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雷锋教育支持体系

2020-09-16 06:41曹巍
雷锋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师德

曹巍

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起来的英雄模范和精神标杆。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雷锋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从中得到滋养,获得精神上的成长。特别是在当今价值观多元、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必须高举雷锋精神这面大旗,而雷锋学校正是我们这面旗帜高高飘扬的阵地。创建雷锋学校就是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把雷锋精神输送到培养青少年的主阵地——中小学校。

学雷锋教育与师德提升相结合

如何把学雷锋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是雷锋学校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以雷锋精神立校育人,意味着对该校的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教师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主体,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师的师德具有育己和育人双重特性。对老师来讲,在雷锋面前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教育者。雷锋精神是一种价值观,人的价值观的建立需要内心的认同感和内在需求。作为雷锋学校的教师,首先要从内心认同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才能通过教育教学手段将其落到实处。师德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让教师充分了解雷锋精神的育人价值及其内涵,才能够通过他们的努力,挖掘雷锋精神的育人元素,在课上课下、言传身教中提高以雷锋精神综合育人的能力,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学雷锋教育与学校文化构建相结合

什么是学校文化?北师大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东娇教授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式的总和。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将雷锋精神融入学校整体文化建设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课程化。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以雷锋精神为引领的校本教材。教师在教材编写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善于挖掘雷锋故事中令人深思的聚焦点,找准雷锋故事与当代青少年的结合点,体现课程的思想性、实践性特点。

二是活动化。学雷锋教育要有载体,不能停留在空对空的说教和喊口号上,要通过举办各种纪念仪式和相关活动,做到寓教于乐,避免“旧瓶装新酒”现象,用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代替以雷锋精神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工作。

三是常态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义的雷锋精神也将永远持续下去。学校应制定系统、长期的实施方案,形成以校为本的学雷锋德育教育长效机制。

学雷锋教育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

雷锋学校的建设,不能照搬其他雷锋学校的做法,应与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结合起来,创设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这种学校文化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显性文化是标志,隐性文化是核心,这个核心指的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风校训等。既要有雷锋标识的校园文化场景,又要有融合当代育人理念的校园文化内核。

案例一 北京西城区实验小学

北京西城区实验小学是北京市著名的以雷锋精神立校的一所学校,有着30多年以雷锋精神立校的办学实践。学雷锋传统是该校德育特色,学校将其逐步融入全面工作中。学校将雷锋精神凝练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理念:

精神引领,启智励行。

2.育人目标:

乐于助人,勇于成事。

3.学习雷锋的十种精神:

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学习英雄,树立理想。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积极动脑,乐于创造。诚实守信,勇于成事。志趣高雅,兴趣广泛。

4.“三全”教育思想:

全员参与,全领域铺开,全过程实施。

5.“四化”教育策略:

雷锋精神教育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课程化。

案例二 厦门市西柯中心小学

厦门市西柯中心小学是一所外来随迁子女占80%多的学校,该校在雷锋杂志社和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的指导下,积极创建雷锋学校,2019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雷锋学校。

1.校训:

学雷锋做最好的自己。

2.创建经验:

在创建中学习,在创建中提升。

3.创建效果:

在雷锋精神鼓舞下,校风发生显著变化,教师教有情怀,学生学有榜样;办学品质有了质的提升;“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已成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学生懂礼貌、会感恩、勤钻研,广受好评,目前已成为一所当地追捧的热门学校。

4.系列活动:

学校组织人人会唱雷锋歌,人人会讲雷锋故事;雷锋少年十岁成长礼;雷锋少年才艺展示;雷锋为我点赞;用书法摘抄《雷锋日记》;为社区群众写春联、送祝福;组织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为父母洗脚等活动。

校园文化的打造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学校文化内涵的建设。其次,要将雷锋精神融入德育工作中。学校已有的好的德育工作要继续发扬,应有意识地用雷锋精神引导和丰富学校的德育工作。再次,要结合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地处革命老区的学校可与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

学雷锋教育与网络宣传阵地打造相结合

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的便捷性为雷锋精神的传承、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学校可以借此开展各类学雷锋活动,让“互联网+”与学雷锋教育挂钩,利用互联网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的优势,赋予学雷锋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形式,让雷锋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使学雷锋教育更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比如,在学校网页设置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专栏,介绍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将《雷锋日记》和雷锋相关事迹结合,同时加上名人的相关评论等,激发学生学雷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正确的引导。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同样,只有将雷锋精神融入学生生活中,形成人人学雷锋、做雷锋的氛围,才能真正达到学雷锋的效果。

雷锋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共建。如何以雷锋精神立校、通过学雷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们应该从“有形”“无形”两个层面理解这个问题。“有形”指的是学雷锋所开展的各种活动;“无形”指的是通过学雷锋活动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动力,教育者应在“无形”这个层面上多下功夫。只有两者相互协调,学生才能有实际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挂上雷锋学校的牌子,立起雷锋的雕像,仅仅是个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雷鋒学校应以雷锋精神立校,将雷锋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第一课堂”。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副社长、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师德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致良知与师德
学雷锋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