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试点下工程测量教材改革探索

2020-09-10 16:55孟敏丁文霞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证书测量工程

孟敏 丁文霞

摘  要:1+X证书试点制度的实施是促进双证融合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该举措的落实仍受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途径、评价导向、学习内容不同等方面的阻碍,本文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构建一体化的教材内容,践行课证融合的培养模式,探索1+X证书试点制度下工程测量教材改革的思路及效果,以期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满足市场需求、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教材改革;工程测量;课证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130-03

作为一种类型教育,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效果有一项主要考核指标是证书的获取率与获取质量,但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未建立起职业教育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融合的认证体系,从而导致在校生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要重复接受教育和培训,造成费用、人力等资源的浪费。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推行教育制度改革,实施课证融合是关键。工程测量是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对理实一体化课程实行课证融合,必将集教、学、做的内容于一体,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面向服务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生既要懂得测量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测量相关岗位所需的组织能力和生产操作,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管理和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它培养的是一种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组织能力强以及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的复合型人才。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测量课要能深入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整合专业的教学资源,而且要与专业的教学标准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专业教学内容同培训内容相结合,研究开发出能同时适合教学与培训的优质教材,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2]。

一、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教材建設是1+X证书制度实施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本适应专业教学和证书培训的教材不仅是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体现,更能为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做出很大贡献。要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材进行改革,必须和当前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联系起来,当前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教材内容无法适应需求

如今的测量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数据获取技术方面,已由传统的全站仪测量技术,发展到现在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数据获取效率方面,由原来点到点的单点测量,发展到现在的点到面的测量,获取数据的效率大幅提升;在数据处理和应用方面,数据自动化处理的能力更强,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的速度更快、处理的结果精度更高。而我们目前采用的教材中介绍的测量方法和技术都是传统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教材内容和实际生产技术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学到实际生活所需的测量技术,在进入社会后对于新的测绘仪器还是一无所知 [1]。“无人机摄影测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已经入选为第四批1+X证书制度的试点项目,目前我们的教材对无人机的理论和技术介绍的内容还未涉及,所以目前该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急需进行教材改革。

(二)教学资源受限

教学仪器设备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频繁、大量的使用,加上学生的不熟练操作,导致仪器设备的损耗率远远高于仪器的采购速度,使得本来就欠缺的仪器设备资源就更加紧缺,再加教学经费有限,不能及时采购新技术相关的新设备,导致工程测量实训课上用的仪器设备陈旧落后 [1]。学生进行的测量实践操作远远落后于生产现场,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导致了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对于毕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质疑 [4]。

(三)教学形式单调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工程测量相关的实训项目还未充分开发,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有待补充,在教学方法上,因采用的形式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任课教师受到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限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在很多的课程考核中,大部分学校只注重基础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实际情况,考核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差别较大,最终导致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欠佳 [4]。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特点,进一步解决1+X证书制度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二、1+X证书制度下工程测量教材改革原则

因现有的工程测量教材存在以上问题,故对该教材进行改革以适应1+X制度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对教材进行改革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与单本教材的编写不同,适用于1+X证书制度下的工程测量教材是一个系统化的教材,这个教材不仅要满足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还要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目标要求。在1+X证书制度影响下实施教材改革时,不仅要针对学生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来进行训练,而且还需要强化考证知识点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收获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顺利就业。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可以缩短学生上岗后的试用期,增加就业时的竞争力。

(二)融证入课原则

在重构课程教学的内容时,要以职业资格标准和资格证书所要求必会的内容为主线,来构建教学计划,确保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落实应知内容,在实训教学中落实应会内容。首先应对测量行业进行前期调研,并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再根据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把职业能力按课程内容的框架进行分解,与原来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最后整合出适应1+X证书制度的新教材。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把实训的项目内容、实习步骤、实习数据记录与实习考核的标准在教材中列出来,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另外,在课程内容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出的教材不仅是高职学生能够看懂和喜欢看的书,而且要适应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测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相关内容融入教材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

三、1+X证书制度下工程测量教材改革策略

(一)建立校行企命运共同体

X证书(若干个职业等级资格证书)的发证主体不再仅限于行政部门,而是汇集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与学校共同构成的培训组织,在1+X证书制度实施的大背景下,测绘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需要进一步整合,行业部门、企业单位与学校要形成人才命运的共同体,各方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也将更紧密。

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参考依据,要改革课程标准,就需要重构教学内容、重塑课程目标。教材改革时要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教材及学习资源、标准内容、考核管理以及证书发放等环节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学习 [3]。在测量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方面,校行企三方要在教学实习、活页教材、技术研发、实训室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等方面形成长期深度合作,以期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梳理课程的设置体系

对现有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尽量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梳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已纳入专业教学内容的部分及未纳入的部分,对未纳入的部分,可通过设立1-2门专业(核心)课程加入未來的教学,或是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加入已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 [3]。目前工程测量教材中缺少数字化测图、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能等新技术应用的知识,可以把每个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加入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中。

(三)校企共建共用教学资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编写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鼓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研究“双主编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编写出一批精品的教材 [5]。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要结合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要求和相关专业建设,开展高质量培训。在师资上,教师、培训师和企业师傅可组成一支教学团队,协调组织教学实施。在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上,需要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共同组成职教集团平台,建成共享共建实训基地,以保证足够的实践岗位。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要承担起实施1+X证书制度的责任,要与培训评价组织紧密合作,完善1+X证书制度试点所需要的配套制度,在1+X证书制度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施的背景下,从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教学的人员应把教材的改革和编写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从而培养出能适应该项制度以及市场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倩,刘攀. 关于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教材实用性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2):258.

[2] 杨陈慧,杨甲奇. 基于“1+X”培养体系下的高职建工类专业课程改革[J]. 北方文学,2019(29):177.

[3] 沈文晓. 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工作业”课程改革探究[J]. 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21):261.

[4] 卢萌,朱瑞涛,杨凌奕. 课证融合模式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74-76.

[5] 蔡天一. 基于学习理论的中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王强)

猜你喜欢
证书测量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少就是多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