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2020-09-14 12:16黄黎娴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对策措施培养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中培养积极、安定、愉快情绪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培养积极情绪。本文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几点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方法,更好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幼儿  积极情绪  培养  对策措施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体验,它能影响人的言行举止。积极的情绪能提升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情绪能减弱人们的活动能力。情绪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如此的,乐观的情绪能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取得一定的成效。幼兒阶段是人生中情绪、性格以及人格的重要形成和发展阶段,故培养幼儿积极情绪以及心理健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连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情绪安定愉快”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下面几点:

1.以主动、乐观的情绪影响幼儿。

幼儿的情绪极不稳定,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变化,且特别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与教师的接触是非常紧密的,幼儿受教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因此,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情绪去感化幼儿。首先,从每一天的见面开始,教师在与幼儿见面时,面带笑容,主动与幼儿问好,以此激起幼儿对幼儿园老师的喜欢,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其次,教师应该在关爱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和珍爱是让幼儿产生积极情绪的关键因素。众所周知,如果幼儿的身体不舒服、生理及心里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比如当幼儿感觉头疼、肚子疼、肚子饿、口渴、老师不喜欢他,小朋友们不陪他玩耍等时候,幼儿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教师应随时随地关爱每一位幼儿,尽量减少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的机率。教师还应关心幼儿在家的情况,了解幼儿的情绪变化。当幼儿展现出不快乐时,就要告诉他:“老师是你的好朋友,你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能不能讲给朋友听呢?或许我能帮到你的。”当幼儿遭受同伴的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时,教师应适时地对受欺负的幼儿进行安慰,并及时惩戒攻击者,使被凌辱者的心灵得到宽慰,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另外,教师还应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教师对身边的人的良好情绪,会对幼儿产生潜在的影响。如教师在同客人老师、园领导、家长等进行友善地、开心地交谈时,教师的言谈举止感染到幼儿,令他们产生尊重人的情感。每当幼儿园来新老师时,我会请新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再请幼儿跟新老师问好,并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和爱好。经过友善的交流后,小朋友能很快地记住新老师的姓名。这是由于幼儿受老师平时与人交流时良好的态度影响,形成与人沟通时的良好的情绪,使他们在跟新老师交流时是怀着积极的态度的。

2.提供良好的、适宜的环境。

幼儿的情绪容易受外界情境的影响。因而,我们要加大环境创设力度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适宜的环境,从而培养幼儿乐观的情绪。首先,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的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环境对于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最佳的教育成长环境。教室是幼儿每天学习和生活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教室的环境创设不仅要有趣,还应主题明确,富有教育意义,让幼儿能在环境中充分汲取所需的各种养分,包括知识、好习惯、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安全意识等。其次,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为幼儿提供优良的心理环境。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友爱互助的大绘本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阅读,如故事《团结的小蚂蚁》、《团结起来力量大》、《合作真快乐》等;教师还可以时常开展某些能促进幼儿间团结协作的活动,如群舞表演、合唱,小组合作绘画、捏泥塑、做手工、玩游戏等,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因此是最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形成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3.对幼儿的引导要讲究方法。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表扬、批评是要讲究方法。幼儿受到老师的表扬,固然能引发幼儿愉快的情绪,但盲目地表扬幼儿,容易令他们自负,从而引发他们瞧不起他人的情绪。因此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如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幼儿,要多表扬,多鼓励;对于容易自满的幼儿,适当地表扬之后,还要提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如:“你学得很快,如果你不随便捉弄旁边的小朋友,你会更棒的。”

批评是教师教育幼儿的一种方式。恰到好处的批评,不仅不会使幼儿产生负面的情绪,还能促进幼儿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过分地批评幼儿,极易使幼儿产生低落的情绪。因而,教师在批评和开导幼儿时要讲求策略,擅长用先表扬,随后适当批评的方法来防止幼儿产生不良的情绪。如“你真棒!能拼搭出这么漂亮的房子,但是刚才你未经他人同意,把旁边小朋友的玩具拿去用了,是不是很不礼貌呢?”这样,他们在受到批评前,听到的是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们的,幼儿会在受到批评时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宜采用有趣的教育形式。幼儿在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愉悦情绪,并不是自觉形成的,而是跟教育者所采用的教育形式的趣味性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开展集中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选择幼儿喜爱的形式进行教学,如以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本领,也形成了愉悦、积极的情绪。

当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应注重提示或暗示,转变幼儿不良情绪。教师在提示幼儿时态度要温和,语气要轻柔些,最好采用个别交谈的形式进行,如此幼儿更易采纳,情绪也更稳定,教师的及时点拨能稳住幼儿的情绪,使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幼儿期是人们情绪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领会幼儿的情绪变化,在符合时宜的环境中,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并以乐观的情绪影响幼儿,使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情绪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项目课题:

莆田市荔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吴群英:《亲亲自然,发展幼儿爱的情感的实践研究》,参与人:黄黎娴)

参考文献:

[1]黄黎娴,试论培养幼儿关爱情感的实践与研究[J]读写算,2019,24, 45.

[2]尹训敏,落实《指南》精神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157.

[3]董珊珊,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师奖励行为的研究[J]教育导刊,2020,1,56-59.

[4]赵梦星,李丹丹,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情绪能力的策略[J]湖南教育D版,2018,12,48-49.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对策措施培养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