及时。他认为,“‘新闻’云者,如其名所示,以新为主,故今日之事为新,昨日之事为旧;昨日之事为新,前日之事为旧;此时之事为新,前一时之事为旧”[1]。二是新闻必须满足读者兴趣。他认为一则有价值的新闻必会考虑读者喜好,“最佳之新闻即为贻最大多数人以最大之兴味者”[1]。如何做到让读者喜欢,这取决于记者是否报道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是否关注读者周边发生的事情,是否留意读者兴趣的变化。

这两条都是被普遍认可的新闻价值标准,也是目前新闻界一直坚持的两条原则。在信息化的今天,把握新闻时效和读者兴趣对新闻从业者而言并非难事,当下许多新闻追求的就是速度和符合读者兴趣,因而这两条标准的现实意义不大。邵飘萍关于新闻价值富有建设性并对当今社会仍有警示意义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篇文章。在《新闻价值减少之原因》的开篇,他明确指出“凡新闻之不确实者,即无价值可言”[1]。新闻必须是事实,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新闻如果失去了真实这一要素,就毫无立足之地。所以他强调记者必须亲临一线,探究事实真相,不能足不出户,道听途说。相比之下,时下有些记者异常懒惰,他们借助网络寻访素材,胡乱采访就写报道交差。

在此文中,邵飘萍还列举了几种新闻价值减少的情形。一是富含广告意味的新闻。有些新闻看似新闻,实则为宣传,文章中植入了一定的广告,这种新闻稿子,尤其是外稿,他说是“盖欲以新闻之面具而利用报纸为之宣传其目的”[1]。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必须删除广告部分,如果通篇都有宣传之嫌则干脆弃之不用,“绝勿受人愚弄转以愚弄读者,否则即大损害新闻之价值”[1]。二是对个人隐私的揭露。邵飘萍认为“公告性”是报纸的特质,所以把与国家社会无关的个人私事发布在报纸上是不道德的行为。因而他说:“故凡个人私事,不问其善恶,皆不得用作新闻之材料;否则即大损害新闻之价值。”[1]他尤其不满记者整日忙于他人私事,并将其家庭秘密、个人私下言行等见诸报端,他觉得此类记者毫无新闻知识与道德,简直可恨至极。第三种是有害社会风俗的新闻。邵飘萍对报纸的影响力有充分认识,他说:“报纸为社会之教师,其感化力之大,殆过于电影戏剧,故凡有害社会风俗之事,不可作为新闻而任意披露之。”[1]他反对把淫乱污秽、残忍暴力的细节写入新闻,这种内容只会伤及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以社交网站为媒介主导的今天,新聞真假难辨,更有人为了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故意制造虚假新闻。虚假新闻现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美国,一些老牌新闻媒体也免不了陷入假新闻的丑闻。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点名批评美国有线电视台和《纽约时报》等一些关于他的报道不符合事实。美国媒体从业者丹尼尔·佩恩也曾发文说,“美国媒体在夜以继日地以工业化的规模制造、传播、散布和宣扬假新闻”[2]。据《环球时报》报道,德国和法国也有不少虚假新闻案例,这些虚假新闻甚至影响到了政局与国际形势。

虚假新闻在中国也屡见不鲜。假新闻多存在于社交媒体中,那里是虚假新闻的源头和温床。不过一些专业媒体也不幸沦陷,他们未加核实就转发源于自媒体的新闻,促成了假新闻的进一步传播,严重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名誉和声望。例如,前两年浙江温州乐清男孩走失事件,它先在微信朋友圈发起,然后主流媒体竞相报道,结果发现这是孩子母亲的一个恶作剧。2002年以来,《新闻记者》杂志社每年年初都会公布前一年的十大假新闻。在过去的2019年,“百度新闻发布章子欣去世消息”“中国建筑师巴黎圣母院重建方案夺冠”“荷兰改名为尼德兰”等新闻上榜[3]。传统和专业媒体在新闻价值上的失守令人扼腕。

此外,今天的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问题也不少。有些经济新闻存在为人打广告的嫌疑,乍看是新闻,其实是宣传;而很多的社会新闻爱拿性和暴力说事,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无视社会影响。还有每天铺天盖地占据各大门户网站的娱乐新闻,把明星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更有甚者派出狗仔队常年盯着他们不放。

新闻界尤其是自媒体,总存在过度迎合读者兴趣,妄图以新奇刺激之事博眼球或是为某些利益团体宣传服务的嫌疑,他们很多时候只想着如何通过新闻造势,而不认真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新闻。因而重新学习邵飘萍的新闻价值思想,能够使新闻媒体反思自己的责任与定位,进而报道符合事实并对社会有利的新闻。

二、邵飘萍的记者观及记者素养的养成

新闻价值观的缺失是时下虚假新闻泛滥的主因,而记者素质能力下滑是其次因。现在很多记者依赖网络寻找素材,职业素养不高,采访、获取和鉴别事实真相的能力较弱。在邵飘萍看来,记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记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报纸的质量。他认为民国报纸幼稚腐败的两大原因就在于新闻材料缺乏以及记者素质不高。要改良报纸必须改良新闻材料,而新闻材料的获得全仰仗于记者,所以他有言:“外交记者之养成,尤为改良报纸之根本的根本。”[1]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还要做到德才兼备。

他在《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这一章中提出“品性”为记者第一要素。记者经常在社交场打滚,与各方人物周旋,容易面对各种诱惑而不自知,所以品性乃是记者的第一精神要素。所谓品性指的是“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1]。记者必须不受社会恶俗之风的熏染,不能为虚荣利禄所羁勒。邵飘萍自己就是一个活榜样,他断然拒绝了张作霖30万的封口费,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除需具备优良的品性之外,邵飘萍认为记者的才学知识也非常重要。他在谈及外交记者“必需之知识与经验”时说,外交记者种类繁多,要依其分业之不同,掌握一两门专门学问,要具备观察各种事物的常识,而且还要熟悉几国语言。新聞记者一定要把新闻价值牢记于心,心中明了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以便采访时有所侧重。同时要做到观察力、推理力、联想力三力并用,仔细辨别消息的真伪,不被人所左右,努力寻找事情的真相。缜密和注意也是记者的一大素质。新闻多细节,如人名、地名、数目、时间,任何一项的求证都马虎不得。新闻记者交际广泛,打交道的人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所以采访时要注意态度,因人而施,随机应变,机警敏捷。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国外案例说明和不同人打交道对获取材料的重要性。

邵飘萍对如何进行新闻采访很有经验,也有诸多技巧,而且他的访问颇具个人特色。他采访时看似波澜不惊,但却总能取得“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他的很多重大新闻就是在这种闲聊式采访中获取信息的,这和他善于把握被采访者心理及高超的提问技术有关。他在《访问时之种种心得》这一章中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提到采访前记者需研究采访对象,事先调查,不仅要知道其来历主张,还要知晓其各方关系等。采访当中,记者需观察对方之面目,敏锐知晓其情绪变化,进而调整提问。需懂得“擒纵”的策略,“当其谈话奔放时,则设法擒之;若其沉默,则设法纵之”[1]。提问时,注意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相结合,伺机而用。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留意谈话外的材料和意外线索,敏于观察。他以自己获取中德断交第一消息的经历,说明访谈之外线索的重要性。

尽管民国时期记者地位不高,但邵飘萍独具慧眼,意识到记者对新闻事业的重要性及所拥有的权力,称他们为“布衣之宰相,无冕之帝王”[1],而且在知识和德行上对其提出了要求。时下记者的重要性和地位已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的准入门槛低,各方面的素养技能都有待提高。重新学习邵飘萍的新闻采访技巧,可为记者寻找有价值的新闻提供借鉴。特别是他通过巧妙提问和临场应变获取事实真相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在自媒体时代尤其值得新闻从业者好好学习。

三、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除了新闻价值观和新闻记者观之外,邵飘萍还提出了自己关于新闻伦理的见解。他的新闻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新闻事业性质的认识以及对新闻记者的德行要求上。

他认为新闻事业是公众的事业,报纸的重要任务就在于传达人世间的意志、感情、趣味、知识及与人类利害相关的消息。新闻机构是社会公共机关,而不是个人或团体机构,不能因为个人或少部分人的感情、利害关系而任意左右或操控。新闻机构也不同于银行、公司、店铺等,它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新闻社在新闻的实践工作中,要根据事实和真理,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上,并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他说:“人类社会文化愈进步,则报纸之需要与责任愈增加。”[1]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新闻报纸是国民舆论的代表,必须反映和体现国民的思想。邵飘萍坚持新闻报纸必须立足于社会背景和国民生活,他说:“新闻纸绝无脱离现实的社会之情状……字字不能与国民之现实生活无关。”[1]新闻从业者在报道和评论时,要默察多数国民之心理,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能脱离社会现状,发表过时或是不合时宜的言论,更不能“因一人一时之私见或利害关系发非国民的悖谬之议论,致失多数国民之信仰与同情”[1]。

正是因为对新闻事业有如此认识,邵飘萍对记者的德行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记者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记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在邵飘萍看来,记者的地位类似于法官,他们只能以真理与事实为准绳,尽量做到公平、客观、公正。

新媒体时代,新闻行业正经历着结构性变化,因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如侵权抄袭、恶意炒作、新闻勒索、公媒私用等。“年度传媒伦理研究课题组”的跟踪研究表明,新媒体的出现和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和新闻从业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在新媒体技术的打压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更为艰难。而当今社会,资本无所不入,媒体为了求生存也会出现广告新闻,有时甚至为了销量发布低俗娱乐或是耸人听闻的假新闻,置新闻伦理道德于不顾。正如该报告所言“随着原有商业模式遇到困境,创新的营收方式同时也带来新的道德考量,是否有更多报道服务公众,还是被流量绑架”[4]。

新闻机构如此,个人记者更甚。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新闻从业者的准入门槛降低,只要掌握一定技术就能充当媒体记者和主播。即便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在结构性的变动下也有“职业危机感、失落感及由此产生的漫不经心”[4]。他们不再坚持新闻专业精神,出于较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完成报道任务不惜使出浑身解数;为了博人眼球不惜出卖被采访人的隐私,甚至是制造虚假新闻;或是出于经济压力,撰写有偿新闻,完全失去了新闻从业者应该有的操守和尊严。

总而言之,梳理邵飘萍的新闻伦理思想,对当下那些发布有偿新闻、低俗娱乐新闻,甚至恶意炒作的媒体如何正本清源,以及新闻从业者如何坚持职业操守都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四、结语

当今社会媒介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是不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是媒介人,因而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重读邵飘萍的新闻理论著作,重温其新闻思想,不仅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者有启示意义和警示作用,对普通人也大有裨益。在现在这样一个后真相时代,我们都需要邵氏那种追求事实和探寻真相的精神和勇气,需要他那种采访问答的技巧和方法,需要那种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所以,尽管邵飘萍已成历史,但他的新闻思想在新媒体时代依旧散发着璀璨光芒,他的“铁肩辣手”仍值得我们坚持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邵飘萍.邵飘萍新闻学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119.

[2] 张鹏辉.虚假新闻泛滥成多国新愁 专家:社交平台该负多大责任?[N].环球时报,https//m.huanqiu. com/r/MV8wXzEwMDkxOTU1XzEzOF8xNDg2 NTk1NzAw,2017-02-09.

[3] 年度虚假新闻课题组. 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20(01):22-33.

[4] 王侠. 2017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8(01):4-20.

作者简介:楼育萍(1980—),女,浙江永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和媒介。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交互式动画在傩戏艺术中的应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