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激发线上学习动机

2020-09-14 14:58林国清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自控力组员学习动机

林国清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内在动机激发理论的倡导者们(如约翰逊兄弟等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疫情发生以来,各校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借助各种云端平台停课不停学。而線上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师生、生生之间无法充分互动,长期的居家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大大削弱。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学习小组就是这种"利益共同体"的典型呈现,合理设计和建立班级学习小组,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益缓解线上教学遇到的缺乏人际互动问题,有效激发线上学习动机。

1.组建线上学习小组

依据线上学习特点,组建小组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更好互动,使学习行为更加深入,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小组内部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学科优势互补原则,每个组员各有所长,对各个科目要能够发起讨论,引发思维碰撞,促进对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2.技术达人原则,结合线上学习要求,每个小组必须有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组员,能顺利解决相关技术问题,保障线上小组学习活动有序开展。3. 自控力强弱搭配原则,心理学上自控力指自我控制。即一个人对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线上教学师生缺乏面对面交流监督,部分学生可能早晨在床上打完卡继续睡觉,可能一边开着网课一边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是自控力差的表现。小组成员必须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自控力特征适当调整,通过自控力强的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带动自控力弱的学生,发现比如某个小组里有“重点关注对象”,那么这个小组里至少有三位较自觉的学生,有比较负责任又敢说话的小组长来帮助这位“重点关注对象”,这些“对象”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小组里。4.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学习小组内部人数上以6人左右为宜,组合标准为互补合作,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具有个体个性鲜明、个体间又能互补的组合。不同小组之间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又各有亮点,有利于开展组间竞争。最终形成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多个班内学习小组,便于开展组内合作与组外竞争。5.组长推选 “教师指定,双向选择” 原则,组长是小组的领头羊,必须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热爱学习、积极进取、集体荣誉感强能乐于助人的学生。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的“磨合期”,便于小组管理,同时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的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2.制定适合线上教学的小组量化评比细则

小组量化评比细则是推进小组活动开展、激发学习动机的助推剂,量化评比细则是否合适对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适合线上教学、在居家线上教学期间在具有可操作性;由于线上教学的空间限制,量化评比方案应尽可能细化到实时的学习,如打卡准时、线上听课笔记一下课就展示,当天作业当天反馈等,注重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以时间上的监管来缩小线上教学的空间限制产生的不利影响,便于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及时产生互动,提升动机水平。2.量化评比方案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而不是个人,个人成功与小组成功要捆绑在一起,以"利益共同体"激发组员的主人翁责任感,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让组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小组共同的荣誉作努力。3.制定量化评比方案时尊重学生们的意见,由教师指导、学生草拟、共同修改,这样学生们更易于接受,而且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更容易以平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原因制定条例,针对性较强。并将评比过程的工作分配给班委,教学管理者从“台前”走向“幕后”,降低细化式管理给青春期学生带来的厌烦感。4.设置适当的奖励,用奖励激发小组间的斗志,且时间间隔要相对密集。线上教学缺的是实时的反馈,小组间评比若时间间隔太长则无法监控学生实时学习状态;除了奖励名列前茅的小组外,还要注意过程性进步奖励,以下是一个班实行的量化评比方案:

3.线上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文化建设着眼于情意陶冶取向。内在动机激发论认为,应积极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付出努力的公开承诺的情境,这种情境会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小组内牢牢地树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意识。学生参与小组文化建设,树立小组荣誉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进取。小组成员在自建的群里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举行集体承诺,针对扣分项和加分项各抒己见,对如何互相督促做好常规保住小组基础分,如何相互协作稳步加分提升小组竞争力提出解决方案,以规范来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部分人自律带动他人自律。

小组文化建设包括确定小组的名称、口号、目标、责任、细则。名称和口号暗含每个组员对自身的定位,寄托对小组的期盼,是他们的心声,就像一张展示自我的名片。如有一小组取名“不锁年少”,寓意年少轻狂的时光,冲破观念的束缚,不顾一切往前冲。青春朝气可见一斑。再如“脱贫攻坚致富大队”的口号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11小分队”的口号是Free happy surf the ocean of knowledge。对知识的渴求是对自己最好的激励。

切实的小组目标能强化学生在一起工作时的动机。因此,小组目标确定要全员参与,组员结合各自的优劣势参与讨论设定本组的目标,契合实际,使目标不是遥不可及。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提升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让每个组员明白达成目标的过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必须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当然,理想与现实肯定有差距,所以班主任常与各小组成员聊天听建议,逐步完善小组建设。道路千万条,总有一条适合你,只要肯思肯做,就一定能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找到一条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发展的路。相信线下教学也是如此!

猜你喜欢
自控力组员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自控力越强智商越高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小小组长不好当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