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一座有厚度的古城

2020-09-10 22:11邓训晶
巴蜀史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罗汉龙王石刻

邓训晶

春暖花开时节,回到资中做客。虽然前几年也回来过,但都是有事,来去匆匆。这次, 我和老公特意提前一天回去,资中变化真大,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商铺里琳琅满目。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资中那蕴藏于熙熙攘攘、繁华喧哗的市井中的文化底蕴。

走在资中大街上,走过熙熙攘攘的城中心,走进城北的状元街,这条遗风古韵的街道,静谧优雅,一堵墙、一角屋檐、一扇雕花窗,都让人浮想联翩。这里处处是文物,处处是文化,处处是历史遗迹。状元街口有个青石围栏,里面围着一口井,这就是有百年历史 的“龙王井”。

那井深不见底,探头看那一汪清亮亮幽蓝深邃的井水,倒映出南宋状元赵奎的身影。这位南宋高宗时的状元郎,《宋史》评价其“皆一时之良,为桧所忌,而  不挠者”。龙王井的水赋予他刚直不阿的性格,面对  权贵,不屈不挠,用忠诚赢得了信任;龙王井的水滋润了他的华彩,雄文诗篇,与东坡比肩“,小东坡”之美誉流传千百年;然“出师未捷身先卒,长使英雄泪满襟”,英年早逝的天子门生,“纯而后肆、读制策万言,重文艺尤先器识;正以却邪,听长笛三弄,为苍生即动 鬼神”。

涟漪中走来“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被光绪皇帝赏识的清末状元骆成骧。他敏悟勤学,过目成诵,天资过人;他不求高官厚禄,清廉自守,坦荡为人;他厨灶屡空,却将赠款捐学校,穷状元品格高洁。

井旁还有洗衣人,诉说着它的传奇故事。这个古朴无私的古井,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古城人,见证了状元街的荣辱兴衰,目送历史变迁。因为它的滋养,状元街上即使目不识丁之人也沾染了儒雅志气。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但人们对古井还是情有独钟。井台上不时响起吊桶的“叮咚”声,就像不远处重龙山上古刹的暮鼓晨钟,悠长而悠远。

抬头又见资中文庙,那里有孔夫子老先生站着的塑像,这是全国唯一一座老夫子的站像雕塑。原来,孔子的音乐老师苌弘先生,出生于资中古城西北与资阳相邻一带,是周代著名学者、政治家、音乐家, 通晓天文、历数,精通音律、乐理。孔子久 仰其才,曾拜师于他,学习音乐,探讨音律,對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虚心求教。对于遵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孔 子,老师在此,他自然不敢坐了。所以,全 国各地文庙里,孔子都是端坐于高堂,唯独资中是站像。

漫步文庙,寻寻觅觅那些曾经的过往,仿佛苌弘先生的古乐还回旋在耳畔; 那如歌如诉的曲调,讲述着孔子拜师的故事。

宁国寺,公元前 200 年修建,最鼎盛时期应在唐朝。武则天信奉佛教,全国各地佛庙兴旺。寺里的高僧智诜法师,曾经被武则天诏去讲法,并赐他“国大禅师”,赐寺“菩提道场”。据净觉“椤伽家师资记”载,智诜法师为创立巴蜀禅宗的第一人。

寺庙侧面,原有汉代谏议大夫、辞赋家王褒衣冠冢,明御史周冕墓。后毁于20 世纪50 年代。

罗汉洞,在资中大东门外,又称“ 东岩”。我来寻访时,这里已非常破败,不见当年“岩壑深邃,滴水声脆,绿树掩映”的美景了。洞里有1200  平方米大小,在佛教盛行的唐代,洞里500 阿罗汉,排列洞中。漫漫岁月里,罗汉被侵蚀、风化,所剩无几。后来,邑人发现了碑帖,才在洞里洞外找到100 多个比较完整的罗汉。到清朝年间,慢慢补齐,500罗汉又祀于洞中,还在洞外修武神殿,供奉关羽神像;在正殿左右修太阴殿、太阳殿,一度香火旺盛。

罗汉洞还有摩崖石刻,有“释迦拈花讲法图”,有《大唐中兴 颂》石刻,据说这块碑文是颜真卿自诩为平生最得意的书法。洞里还有很多名人石刻。罗汉洞堪称一绝的是,它集佛、道、儒三教 并立,这在中国大地上十分罕见。

罗汉洞在20 世纪50 年代初期被毁坏不少,如今只有石刻还保存得比较好,有三分之二的字迹还清晰可见,实属极其珍贵的文物。

沱江水穿城而过,带来五千年的文明,带走历史的沧桑。资中,一座有厚度的古城,屹立沱江边,屹立在风华绝代的历史里。

(作者单位:隆昌市城关职业中学)

猜你喜欢
罗汉龙王石刻
龙王爷爷发怒了
李宏禹作品
格子龙
少林秘传小罗汉拳(中)
愁罗汉
我家的“鱼儿子”
河里没有鱼王
动物QQ糖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