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0-09-10 07:22刘海侠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刘海侠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来我院儿科科室接受治疗的15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通过随机分组法的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即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使用静脉置留针的研究组(n=78)。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有着较高的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静脉置留针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减少对患儿的穿刺频率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他们的不良情绪,促进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提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1-0099-01

静脉留置针即套管针,具有套管柔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危险性低等优势。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改变传统静脉输注的穿刺方式,有效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带给患儿身心上的伤害。不仅如此,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与有效性,缓解家长的心理负担,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满意的护理成效。为突显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价值,本文特选择15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前来我院儿科科室接受治疗的15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通过随机分组法的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n=78)。156例患儿中,男80例,女76例;平均年龄(5.37±0.65)岁。比较两组患儿基础资料中的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包括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密切检查生命体征,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及饮食护理等。

予以研究组患儿静脉置留針:(1)治疗。首先,确定穿刺部位及血管。因为患儿的身体机能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在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时,医护人员要选择又粗又直,有弹性的血管。此外,在穿刺时还要注意动、静脉的区分。其次,穿刺方法。在穿刺前,为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医护人员要协调家长做好辅助工作。穿刺时应对穿刺周围进行消毒,如果穿刺部位为患儿的四肢,则要系上止血带,其位置应在穿刺点上方的10cm左右;左手轻轻抚平皮肤,右手紧握套管针的回血腔两侧,稳定穿刺手势;将针头缓慢刺进血管内,待回血后固定针头,松开止血带,并记录置留针的入针时间(置留时间约为3-5天)。最后,封管。封管作为静脉留置针中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严格遵循相关步骤进行操作:①以50U/mL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②输液结束后,使用注射器抽取5mL的封管液注入消毒完毕的肝素帽内,在静注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3mL);③静注完毕后要缓慢推针,并将剩余的2mL推净,其目的是保证管腔内封管液充盈,避免空气进入滋生细菌;④封管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做好后续的护理工作。(2)护理。首先,健康宣教。因多数家长对静脉置留针的原理、作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了解薄弱,他们无法给予正确的认识,容易产生诸多不良情绪。这时,医护人员要向他们耐心讲解与之相关的所有内容,以提高家长的认知。其次,感染护理。虽然静脉置留针具有诸多优势,但十分容易出现感染问题,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日常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要细心观察患儿的穿刺部位,查看有无血液痕迹,询问家长有无发烧或疼痛等症状。此外,医护人员还要叮嘱家长穿刺部位不能沾水、指导患儿适当活动穿刺肢体等,如果有感染现象,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最后,拔管护理。拔管时要使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时间为5min左右,拔出时要按照血管走向迅速拔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过程中生成的数据。以t和x行组间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详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1%(5/78),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10%(1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儿童的患病率在逐渐提升,且病情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疾病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威胁他们生命安全,还会增加家长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静脉输注,但在传统的输注下,在增加患儿痛苦的同时,还可能引起护患纠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其所具有的套管柔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危险性低等优势能够改变传统静脉输注的穿刺方式,有效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带给患儿身心上的伤害,对改善护患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有着较高的满意度,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静脉置留针应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减少对患儿的穿刺频率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他们的不良情绪,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珊珊.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名医,2018,(07):125,161.

[2]鞠华.刍议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2):238-239.

[3]魏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193-193.

[4]李岩峰.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1):216-217.

[5]邓蕾.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S2):157-159.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