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09-10 16:55邓莉萍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思政教育策略

邓莉萍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时,从各个方面渗透思政教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政治道德修养,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思政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109-03

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开展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将思政教育渗透于体育俱乐部的措施。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渗透思政教育概述

(一)体育俱乐部的内涵

体育俱乐部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内涵为,以俱乐部的形式展开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的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习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展开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与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有所不同,体育俱乐部主要由学生负责,教师只在俱乐部中负责指导、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还具有思政育人的功能 [1]。

(二)渗透思政教育的目的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用正确三观实现人生价值。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2]。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渗透思政教育的意义

首先,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能够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改的标准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的人性化特点更加突出。这使得体育俱乐部教学变得更加合乎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规律,也能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其次,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思政教育水准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上,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思想可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本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这三者常常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在體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思想不仅将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使得三者将教学要求与计划完成的相关工作紧密对接,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强化思想道德观念

高校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是,互联网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修养造成一定的冲击。体育俱乐部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使大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个人信念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的道德信念,最终使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符合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标准 [3]。

(三)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时,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向前。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可以结合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特点开展重走长征路等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革命年代的艰辛,更加珍惜难能可贵的和平生活,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健全人格。

三、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逐渐意识到体育俱乐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各大高校中体育课程成为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上课,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预期有差距。以足球选修课的教学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解传接球配合时,通常先让学生了解传球时的动作和注意事项,讲解完毕后学生自行练习,这时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足球训练技巧,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并对学生掌握足球知识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和学校通常会将文化课程教育放在一个较高的地位,不光是思政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俱乐部的重要性有时也会被忽略,甚至有些人会认为不需要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体育俱乐部教学中。虽然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中愈发重视思政教育的渗透,人们对思政教育的误解也在逐渐改变,但这些思想在校园中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体育俱乐部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结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三)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统一,通常会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就会落后于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进行体育活动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以生为本

体育俱乐部教学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很多高校只是按照俱乐部的模式展开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俱乐部渗透思政思政教育的策略也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在体育俱乐部和思政教育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5]。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往往有着较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中有着较强的号召力,而且他们更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体育项目的偏好,由他们组织相应的活动并在其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沟通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二)营造思政育人氛围

大多数院校都存在着学生参与俱乐部的愿望较低,思政育人的效果未达到预期的情况。这就需要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和思政教育的特点展开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实践活动,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思政育人的氛围 [6]。

在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考量。身体素质较差的女同学可以参加羽毛球、体育词汇接龙等活动,力气较大的同学可以参加拔河比赛,喜欢对抗性或较为激烈的运动的同学可以参加篮球比赛或足球比赛。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每位同学参与其中并获得相应的满足感,从而在团队合作中感受体育竞技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养成定期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最终在课余体育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提升对体育俱乐部教学和思政教育的重视

提高重视程度是促进体育俱乐部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在体育俱乐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不能只重视活动技巧等方面内容,还要加强思想渗透,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7]。

高校可以组建一支由高校领导、学科带头人、优秀体育教授以及优秀学生组成的团队,定期开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培训,不断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素质,并将其打造成高素质的复合型的教育团队,有助于实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五、结语

虽然体育俱乐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策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利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渗透思政教育的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聪聪. 针对“课程思政”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融合渗透的意义和具体策略探讨[J]. 信息周刊,2020(09):1.

[2] 赵华. 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100,102.

[3] 高丽.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 科技资讯,2019,17(31):149,151.

[4] 沈燕.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要点及策略探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3):41,156.

[5] 尹鵬. 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20(15):247-248.

[6] 杨旭. 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 明日风尚,2017(09):139.

[7] 张慧敏,史艳艳. 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创新性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34):73-74.

(责任编辑:王强)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思政教育策略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