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素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策略研究

2020-09-16 06:34曾燕珊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小学美术儿童

曾燕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上,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学习美术,爱上美术。想让学生爱好这门艺术,就应从培养画画的兴趣、美术素材的积累、绘画过程的养成等方面多加引导。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一些巧妙的游戏设计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中进一步提升对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素养;儿童;绘画兴趣

美术永远有新的课题、内容、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尝试、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与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习惯。绘画是一门造型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绘画更要激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绘画有兴趣。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首先耍弄清楚学生不爱绘画的原因,对症下药;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让他们想画、乐画。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从学会拿笔就喜欢涂画,这是人的本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学生开始不愿意绘画,或者厌画。据笔者的观察了解,以下几种情况是构成学生不爱绘画的原因。

第一,学生涂鸦时,常常不被教师、家长理解,认为是乱画。常常怪学生弄脏了衣服,弄脏了整洁的环境,这样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画画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家长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画。颜色鲜艳的画、单纯模仿书本的画会被表扬,而一些创意独特、画法大胆、比例严重失调的作品,会被教师批评。当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期待时,却被泼了一盆冷水,让学生从此对画画失去信心。

第三,强制学生画画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逆反心理。不断训练学生画线条、图形、涂色彩等枯燥的绘画技能,一味地按教师、家长的意愿去学,会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和反感。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操作的效果比教师在前面比划更明显,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喜欢这种方式,他们喜欢动手。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学生基本的方法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的创意融入作品之中,他们也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学玩结合,培养兴趣

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生动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美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游戏活动在美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美术本身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快乐的情绪,对美术这门艺术产生更多的好感。教师要积极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特性,创造情境,把美术知识融进游戏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讲解《三原色调配间色》时,可由Y个小朋友扮成Y原色,三个小朋友扮成三间色,各持一块色牌,在教师的指导下三原色红、黄、蓝先站好,三间色橙、绿、紫根据调配的结果找到各自的位置,这样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很快就记住了调配方法。当然,要想让游戏教学法真正发挥实效,达到预期的目的,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设计。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对整个流程进行精细的调整,反复实践,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与玩虽然对立,却又可以统一,从学生的兴趣人手,把玩的要素渗透到学中,才能调动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比如“捉迷藏”是学生喜爱的游戏之一,在玩之前,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学生要认真观察,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在纸上作画,画中人物形态各异,这样一幅生动鲜明的“捉迷藏”图便跃然纸上了。

三、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

绘画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先导和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到处乱画时,与其简单地制止,不如给他充足的颜料、纸和笔,任他尽兴地涂抹。家长还可以在一旁用纸和笔引导孩子绘画,鼓励孩子大胆作画,并对孩子的“成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多鼓励,少指责,避免标准化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

四、运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兴趣

童话语言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很重要。美术教学中,上课时应利用童话语言,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用童话的语言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学生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讲授新课前,用谜语、趣味性故事导人,这大大增强了儿童的绘画兴趣。生动有趣的语言,能使美术活动变得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导学生从自然中发现美、描绘美

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扩宽视野。新鲜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加深学生已有的视觉印象与情绪、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习惯,陶冶情操。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陶冶心灵、启迪智慧的理想境地。天空的一朵彩云、林中的一只小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是动人的画面,都能触发学生的美感,培养高尚的情趣。一幅优美的图画就是对自然的美的追求。许多国画大师如齐白石、吴昌硕、王雪涛等的不朽之作都直接取材于大自然,他们用精巧的构思、生动的笔墨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美丽世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户外写生教学中,教师都要带领学生发现身边更多的美,并用自己的画笔把这些美用心记录下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先听听学生都发现了什么,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大自然的方法,由浅人深,逐渐掌握其中的規律,让大自然本身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

六、表扬学生的“碰壁”,鼓励多尝试

让学生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手腕力度不够,可以先用水彩笔作画,水彩笔色彩鲜艳,书写线条流畅,适合少儿画画。水彩笔的颜色是透明的,深颜色可以遮盖浅颜色,两种颜色交织混合会显出一种新颜色,学生从中可以了解、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加入油画棒,再大一些的学生可以使用水彩颜色或水粉颜色。绘画用具很多,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绘画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绘画用具,是有必要的。

学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讲评学生的作品时,对不满意的作品绝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这样不但会消减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还会使其失去信心,伤害他们的自尊。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师的表扬、鼓励、肯定等,则是这一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对于学生的绘画活动及“成果”,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性评价,这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七、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美术“特长”发挥出来,让他们在生活中用美术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更多的美。比如生活中利用种种材料变废为宝,将不同形状的树叶、易拉罐、旧挂历、旧的玩具模型等,制作成雕塑、贴画、贺卡、装饰画,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赋予他们新的艺术生命力。用学生的作品布置教室,美化校园,既增强学生塑造美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环保意识。在不同节日、环境、季节里引导学生发挥不同的创意,看到自己的双手装扮后的教室和校园,学生自然会更加有成就感。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恰当地评价和合理处理。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给教师、家长或同学,开展讨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另外,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要珍惜,处置要慎重。可以制成玩具、办展览、布置环境,或装订成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八、将独立能力、兴趣和好奇紧密联系

学生绘画的全过程,都是完完全全独立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学生的童年时代,在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训练上,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与画画相比。

儿童的好奇心重,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刺激的事物,好奇心还会引起探索的兴趣,激发创造性活动热情,引发创造思维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奇怪的、能引起幻想的题材会使学生感兴趣,绘画创作效果也比较好。例如,太空实验室、海底世界、恐龙世界等等,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绘画题材。

少儿美术教育活动,要面对新世纪、新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层次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漸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美术作画能力;教师应把如何启迪、调动学生的绘画热情作为组织活动的关键,让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自身潜能,养成良好习惯,自发主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用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去描绘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小学美术儿童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