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微表处养护施工技术研究

2020-09-10 04:37张宇张敏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

张宇 张敏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进一步扩大了公路工程建设规模。在公路地质地势、自然因素等长期影响下,公路路面病害问题愈加突显。特别是裂缝、车辙、松散等病害,这将对路面使用性能、行车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大量交通事故。为此,必须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病害处理技术,为此,本文依托某公路工程,结合路面状况评价分析,提出了微表处施工方案,并对微表处施工养护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沥青路面;微表处;路面状况评价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通车运营达9年之久,伴随交通量的不断增多,在长期行车荷载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路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此类病害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路面的防水性能,导致雨水不断向路面渗入,进而损坏路面基层,大大增加日常养护工作量及养护成本,为此,必须根据道路实际状况合理选择养护措施。

2 路面状况评价与分析

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定,在路面养护实施之前,必须做好路面使用状况评价工作,待确定路面各项性能的前提下,才能保证采取的养护措施切实可行。本文主要对路面状况三项指标进行评价,即路面结构强度(PSSI)、路面行驶质量(RQ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一般可按5个评价等级进行指数分类,分别为优≥90;良≥80,<90;中≥70,<80;次≥60,<70;次<60。

经检测可知,各项指数情况如下:

2.1 路面结构强度(PSSI)

本路段路面强度整体状况良好,在总里程中,(1)上行:行车道的优良比例占90.3%,超车道的优良比例占93.0%;(2)下行:行车道的优良比例占92.9%,超车道的优良比例占89.9%。本路段路面强度状况处于优良等級,路面强度较高。

2.2 路面行驶质量(RQI)

按照检测结果可知,本路段路面行驶质量整体良好。在本段里程内,(1)上行:行车道的优良比例占91.4%,超车道的优良比例占93.0%;(2)下行:行车道的优良比例占90.0%,超车道优良比例为89.4%。路面行驶质量良好。

2.3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经检测可见,本路段路面整体情况良好,仅存在轻微病害。在总里程中,(1)上行:行车道优良比例占71.5%,超车道优良比例占72.3%;(2)下行:行车道优良比例占82.1%,超车道优良比例占73.2%。

经实地勘察可知,本路段路面整体状况良好,仅存在轻微病害,如坑槽、车辙、裂缝等。汽车驾驶过程中会感觉到轻微颠簸,从而降低路用性能和道路服务水平,并对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坑槽病害已存在扩展趋势,若不及时处理此类病害,极有可能会对路面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而其他病害都属于轻微病害,且在发展前期阶段,对路面影响不大,通过微表处养护施工,可进一步提升路表路用性能,并能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3 微表处技术原理

作为目前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微表处是稀浆封层的一种衍生体,其技术原理为按照一定比例将砂、填料、石屑等与改性乳化沥青等材料均匀混合搅拌,随后将混合料均匀洒布至路面面层,起到封层作用。微表处的应用,在整个路面摊铺施工中,可有效增强面层防水功能,避免地表水下渗至基层,损坏基层。此外,可能够增强路面抗滑能力,增加摩擦性能。针对已稳定的车辙病害或轻微裂缝,均可选择微表处填充,且具有良好施工效果,能够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4 公路工程微表处养护施工工艺

4.1 原路面清理

微表处施工对原路面结构强度有明确要求,若原路面整体结构强度偏低,则不适宜采用微表处。根据上述路面状况评价可知,原路面结构强度整体良好,符合微表处施工要求。可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补强方法。由于本路段均为轻微病害,当车辙深度小于15 mm时,直接采用微表处即可。施工前,需清理干净微表处施工路表,清理完所有松动材料、垃圾等。

4.2 材料准备

矿料:按照现行试验规程规定合理控制矿料级配、粒径,若粒径过大,需及时筛分出去,避免超粒径石料影响后期施工质量。矿料过筛之后,需对其级配、含水量、砂当量、干容重等进行检查,待保证其检测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后,才能用于施工。在放置矿料时,需选择干净、铺装后的场地,避免泥土等杂物混入过筛后的材料。粗集料一般可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材料;细集料可采用机制砂、石屑等材料。

改性乳化沥青:根据要求,改性乳化沥青材料的选用必须充分考虑其动稳定性,保证24 h进行搅拌一次,在改性乳化沥青使用前,需检测筛上剩余量,并做颗粒分析实验,待检测结果与规范规定相符的情况下才能用于施工。

填料:填料方面主要对其细度、含水量等要求较为严格,此外,严禁含有杂质,应保持干燥、无结块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决定采用4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作为填料。

水:施工过程中,采用无污染、无毒害的饮用水即可。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配合比设计为集料:改性乳化沥青:水泥:水=100:11.1:2:7,则油石比为7.0%,要求所有技术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4.3 混合料拌和

按照室内试验,确定施工现场材料配合比,即集料:改性乳化沥青:水泥:水=100:11.1:2:7,保证满足施工现场要求。微表处施工,应筛除大粒径混合料时,为此在拌和施工中不得采用大粒径材料。按照相关规定,需合理设置搅拌站,要充分考虑到搅拌站和施工场地之间的距离问题,避免运输过程中混合料出现离析等情况。此外,要保证搅拌站排水设施完善,防治积水现象。待混合料搅拌均匀,所有沥青结合料均被矿料颗粒裹覆的情况下,即可停止拌和施工,一般可在60 s左右控制整体拌和时间。

4.4 微表处摊铺

按照路幅全宽进行放样划线,并对摊铺箱宽度做适当调整,确保施工摊铺次数为整数。按照指定宽度由路缘处放样,并设走向控制线。待摊铺机装好料之后,应与走向控制线对准,并做好摊铺箱螺旋分料器调整工作。随后操作人员应再次对所有料门高度、开度等参数加以确定,确定无误后,即可开启摊铺机,并将各料门打开,保证混合料能够喷出。为保证微表处稀浆稠度满足规定要求,在整个过程中,应做好水量调节工作。当摊铺机全宽范围内均匀分布微表处稀浆混合料后,即可开启摊铺机按照每小时1.5 km~3.0 km的速度均速前进。摊铺过程中,应保证摊铺不间断、连续施工,完成摊铺后,可通过人工方式找平,保证路面平整度。若存在超大粒径矿料,极易出现纵向划痕,为此,应及时清理出去,并填补。

4.5 微表处碾压

摊铺施工后,必须碾压微表处填充车辙带,待碾压施工后,才能进行上层罩面施工。一般情况下,可根据车辙带具体位置,合理确定碾压遍数,如边缘位置设4~6遍,中间位置设1~2遍。此外,还需做好碾压速度控制工作,一般为1.5 km~3.0 km/h,保证碾压到位,不留死角。

4.6 开放交通

待完成上述施工之后,需在微表处铺筑面前方设减速标志,开放交通后,应做好车辆行驶速度控制工作,严控在60 km/h以内。待质量满足规定后,即可移走各类交通管制标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大,对其质量及稳定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公路工程在运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裂缝、拥包等路面病害,必须加强预防性养护。微表处养护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处理效果好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在公路养护工程。在具体施工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指标,对常見的质量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勇.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及抗滑性能分析评价[J].四川建材,2011(04):131-133.

[2]秦九林,蒋平.微表处技术在G322线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及使用效果[J].四川建材,2011(04):276.

[3]孙东娜,蒋平.微表处现场补给作业施工技术在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3(06):64-66.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
道路基层施工对沥青路面裂缝的影响研究
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刍议公路沥青路面裂缝防治对策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自融雪沥青路面抗凝冰剂的设计与施工探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高效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