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离子改性Y分子筛对噻吩硫的增强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2020-09-14 02:31朱伟强杜永杰
广州化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噻吩硫含量分子筛

朱伟强,杜永杰

(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汽车尾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氧化物、烟尘颗粒等成分[1]。燃料油(柴油、汽油、航空机油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然而,燃油中硫化物燃烧后所产生的SOx严重污染了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法规来控制燃料的硫含量。例如,美国标准规定,汽油的硫含量必须低于15%,柴油的硫含量必须低于30%;欧盟规定,燃料中的硫含量必须低于10 ppm。自2017年起,我国全面实施国V排放标准,即燃油中硫含量必须低于10 ppm。为了生产低硫、无硫汽油,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脱硫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深度脱硫技术。因此,经济、实用、环保、高效脱硫技术的研究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吸附法具有常温常压、高选择性、可再生吸附剂、反应过程污染小、经济成本低等优点。汽油吸附深度脱硫技术具有操作成本低、脱硫率高、辛烷值损失小等综合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3]。吸附技术研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是如何制备出同时具有高选择性、高容量的吸附材料。

传统的吸附材料有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和分子筛。但该类吸附剂比表面积小,难以调节和控制孔隙,难以满足选择性深度脱硫的要求。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属离子改性分子筛,并在含噻吩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模拟汽油上进行了脱硫实验。优化了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为汽油深度脱硫吸附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实 验

1.1 模拟汽油及复合吸附剂的制备

汽油中的硫化物基本上是有机化合物,如硫醇、硫醚、噻吩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硫醇和硫醚可以用碱洗法除去,但噻吩及其衍生物很难用常规方法除去。本实验将噻吩、苯并噻吩、3-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分别加入正己烷、正辛烷、正庚烷、环己烷、异辛烷的混合溶液中,制备出含硫量为200 ppm的模拟汽油。模拟汽油中所含噻吩、3-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和苯并噻吩分别记为1#、2#、3#、4#油。以Y分子筛(金华东南化工有限公司)为吸附剂载体,以活性组分可溶性盐为前驱体,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脱硫吸附剂。

1.2 分析方法

采用电法测定汽油中总硫含量(微库仑分析仪(wk-2d),江苏电力分析仪器厂);用ASAP2020比表面分析仪分析吸附剂的比表面;用X射线衍射分析脱硫剂的晶体结构;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剂的表面价态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金属离子的选择

Y分子筛对汽油中的硫化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其吸附是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很快达到饱和,不能达到深度去除硫化物的效果[6-7]。汽油中大多数含硫化合物都含有孤对电子。如果在Y分子筛上负载一定半径比较大的过渡金属离子,即较高的正电场,则吸附剂对其负载的金属离子进行修饰,可以提高其对含硫化合物的吸附能力[8]。根据过渡金属的特殊属性[9-10],初步选定银、铜、锌和铁为研究对象,并将经上述金属离子改性的吸附剂对市售90#汽油进行脱硫试验,脱硫效果如图1所示。由图1的结果分析可知,与未改性吸附剂相比,含铜、银离子的金属离子改性吸附剂脱硫效果较好,而含铁离子改性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较差。因此,选择Ag/Y作为进一步的测试对象。

图1 改性Y分子筛吸附剂的脱硫效果

2.2 Ag/Y和Y对不同硫化物的吸附比较

以模拟汽油为原料,比较了Y分子筛和Ag/Y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制备工艺参数为:AgNO3溶液(0.1 mol/L)等体积浸泡2天,100 ℃烘干,550 ℃煅烧2 h。静态吸附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剂油比为5:20,吸附时间为1 h。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改性后的吸附剂的脱硫率比空白Y型沸石高10%~85%,特别是对2,5-二甲基噻吩和苯并噻吩。脱硫率最高达96.7%,与上述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2,5-二甲基噻吩和苯并噻吩的复杂结构所致。改性前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由于吸附过程中的空间阻隔,使得2,5-二甲基噻吩和苯并噻吩很难与吸附剂表面接触。改性后,化学吸附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化学键的作用远远大于空间位阻的作用。因此,改性后的吸附剂对3#油和4#油的吸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图2 Ag/Y吸附剂与空白Y的对比试验

2.3 银/Y吸附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2.3.1 浸泡时间对Ag/Y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用0.1 mol/L AgNO3溶液(银离子质量百分比0.84%)等体积浸渍Y吸附剂,浸渍时间分别为1 h、6 h、12 h、24 h、48 h。浸渍后100 ℃干燥,550 ℃煅烧2 h。对样品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条件,具体过程与2.2所述相同,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浸泡时间不超过24 h时脱硫效果很好,各组几乎没有区别,尤其是复合吸附剂浸泡6 h对噻吩脱硫有最好的效果。然而,浸泡48 h后吸附剂的效果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Ag+不断进入Y吸附剂的内部通道,降低了外层吸附剂的活性成分,导致脱硫率的降低。因此,后续试验的浸泡时间为6 h。

图3 Ag/Y复合吸附剂浸渍时间的影响

2.3.2 煅烧温度对Ag/Y复合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2.2的结果表明,Ag/Y复合吸附剂对1#油的吸附效果最差,因此选择1#油研究焙烧温度的影响。将0.1 mol/L的AgNO3溶液等体积浸泡6 h,然后进行静态吸附试验。试验条件与2.2相同,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脱硫率明显增大。当焙烧温度达到550 ℃时,脱硫率达到峰值91.96%,说明银是吸附剂的活性成分。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银逐渐转化为银,活性组分逐渐增多,脱硫率明显提高。但当焙烧温度高于550 ℃时,银转变为氧化银,导致脱硫率降低。所以最好的煅烧温度是550 ℃。

图4 Ag/Y复合吸附剂焙烧温度的影响

2.3.3 浸渍浓度对Ag/Y复合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选择1#油,研究浸渍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AgNO3溶液等体积浸泡6 h, 100 ℃干燥,550 ℃煅烧2 h,进行静态吸附试验。测试条件与2.2中描述的相同。吸附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AgNO3溶液浓度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当溶液浓度达到0.1 mol/L时,脱硫率达91%。之后,脱硫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浓度达到0.5 mol/L时,1#油的脱硫率可达97%。在综合考虑脱硫效率和吸附剂成本的基础上,选择0.1 mol/L的AgNO3溶液作为最佳浸渍浓度。

图5 Ag/Y吸附剂的浸渍浓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得到了较好的Ag/Y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条件为:浸液浓度为0.1 mol/L,浸液时间为6 h,干燥温度为100 ℃,时间为2 h,烘烤温度为550 ℃,时间为2 h。在常温常压、剂油比为5:20的条件下,1#、2#、3#、4#模拟油的脱硫率分别为91.5%、93.2%、97.08%、99.7%。

3 吸附剂结构和比表面表征

3.1 比表面的表征

用ASAP2020比表面分析仪对吸附剂的比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如表1所示:与Ag/Y复合吸附剂相比,空白组Y吸附剂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但吸附效果明显不同,这表明,银中活性成分起到了活性作用,这与上述的测试结果是一致的。

表1 空白Y吸附剂与Ag/Y复合吸附剂的比表面对比

3.2 X-射线衍射表征

图6 X-射线衍射分析图谱

为了分析Y分子筛焙烧前后银离子的变化,用日本科学公司研制的RIGAKU D/max-2500X射线衍射仪对脱硫剂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根据图6,为反映Y分子筛与硝酸银浸渍后的变化,采用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其他制备条件保持不变,浸渍质量的银离子比例增加到8.4%(即浸渍量增加了10倍)。由于Y分子筛本身在X射线衍射仪上有较多的杂峰,故浸渍后对X射线衍射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可以看到单质银的衍射峰。这说明在煅烧前,AgNO3只是机械吸附在Y型沸石上,煅烧后,AgNO3已转化为银,作为吸附剂的活性组分发挥着积极的吸附作用。这与上述结果是一致的。

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上述X-射线衍射分析未能明显的分析出银的衍射峰,因而进一步对所制备吸附剂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分析仪器采用美国PHI-1600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条件为:靶材 MgKα,电压15 kV,功率300 W,分析面积0.8 mm2,真空度2×10-8Pa,通能分别为187.85、29.35 eV,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图

从图7可以看出,银在368.53 eV时的能谱峰表明,作为吸附剂活性组分的银具有有效的吸附效果。Y型分子筛的主晶为八面体笼形,其排列与金刚石结构相似[10]。钠离子在Y型沸石(SI,SII,SIII)中的分布。而SI处于氧桥形成的六边形笼体的中心,无法被取代。因此,Ag/Y吸附剂由等体积浸渍法只占Na+的两个位置的SII, SIII.煅烧后,形成活性成分,所以它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4 结 论

(1)结果表明,载银复合改性分子筛吸附剂对硫化物的吸附能力最好。

(2)结果表明,制备Ag/Y复合吸附剂的适宜条件为:浸渍溶液0.1 mol/L、浸渍6 h、100 ℃、干燥2 h、550 ℃、烘烤2 h。

猜你喜欢
噻吩硫含量分子筛
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类硫化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干熄焦烟气脱硫装置降低硫含量排放的工艺措施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碳球中硫含量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分子筛结构设计研究现状及展望
13X/SBA-15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类型硫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转化机理分析及脱硫方法探讨
莱钢3#750m3高炉降低生铁硫含量实践
噻吩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研究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岩矿中全硫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