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2020-09-10 05:25朱月芳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道德与法治学困生

朱月芳

摘要:随着我国青年道德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学科,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设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初中阶段学科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学生们的技能和水平之间存在有很大的差距。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困生数量持续增加,这对道德和法制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章通过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分析了初中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学困的主要原因,接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转化策略。为了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发展和转型,以及提高道德和法律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转化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学生培养一个精确的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创建道德和法治的意识,并有助于发展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困生数量多,学生能力培养差距大,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大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别化学习率,积极培养学困生和转化学困生问题,提高学课堂学习的教学质量。

1 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1 外在的因素

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首先,作为一名初中生,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和独立,无法区分自己的错误,极度容易感染社会上的坏习惯,最终影响学生们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第二,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成功,但又很少注意孩子的心理成长,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于导致迟到、早退、逃课等违纪的行为。其次,大部分的学校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很多关注,成绩差的学生可以放任不管。长期如此,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去了解更多知识,这使得学生更专注于其他事情,并且可能到达误入歧途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加上缺乏教师指导和缺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解,学生不能亲近道德与法律的情感内容,更何况理解。

1.2 自身的因素

造成学困生增多的原因有众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自己。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对于年龄相仿的每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学生持有的个性也是不同的。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训练方法不准确,逐渐失去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最终成为一名学习困难的学生。

2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转化策略

2.1 尊重理解,关怀鼓励

教师要以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困生,理解他们的困难,鼓励更多的学生,用爱温暖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努力与学生进行互动,平等对待学生,善待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学生在交流中常用的网络词汇和润色词汇,热情而真诚地接待了一批学生。进入有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常常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时,教师在讲授这一课的内容中,可以使用到“友谊的天空”、“东风快递”等一系列的网络热词,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要对好学生进行夸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极、主动、诚实地赞美学生。研究发现,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心态也提高了。

2.2 丰富内容,改进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是将课本与课本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无关,不能激发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工作,以提高学习障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可以养成准确的道德和法治的观念。此外,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对教学方法的讨论和辩论,吸引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发挥他们的作用,凭借学生容易理解和愿意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意识。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时,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学生以“是否存在久的友谊”为论题进行辩论,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师还要可以以课程内容为中心,以学生群体为单位,让学生自由地谈论书籍,谈论生活,谈论电视节目和社会事件,基于学困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创造机会,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真实意义。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采用走访、社会调节等教学方法。

2.3 加强沟通,家校共育

每个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问题,除了学校的教育转型外,家庭也必须扮演适当的角色。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开展家校统一的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交流平台了解学困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思想状况,积极与家长交流,形成教学并力,引导家长研究孩子的教学,认识到他们在抚养孩子方面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并为孩子创造学习和成长的氛围。其次,加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教师在顺利进行课程的知识进程后,教师可以通过联系方式向家长报告一些课程学习的情况。此外,由于学校教育的普及,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将延伸到生活中,并在内容、方法、渠道等方面探索协同家庭教育。以参加研讨会、社会公益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困生造成其困境有诸多原因,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国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道德与法治学科上的学困生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教师持有十足的耐心、毅力和信心,尽全力去避免形成道德和法律上的学困生,成功实现一个学困生的转化,提高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雨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困生转化的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7).

[2] 马洪喜.教学策略,问题改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高考,2018(2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道德与法治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