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村导师”制对提高留守儿童英语水平的几点思考

2020-09-16 06:34胡小吉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留守儿童

胡小吉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也带来留守儿童等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对学习英语态度不够积极、基础相对薄弱。2018年浙江省兰溪市率先实施“联村导师”制,这一创举对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触动就引起了英语教师的关注。文章基于浙江省兰溪市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做好‘联村导师制度的顶层设计”“激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运用‘亲情群加强家校互动”等想法,有助于提高留守儿童英语水平。

关键词:联村导师;留守儿童;英语学习

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欲望不强烈,有的更是直接放弃学习。英语学科作为一类语言类的学科,对学生周围的环境要求较高,留守儿童群体几乎接触不到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学习较为困难。2018年3月,我市率先推行“联村导师”制,构建起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本文就实施“联村导师”制过程中提升留守儿童的英语学科水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市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籍学生8万余人,其中一方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达1.4万余名,留守儿童2300余名。据笔者先后在农村、城区小学从事英语教学的多年经验,我市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不够重视英语学科学习

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看,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子女的学习较为重视,而留守儿童特别是身处农村的,较多的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因生活所迫、外出经商等原因,留守儿童跟思想观念传统、陈旧的长辈一起生活,这些人中大部分人对英语的理解较为淡薄,他们或多或少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观念,所以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观念,导致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够用心。

(二)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大多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学习和教育的督促,对英语学习缺少关注,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缺乏父母的管理教导,他们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四、五年级的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熟悉、规范地书写,口语更是不强。

(三)课后家校互动有待提高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且还是一门外语,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理引导和开发力度极其有限,可想而知仅凭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重视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大多数留守儿童正是因为自身家庭环境影响,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积极,导致自身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目前,英语教师与学生家长课后互动大多数停留在电话、微信、QQ等联系,课后互动有待提高。

二、我市留守儿童英语学习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2018学年我市小学六年级英语抽测的成绩分析,城区里的学生英语成绩相对好于农村,但远在黄店镇的朱家小学却打破了这一惯例,该校被抽测的英语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包括城区)。据笔者所知,黄店镇朱家小学位于黄店镇朱家村,周边都是山区,村民大多外出打工为主,文化、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那为何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方面,笔者觉得朱家小学是“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朱家小学因为远离城区,大部分教师、部分学生住宿在学校,在课后有时间、有精力进行指导和学习,学生就有了兴趣学习,这一做法其实是典型的“驻村导师”,实现“离校离堂不离教”的效果。当然,“驻村导师”在全市推广也不切合实际,目前我市正全面推广“联村导师”制度,如果在实施该制度过程中,能够多增加一些英语元素,势必会提高我市留守儿童的英语水平。

三、推行“联村导师”制提高留守儿童英语水平的几点想法

(一)做好“联村导师”制度的顶层设计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及《加强教育保障工作十三条举措》,全力打造“学在兰溪”品牌,在意见中虽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联村导师”工作,但未出台过相关实施细则。笔者认为目前我市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大好时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完善“联村导师”的相关制度。一是制定出台市级层面的“联村导师”制度。目前,有关“联村导师”工作制度仍处于市教育局层面,建议争取出台市级“联村导师”工作实施细则,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或分管市领导为组长,市教育、财政、人劳及各乡镇街道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寻求市政府对“联村导师”工作的经费支持。目前参与“联村导师”制度并不收取家长任何费用,属于公益性活动,但长此以往,参与活动的教师利用休息时间驾驶着私家车到村(社区)里开展活动,可能会造成部分教师积极性有所下降,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建议向市里争取经费支持,向参与“联村导师”工作的教师参照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班发放“夜餐费”的做法,用以激励“联村导师”。

(二)激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开展“联村导师”活动过程中,要着重提高留守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是成立联村英语导师团。打破“联村导师”以学校各自开展的格局,建立以学校共同体为单位,成立以各校英语学科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及优秀教师为主的联村导师团,选好优质的课题,在开展联村导师活动中运用情景、英语和音乐美术相结合等模式来让留守儿童体会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由不爱学变成感兴趣而学,推动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发扬党员英语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通过前期自身检视存在的问题,作为党员的英语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联村导师”工作中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开展调查研究,履行好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教学外的教育温度。

(三)运用“亲情群”加强家校互动

当然,“联村导师”工作并不像“驻村导师”那样长期驻扎在村、社区里,因此联村之后要利用通信设施做好跟进回访等后续工作。目前家长对于微信使用已较为广泛,作为联村英语教师可以和留守儿童家长、长辈建立一些“親情群”,通过对“亲情群”的创建能够使一些留守儿童在英语学习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及家长们在“亲情群”里进行交流,家校互动即是“联村导师”工作的后续跟进,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得到一定的强化。

总之,通过“联村导师”活动进一步转变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加强家校互动,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不仅充实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让他们的学习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留守儿童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