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喝下职场霸凌的罚酒

2020-09-15 16:14石羚
环球人物 2020年17期
关键词:酒桌陋习霸凌

石羚

无论是“我看好你,不喝酒令人失望”,还是“不喝就是瞧不起我”等劝酒辞,将喝不喝、喝多少与道德评价、人际关系挂钩,折射出一种畸形的饮酒观和圈子文化。

近日,某银行一位新员工称,在新员工团建聚餐上,自己因为身体和生活习惯的原因,礼貌拒绝了“A角”的敬酒,结果被领导粗口辱骂及掌掴。事件随即发酵,该单位发表声明称,的确存在某领导及个别员工因酒后失态而言语行为失当的现象,已对责任人进行停职接受调查处罚。

随后,中国银行协会自律部发文痛批此事背后的不良风气,直指涉事银行仅采取严重警告、扣罚绩效之类轻描淡写的处罚,无异于罚酒三杯,并表示拟建立银行业从业人员禁入黑名单。

而关于“职场圈子” “职场霸凌” “人身依附”等现象的讨论也在持续发酵,“酒桌文化”一時成为众矢之的。这些讨论不禁让人思考,在“众人皆醉”的聚会中滴酒不沾是否是不懂事,所谓酒桌文化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小小餐桌往往被附丽上情感联络、工作交流、商贸洽谈等功能。亲友相聚小酌几杯,宴饮宾客推杯换盏,好友相逢痛饮刘伶,寄寓着把酒言欢的期望。但事件引发热议,与很多人遇到的劝酒、灌酒、斗酒陋习有关。无论是这位领导口中“我看好你,不喝酒令人失望”,还是“不喝就是瞧不起我”“没醉就是没喝到位”“感情深一口闷”等劝酒辞,将喝酒与否、喝酒多少与道德评价、人际关系挂钩,折射出一种畸形饮酒观。

“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员工我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员工我放心;能喝一斤喝一桶,这样员工提副总”,这句顺口溜,讽刺了企业的用人误区。单位对新员工固然缺乏了解,但本应通过积年累月的观察与点点滴滴的交往来判断,而一些人却迷信靠喝酒做“诚意测试”,仿佛不怕当众出丑才是“自己人”;有的上级偏爱用劝酒做“服从测试”,唯有冒险喝酒才值得信赖。

评价方式走偏,根源还是内部风气出了问题。打耳光的领导已涉嫌违法,员工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但现实中,职场霸凌更多会以更隐蔽和难以界定的形式存在。明知不可喝而喝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不可承受之重”,相比“正面刚”,不少以“社畜”自况的职场人选择默默承受。在单位通过奋斗赢得一席之地的他们,面对餐桌上的上下级关系以及酒桌延长线上的权力势差,缺乏自我保护的途径。所以,不大力整治依附关系、圈子文化,职场霸凌就不会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银行说这是一场私下非公款聚餐,个别员工对“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执行不到位。在一些人看来,应酬是工作的继续,酒场是职场的延伸。但事实上,工作生活理应存在界限。对于工作之外的社交场合,哪怕是同事聚会,也不妨多一些推心置腹、平等交流,少一些尊卑长幼、官威官气。

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尚书·酒诰》中也有“禁沉湎”的规定。这启发我们 :喝酒必须坚持理性原则,避免行为失控 ;坚持自愿原则,切莫强人所难;坚持健康原则,防止因为喝酒过量而损害健康。在品鉴杯中物之先,杜绝陋习、培养礼仪,应当成为饮酒者的第一课。

猜你喜欢
酒桌陋习霸凌
在酒桌圈子里,你会哈酒吗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84%的人直言反感当下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
玩转酒桌
炒楼陋习
育儿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