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学浸润式教学活动研究

2020-09-15 16:29茅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区域文学课程

茅胜

一、研究背景

当下的中国,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区域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许多现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对自己的“精神家园”感到越来越陌生,认同感下降、价值观扭曲、“无根”感增强。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乡音”的价值,重新体验“乡情”的魅力,重新追寻“乡魂”的影子。

在当下的中学教育中,区域课程的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完备的系统;一线教师也往往忽视了区域文学在教学上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区域文学的教学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校本化、特色化过程中缺少区域文学的渗透浸润;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区域文学、感受区域文化的自觉意识。

基于以上的客观事实,我校坚持“依托区域文学,以师生为课程开发主体,开展特色实践活动”的原则,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理论研究与准备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浸润式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在专著方面,有钟启权等学者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该书中明确地提出了“浸润式”文化环境对基础教育的重要价值与重要作用。有周宏主编的《主动参与教学》,提出了主动参与教学模式,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个体在这种课堂氛围中的主动发展。这些理论对浸润式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强海燕等主编的《幼儿英语浸润式教学活动》一书中提到:浸润式教学通常都开始于儿童的幼儿园教育阶段,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儿童在园内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这本书从幼儿英语教学的角度直接解释了浸润式教学的含义。

在论文方面,目前学术界关于浸润式教学的其中一些论文对“浸润”和“浸润式教学”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比如:庄雪茹在《“浸润式”教学方法的启示——浅谈“沉浸式”教学方法的学科德育价值》中提到了《现代汉语词典》对“沉浸”一词的解释为“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浸润式教学是“一种在学习中逐渐融入其中,全身心投入,借以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姜宏德在《“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中,依据辞书对“浸润”一词作出了三种解释,提出了浸润式教学的“目标”“基本内涵”“关键因素”。杨云光在《以浸润式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中提到了浸润式实验教学的概念,认为“浸润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按教材的要求,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完全浸润在实验里,连续地完成一个单元、一章或者更多内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实验连续地贯穿和作用于一次完整的物理教学过程。”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三、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区域文学浸润式学教活动为语文教学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将优秀区域文学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引向了深入,它深化了我们对区域文学资源与语文教学关系的认识,从发展学生的言语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对语文教学校本化进行了整体构建。这种教学形式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使区域文学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学校办学思想紧密结合,彰显了本地区的人文之美。传承区域文化精髓,通过学习、鉴赏与反思区域文化,可以有效地发挥区域文学资源的审美教育功能。

2.实践价值

将区域文学资源与语文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区域文学的“浸润”作用,形成丰富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积极推进语文课程的校本化、学术研究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设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色的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个性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与本地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化、终身化的语文学习,可以为学生的人生未来奠基。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自觉,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来贯彻区域文化教育,以努力培养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区域文学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该研究依托本校的虞山文化课程基地,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了本地区的常熟文化元素,激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激情和挚爱,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四、活动方案的实施

1.借助专家引领

活动研究得到教科研领域及许多地方文化专家的指导。我们依托学校的课程文化基地和“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外校的名师和专家通过示范课、讲座、沙龙等形式开展跨校、跨区域的交流,对活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引和实践示范。

2.建设校本选修课程

本研究活动依托虞山文化,教师们开设了校本选修课《常熟文学史》《<金曾豪儿童文学>选讲》《<虞山文化读本>选讲》《常熟老街巷》《钱谦益与柳如是》等课程,为学生学习区域文化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课程选择。

3.开设专题讲座和座谈沙龙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曾邀请著名学者钱文忠、地方文史专家沈潜、赵曰珺先生等,来校为学生开设国学传统与常熟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常熟籍作家金曾豪开设写作讲座课,以《蓝调江南》为主题开设文艺沙龙活动。

4.开展校内实践

校园环境布置展示。依托每年的校园科技艺术节,开展以虞山文化题材为主题的师生书画比赛、摄影比赛,并将优秀作品陈列于各幢教学楼的楼道里,展示虞山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发起“虞山文化”专题黑板报评比活动。

策划主题展示活动。挑选区域内有代表性的作家,指导学生开展任务群学习活动。如为作家金曾豪、曾仆作品展设计布展方案,包括作家介绍、代表作推荐、美文赏析等板块,简洁扼要地介绍本地的作家作品。

开展红色文学宣讲活动,聘请地方史专家指导学生为常熟抗战文学作宣传展示。全面梳理常熟抗战文学的状况和特点,以《沙家浜》为核心,指导学生设计常熟抗战文学的展板方案及宣讲方案。

引导学生以本地区文学作品为线索,寻找区域内的风俗风情、精神面貌、文化特色等,深入探讨一方土地对一方人的滋养,深入领会本土文化“崇文尚和”的精神。

5.开展校外实践

組织学生开展“寻访虞山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参观翁同龢纪念馆和江南文化展示馆;到常熟蒋巷村开展水乡农耕文化采风活动;探访有海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美誉的瞿氏铁琴铜剑楼。

鼓励学生走进常熟的街巷,发现地方作家、作品、相关事件及文学文化现象,以专题的形式研究区域文学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规律以及成就价值。如到兴福寺实地感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空灵之美,去曾赵园体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的文学环境,去红豆山庄寻访东南文坛宗师钱谦益及其妻柳如是的遗迹等等。

总之,通过学教活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中学]

猜你喜欢
区域文学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分割区域
擦桌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区域发展篇
文学小说
自行车的发明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