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0-09-10 16:55孙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日语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孙鹏

摘  要:在全球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现代商务活动对外语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高校语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本文将以日语专业为例,从信息化角度对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进行探讨研究,希望可以为高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日语;实践教学;信息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063-03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使得许多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呈现出脱节现象,日语专业就是其中之一 [1]。面对这一问题,许多高校都开始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向“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逐渐成为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的重点。想要达成上述目标,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外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语言类专业的教学普遍存在实践环节缺失的问题,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范围狭窄,有的难以顺利就业 [2]。由此可见,仅仅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以考试考核为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今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发展的需求,需要引入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日语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性学习之中,获得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为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条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便利,实践活动将不再局限于课堂模拟演练,而是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立和统一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感性知识与技能,并实现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是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该课程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课程内实践,如课堂实验、实训课程等,二是集中实践,如实习、社会实践等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类组织形式的集合,涵盖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设计、结构评价等诸多方面,是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的组合。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于高校日语专业而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目的性原则。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所有环节的共同协调配合,因此日语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为培养目标的达成提供服务。整体性原则。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以优化系统整体目标为导向,与理论教学体系进行协调、联系,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以及优势互补。而在体系内部,则应该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协调、平衡,做到循序渐进和有效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层次性原则。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应体现出阶段性和層次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进行实践训练内容的设置,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吸收和接纳,实现日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规范性原则。高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符合规章制度,以此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信息化条件下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

(一)目标体系建构

高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兼顾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社会用人需求以及专业素质提升三个方面。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对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和需求层次。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高校通过对各类招聘网站的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明确各类企业对日语人才的能力需求,之后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完成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具体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知识目标,包括专业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前者包括日语语言基础知识、日本社会文化知识、日语听说读写译基本知识,后者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创新创业等相关知识;二是能力目标,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两部分,前者包括日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知识运用能力等,后者则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三是素质目标,包括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以及价值观三部分,涉及良好的生活和职业习惯、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二)内容体系建构

高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的范围涉及课内外和校内外两部分。基于日语专业教学的特点以及需求,可以设置为课堂训练、课外活动、集中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实训项目的设置需要按照学生的各个阶段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融合 [4]。

首先,在课堂训练方面,应基于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平台所呈现的生动情境中获得充分的语言训练。其次,在课外活动方面,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在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强化,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第三,在社会实践方面,应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融入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活动内容上,应该综合高校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专业特长,突出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考核方面,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教师和学生通过课程平台以及影视视频资料进行训练、展示和答辩等。第四,在集中实训方面,应基于日语专业学生面向岗位的技能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进行项目设置。如在第一学年,可以设置日语场景实训,第二学年设置日语流程实训,最后设置日语综合实训。其中场景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日语流程实训则主要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文化沟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训则考验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最后,在企业实习方面,学校应着力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衔接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实践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

(三)保障体系建构

首先,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日语实践教学的融合,应加大投资建设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使之更好地用于日语课内实践和模拟日语商务情境实训。其次,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日语人才信息储备、在线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发布以及在线咨询等功能。最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才到校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共建、教材开发等;另一方面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对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四)评价管理体系建构

首先,构建由学校、系部、专业三方面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以及全方位评价的管理机制。其次,针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细致的质量评价管理方案,实施“第三方”外部考核,科学、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持续提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5]。此外,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建立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三、日语实践教学今后的课题

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推动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的研究课题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日语人才需求实际,如何按照高校各自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打造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实践实训项目,如何将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模式的改变、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改变。由于信息化的普及,实践教学环节从过程管理到结果评价,全部实行线上模式是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地区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引进企业资源,通过推动教学改革,建构科学、合理、实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保障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牢、应用技能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力. 高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157-159.

[2] 李慧. 基于海外实习的高职日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NPO法人项目为例[J]. 亚太教育,2015(10):107-108.

[3] 赵可. 探讨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和办法——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教学为例[J]. 品牌(下半月),2015(06):273.

[4] 刘双喜.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日語专业实践教学——以河北省为例[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3):102-108.

[5] 马庆春.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147-149.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日语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