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思索

2020-09-14 14:58曾丹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教学道德与法治

曾丹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意义重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形成,对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作用。结合现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以及在我校所实施的“勤”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本人觉得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小学生有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道德;法制;教育教学;教材特点;“勤”文化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围绕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成为众多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特征,对于明辨是非能力的提升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形态等对于教育改革发展都是巨大的挑战。正因如此,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品质,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形态的提升,全面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使得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探究和剖析。

一、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结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放眼于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更是学校教育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则注重于以学生的发展为首,提倡以“勤劳”为文化内容的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勤劳、勤学、勤思考、勤动手、勤实践的新时代学生。这不仅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型人才。以“勤”为育,以“学”为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自己勤思考、勤动手、勤实践的品质,使得自我情感体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

小学阶段是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阶段,要加强学生法律意识形态,结合我校实际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优化教育教学形式,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以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依靠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则通过机械的学习和记忆,作为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对于知识理解缺乏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则会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厌倦心理,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应。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束缚,以新型的教学理念融合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在实践的同时进行总结,亲身体验,丰富情感,大胆说出自身感受。

(二)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单调,学生则被迫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这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最为关键的则是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形成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完全被忽视。很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形式互相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减不了负,还成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瓶颈。由此看来,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适应于新课改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对于思想价值取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我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认识农作物,观察作物的特点时,我们则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再让学生到实践种植基地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更容易得以掌握,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用于实践,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富予形象。

当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开放活动室,开展“转角书屋”、艺术长廊、书法展、实践基地劳作等活动,打造特色的“勤文化”、“诵读三字经”、“欢乐兔子舞”等形式多样的综合大课间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三)家校教育紧密融合

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往往只是一方面,家庭教育才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节。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对孩子道德品行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家校融合、紧密沟通、共同教育的方式,才能够使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在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必不可少,家校教育的紧密融合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召開“家长教育培训会”,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肯定孩子们在学校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另一方面也让家长了解学校是如何教育学生,家长应该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进而密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更好的融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综上所述:

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制的教育,不仅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型教学模式,更应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因地制宜”,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出发点,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和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提升自我素养,从而强化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样才能为对社会塑造有用之才。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教学道德与法治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