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茶叶生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2020-09-10 00:55白亚欣侯彩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1期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相关性

白亚欣 侯彩云

摘要:目的:比较白茶与绿茶、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探讨生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寿眉、安吉白茶及白琳工夫分别为白茶、绿茶、红茶代表,分析茶叶成分,測定茶汤抗氧化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黄酮含量与年份呈正相关关系,而咖啡碱则相对稳定;白茶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均低于绿茶,但其酯型儿茶素所占比重显著高于绿茶,且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及总黄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茶类;EGC所占比重与酯型儿茶素均与茶汤抗氧化活性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白茶与其他茶在成分和抗氧化性上均有显著差异;EGCG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最强。

关键词:寿眉;安吉白茶;白琳工夫;生化成分;抗氧化活性;相关性

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黄酮类等[14]。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5],近年来,关于茶叶的品质及香气成分、加工工艺、感官分析研究较多,然而针对不同茶叶品种,成分分析与抗氧化性研究相结合的文章却鲜有报道[68]。因此,本研究以寿眉为白茶代表,以与白茶名称和药理功效等相似的安吉白茶、白琳工夫分别为绿茶、红茶代表,测定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黄酮类化合物等生化成分,比较3类茶的成分差异性;按照茶叶审评的标准制备茶汤,测定茶汤抗氧化活性;对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茶叶成分对抗氧化功效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市售白茶(制于福建福鼎,购于北京马连道茶城):1年陈寿眉、3年陈寿眉、7年陈寿眉(以下简称W1、W3、W7)。

市售绿茶(制于浙江安吉,购于浙江安吉):安吉白茶新茶、1年陈安吉白茶(以下简称G0、G1)。

市售红茶(制于福建福鼎,购于北京马连道茶城):白琳工夫新茶(以下简称B0)。

标准品(纯度):没食子酸(>99%)、谷氨酸(≥99%)、咖啡碱(≥99%)、芦丁(>99%),美国Sigma公司;儿茶素(≥99%)、表儿茶素(≥99%)、表没食子儿茶素(≥98%)、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8%)、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9%)、茶氨酸(≥99%),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茚三酮(>99%),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12仪器

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TU1810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TDL5A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FA2004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W100高速万能粉碎机,北京市用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样品处理将茶叶均匀混合,用万能粉碎机将少量试样磨碎弃去,磨碎其余部分过40目筛,密封保存。准确称取300g茶样于玻璃杯中,用150mL沸水冲泡5 min,过滤茶汤,密封保存[9]。

132成分分析茶多酚:福林酚比色法;游离氨基酸:茚三酮显色法;咖啡碱:紫外分光光度法;总黄酮:亚硝酸钠硝酸铝法[1013]。

儿茶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色谱柱:ASBC18(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λ=280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 μL;柱温:30℃;流动相A:01 % H3PO4水溶液,流动相B:01 % H3PO4甲醇溶液[1416]。

茶氨酸:HPLC法,色谱柱:同上;检测波长:λ=338nm;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40℃;流动相A:20mmol/L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20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1∶2(体积比),VA∶VB=1∶1;衍生剂:邻苯二甲醛(OPA);衍生时间:30s[1718]。

133抗氧化活性测定

(1)TAOC法按说明书,配制混合试剂与待测液混合,改变添加顺序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吸光值并依次记为Asample、Ablank。总抗氧化能力按式(1)计算:

总抗氧化能力(U/mL)=(Asample Ablank)/001/30×(反应液总量/取样量)(1)

(2)DPPH法以Trolox作为阳性对照,按照表2操作。将反应液充分摇匀,室温下避光静置30 min,于517 nm处测定吸光值,依次记为Asample、Ablank、Acontrol,结果以Trolox当量表示[1920]。自由基清除率按式(2)计算:清除率(%)=[1(Asample Ablank)/ Acontrol]×100(2)

14数据分析

应用Office和SPSS统计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应用Origin绘图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生化成分分析

211茶多酚、总黄酮含量分析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醇及苷类[21],茶多酚与黄酮类之间存在交叉。由图1可知,TPG1是TPW1的109倍,FW7是FB0的123倍,FW1是FG1的105倍,可知白茶茶多酚含量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而其总黄酮含量高于其他茶,同时说明茶多酚含量高的茶叶其总黄酮含量不一定高,这与王丽丽等[22]的研究结果相似。寿眉是多叶型白茶,在萎凋时多酚会发生氧化,而鲜叶制成的绿茶经杀青钝化酶活,致使其多酚损失较少,此外,红茶经揉捻、氧化损失了大量茶多酚,两个原因共同使得白茶茶多酚含量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茶叶茶多酚及总黄酮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TPG0>TPG1、TPW1>TPW7而TPW3>TPW7,说明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年份增长而下降,但其下降趋势并非单调递减;然而W3、W7和W1相比,总酮含量分别增加了602%、1241%,G1较G0增加了317%,说明总黄酮含量随着年份增长呈单调递增趋势,与周琼琼等[23]的研究结果相似。茶多酚接触氧气氧化,使含量降低同时发生结构转化,这可能促进了黄酮类物质的形成,使总黄酮含量增加。

212儿茶素含量分析茶叶中的儿茶素主要包括C、EC、EGC、ECG、EGCG等,根据结构可分为酯型和非酯型两大类,其中前3种属非酯型儿茶素,而后2種为酯型儿茶素[16]。吸取儿茶素类混合标准溶液,过045μm滤膜,注入HPLC,记录色谱图。由图2可知,5种儿茶素在设定条件下能较好分离。表3表明,在给定浓度范围内,5种儿茶素线性关系良好。

由表4可知,寿眉儿茶素含量低于安吉白茶而高于白琳工夫(P<001),分别求各茶样与白琳工夫儿茶素总量之比,从G0到W7依次为38∶33∶32∶29∶3∶1。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24],所以,儿茶素在茶叶中的分布与茶多酚类似,即白茶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酯型儿茶素中EGCG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非酯型儿茶素中EGC含量较高且不同茶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表5可知,酯型儿茶素含量高于非酯型(P<001),酯型儿茶素在总量中所占比重介于898%~99%之间,非酯型儿茶素介于1%~102%之间;EGCG含量最高,所占比重介于725%~987%之间,EGC介于06%~87%之间。比较表4和表5可发现,虽然寿眉EGCG、EGC的含量均小于安吉白茶,但其EGCG的比重却大于安吉白茶,而其EGC的比重小于安吉白茶(P<001)。这与原料类型有关,寿眉多采用一芽二叶或多叶鲜叶制成,绿茶则多采用单芽制成,芽头自身的非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随着叶片的生长,非酯型儿茶素逐渐转化为酯型儿茶素,因此白茶酯型儿茶素所占的比重高于绿茶而非酯型却低于绿茶。

213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分析茶氨酸是茶叶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如图3所示,寿眉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茶类(P<005),即白茶大于绿茶和红茶,FAAW1是FAAG1的34倍。寿眉在萎凋过程中,由于水解酶等被激活使蛋白质与多肽水解,进而导致氨基酸不断积累达到较高的水平。白茶茶氨酸含量同样大于其他茶类,TheaW1是TheaG1的52倍(P<005),茶氨酸能缓解苦涩味、增加鲜甜味,这也是白茶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原因。W3和W1相比,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47%、257%,W7较W1分别减少了524%、538%,G1较G0分别减少了114%、261%(P<005),二者的含量随年份增长呈单调递减趋势,主要原因是氨基酸在茶叶存放过程中会发生氧化降解造成含量下降。茶氨酸在游离氨基酸中所占的比重从B0到W7依次为315%、428%、357%、545%、732%、528%,可知虽然茶氨酸含量随年份而单调递减,但其比重并未呈规律性变化。

214咖啡碱含量分析由图4可知,寿眉咖啡碱含量低于白琳工夫而高于安吉白茶,不同茶类之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茶叶在揉捻过程中,由于酶促氧化等,使咖啡因含量增多[25],因而白茶咖啡碱含量低于全“发酵”的红茶而高于未“发酵”的绿茶。W3、W7和W1相比,咖啡碱含量分别减少了207%、596%,G1较G0减少了148%,咖啡碱含量随着年份增长呈单调递减趋势,但其变化幅度很小且差异不显著。这很可能与其化学性质相关,咖啡碱系嘌呤碱杂环化合物,结构稳定不易氧化降解。

22抗氧化活性分析

221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按照TAOC法,得茶汤的总抗氧化能力值(TAOC,以下简称T)。由图5可知,茶汤抗氧化能力介于253~704 U/mL之间,寿眉抗氧化活性低于安吉白茶而高于白琳工夫(P<005),即白茶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原料不同导致生化成分含量不同,进而影响其抗氧化能力。结合211的测定结果推测,茶多酚或与抗氧化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总黄酮则为负相关甚至未呈明显相关性。由212可知,EGCG在儿茶素总量中占比最大,同时,其结构式含活性较高的没食子酯基,因此,EGCG与抗氧化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寿眉抗氧化性低于安吉白茶,但其EGCG所占比重大于安吉白茶,同时发现,寿眉EGC的比重却小于安吉白茶,由此推测EGC所占比重或对抗氧化活性的强度也有较大影响。

222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按照DPPH法以自由基清除能力Torlox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在0~1 mmol/mL内,线性方程为Y=0842 06X+4128 4,R2为0998 9,说明线性关系良好。以Torlox当量表示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DPPHTEAC,以下简称DT)(图6)。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TAOC法基本一致,即白茶的抗氧化活性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P<005),DTG0为DTW7的105倍。

23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将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分别与TAOC法、DPPH法所测得的抗氧化值做相关性分析,以验证21、22的结果及推断。由表6可知,抗氧化活性主要与儿茶素、茶多酚等呈较强相关性。其中,EGCG与T、D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9 6、0971 4,说明EGCG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最强,ECG与抗氧化活性也有极强的相关性,综上可知,酯型儿茶素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极强。EGC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EGC的比重确实对抗氧化活性的强度有较大影响,推测它可能与其他物质起到协同作用。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能力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46 3、-0078 5,说明总黄酮与抗氧化活性为负相关且相关性较低。

3结论

(1)白茶生化成分含量与绿茶、红茶差异显著。白茶中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总黄酮的含量居三类茶之首;咖啡碱含量低于红茶;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低于绿茶,但其酯型儿茶素(尤其是EGCG)所占比重显著高于绿茶。茶叶茶多酚含量高并不意味着其总黄酮含量高。

(2)各生化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同。随着年份增长,总黄酮含量呈单调递增趋势,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下降,但其下降趋势并非单调递减,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含量呈单调递减趋势,但茶氨酸在游离氨基酸中的比重未呈明显规律性,咖啡碱含量呈单调递减趋势但降幅无显著差异,咖啡碱的稳定性大于其他成分。

(3)采用2种抗氧化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白茶与其他茶叶的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白茶的抗氧化活性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

(4)以EGCG为主的酯型儿茶素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最强,EGC在儿茶素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对抗氧化活性也有较大影响,或与其他物质起到协同作用。就本试验而言,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未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总黄酮含量高的茶叶,其抗氧化活性不一定强。◇

参考文献

[1]Ning JM,Ding D,Song YS,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analysis of white tea of different qualities and different storage times[J].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16,242(12):112

[2]Teixeira LG,Lages PC,Jascolka TL,et alWhite tea (Camellia sinensis)extract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and triacylglycerols in obese mice[J].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mpinas),2012,32(4):733741

[3]Wu T,Guo Y,Liu R,et alBlack tea polyphenols and polysaccharides improve body composition,increase fecal fatty acid and regulate fat metabolism i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e rats[J]. Food and function,2016,7(5):24692478

[4]Hilal Y,Engelhardt UCharacterisation of white teacomparison to green and black tea[J]. Journal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2007,2(4):414421

[5]Espinosa C,Lópezjiménez Já,Cabrera L,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white tea extract against acute oxidative injury caused by adriamycin in different tissues[J]. Food Chemistry,2012,134(4):17801785

[6]Nunes AR,Alves MG,Tomás GD,et alDaily consumption of white tea (Camellia sinensis (L))improves the cerebral cortex metabolic and oxidative profile in prediabetic Wistar rats[J].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5,113(5):832842

[7]Meng Q,Yang Z,Jie G,et al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ea polyphenols by a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methodPM6 [J].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2014,2(12):965972

[8]邵濟波,唐茜,周晓兰,等四川引种安吉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2012,33(16):17918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376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8314—2013 茶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8312—2013 茶 咖啡碱测定[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13]魏亚枫黄芩及其茶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3

[14]薛金金,江和源,龙丹,等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J]. 中国食品学报,2014,14(5):237243

[15]郭颖,黄峻榕,陈琦,等茶叶中儿茶素类测定方法的优化[J]. 食品科学,2016,37(6):137141

[16]Lin CL,Lin JK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attenuates high glucoseinduced insulin signaling blockade in human hepG2 hepatoma cells[J]. 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2008,52(8):930939

[17]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3193—2008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8]刘小力,李想茶叶中茶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14):281284

[19]韦献雅,殷丽琴,钟成,等DPP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4,35(9):317322

[20]Dias TR,Tomas G,Teixeira NF,et alWhite Tea (Camellia Sinensis (L)):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beneficial health eff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13,Ⅱ(2):115

[21]Tan J,Engelhardt UH,Lin Z,et alFlavonoids,phenolic acids,alkaloids and theanine in different types of authentic Chinese white tea samples[J].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2016,57:815

[22]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等鲜叶、绿茶和白茶化学组分比较及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J]. 茶叶学报,2015,56(4):214222

[23]周琼琼,孙威江,叶艳,等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9):351359

[24]朱海龙井茶冲泡过程中茶汤呈味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25]Bae IK,Ham HM,Jeong MH,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5 phenolic compounds and caffeine in teas and mate using RPHPLC/UV detection:Method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J]. Food Chemistry,2015,172:469475

猜你喜欢
抗氧化活性相关性
鸡骨草叶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麒麟尾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牡蛎多糖苹果果醋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海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