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讨

2020-09-14 20:14陈剑斌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模式

摘要: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起到很大影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机械类专业在基础课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

分类号:G712

引言: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转型的不断推进,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每个专业与院校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含有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而在基础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学理念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相互结合。其次,由于机械技术课程的理论性与计算性都相对很高,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堂环节,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予以解决问题。

1.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特点

1.1 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

比如机械原理这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拥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实践性也相对很高,基本的理论与概念较多,抽象难懂,一旦教学方法产生问题,教学与学习过程则会非常枯燥。同时这门课程的工程应用性很高,对于一开始并没有工程概念的学生来说,想要让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其价值的难度很大[1]。

1.2 课程内容较多

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很多,同时重难点也较多,通过一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减少了课程授课学时,让一些比较重点且需要精讲的难点内容很难做到全面展开,因此这类课程在教育或学习任务上都非常重要,并且给予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所承受的压力也比较大。

1.3 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进行一定的创新教育,特别对学生的构建创新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会更加有力,以此可以提升专业综合的创新能力,因而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有机结合,尤其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策略

2.1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也逐渐得以扩大,变得更具系列化及自动化的特征,设计出质量更高,同时更具可靠性的机械设备,以及对目前已有设备及工艺需要进行更系统的改造,这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培养过程中必须会面对的问题。掌握比较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就可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与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的手段及方法是具有直接关系的,在进行机械类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重视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过程的基础课程及要求,需要让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能够进行分开教学,同时还应当及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科技产品,使学生接触到新的技术核心工艺,帮助学生能够提升更多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列举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实例,使课堂之外发明创造的实踐活动能够被顺利开展,促进学生拥有创新探索的精神。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课,比如工程力学的赛车结构为何前粗后细,广告牌底座为什么是圆的而不做成方的等相关问题的讨论,教师只可提出改进意见,并予以补充,而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批评,要耐心向学生证明观念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发明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新思维[2]。

2.2 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来设置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交流,让学生可以在具体问题中不断的体验与探索,同时还需要加深对原理和概念方面的理解,比如在齿轮转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分析,例如某工程装备使用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以及电机驱动和中等冲击,高速级传动转速和传递功率都在一定范围内设计这个高速级传动。使用所学过的齿轮传动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分析与探索,了解到设计内容所包含的一些参数以及齿轮在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之下才不会发生失效,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齿轮的强度理论[3]。

2.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是指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按照国家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基地建设标准以及国家对于创新人才的要求,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以机械认识、机械设计与研究当做主线,同时需要不断地拓宽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创新方面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在传统教学当中更加重视书本教育,而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较为轻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实验教学中验证创新性的实验目前较少,所以需要能够构建课程内的试验模式,包括独立试验与集中综合试验,以及开放性的实验模式。将被动的模仿变成主动的设计,从而使学时得以延长,更加科学地设计仿真或者虚拟的实验,以及工厂企业与工程实际能够相互结合起来,促进实验教学的过程不断地优化。将单向信息的传递变成双向或者多项信息的相互交流,比如机构测绘加工实验只能够给学生提出工作要求及时间限制,学生首先需要查阅资料理清自己的思路,在生产现场通过实际设测试的机构或者机器,在进行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的设计,最后设计加工工艺的卡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贯穿整个机械制图、力学以及机械原理等相关课程的知识,这些探究性的工作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发挥出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将之前所学习到的机械制图能力进行不断地提升,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也能够与科研及工程实际相互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关注有关机械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内容,并且及时给学生传达相关信息,让学生能够被激发起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并且创造出一个更具新奇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获得全面提高[4]。

2.4 多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随着计算机不断的普及,教学条件也因此获得很大程度的改善,多媒体作为一种典型的教辅手段,目前在课堂当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可以把声音、图像,以及动画与文字相互进行结合在一起,把一种抽象的东西能够更具直观化的实际形象,通过多媒体影音设备进行内容的播放,可以更加刺激到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其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抽象思维的能力。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用途比较多,比如在机械原理中,几乎每一堂课都是需要画图的。对于使用图解法来设计的机构,可以使用CAD或者CAXA相互结合的办法在课堂上直接根据比例来画给学生,以提供一个检验手工绘工图准确性的方法。不仅如此,由于机器或者机构的复杂程度不一样,使用手工画图不能够清晰地将比较复杂的结构全貌展现给学生,也无法体现出机械构造或机器的动态特征。如果使用多媒体把机械原理当中比较典型的渐开线齿轮传动的结合过程,制作成动画,那么这个过程将会变得更加形象与直观,同时让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容易,而在实际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更加重视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的操作,但是却较为忽略学生给予的反馈,而且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概念比较多,定理与公式也相对很多,这样的特点使得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像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也许会随着板书的讲解不断地展开,也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予以减少,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多媒体要适当的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起来,让设备操作能够与学生互动的关系进行合适的处理,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观看多媒体的教学图像与图片,可以及时对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能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将思维和演示文稿相互同步,进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 课堂讲授教学

课堂讲授教学主要包括课前备课、上课以及课后总结这三个环节。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经常会被认为是一种填鸭式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却被经常使用到,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结构会给予一个较为总体的安排和设计,同时需要了解本学科及专业在发展过程的最新动态,并且按照不同学生的层次,以及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来进行备课,并且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善于应用社会强化、物质强化与活动强化这方面的措施,让学生的整体反应能力获得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课堂气氛能够被调动起来。在进行课堂的新课授课职前,教师可以告訴学生新课当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有哪些关联,提前对新课程预习,并复习所关联的知识,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可以带着问题来进行听讲,真正做到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而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就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共性问题来进行探索的,要懂得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并联系工程的类型,与实力激发起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的兴趣。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性比较高,同时也具有推理相对严密,与计算量较大的特点,比如理论力学中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有很多,而且三种运动的判定较为复杂,这样就可以使用图标形式,并且提供给学生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每一周都要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地创新发散,通过批改作业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所掌握的情况,在课后总结的时候要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让学生具有积累问题的可能性,使学习的自信心获得培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的质量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教学模式能够直接决定学生学的习是否主动积极,同时也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力度。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始终坚持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思想,将课程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创新与实践性,能够和学生的教学进行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以及实践能力,进一步帮助机械类专业教学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冰雁,桂小易.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讨[J].营销界,2019(13):175.

[2]喻靖文.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03):45-47.

[3]饶雪梅.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4(11):43-46.

[4]唐宏.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4(04):48-51.

简介:

陈剑斌,男,汉族,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1984.08,本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助理讲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模式
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