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班级凝聚力策略探究

2020-09-16 06:34易舒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凝聚力班级管理班主任

易舒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加之家庭环境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给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困难。良好的沟通是小学班主任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基于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班级管理风格,将民主管理思想充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要耐心了解班内的每一位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学会倾听学生的诉求,并要家校携手,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环境。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凝聚力

一个班级的学生,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都不尽相同,如果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或者班主任的管理风格不被学生所接受,那么学习、生活环境就会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偏好。班主任要选择合适的班级管理风格开展班级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有良好的互动。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班主任扮演着小学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的角色,是学校和家庭、学生和家长沟通必不可少的桥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学校教育质量具有密切联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些班主任虽然能够将班级治理得井然有序,但是学生和家长并不喜欢这位班主任;有的班主任虽然平易近人,却无法在班级里树立威严。小学班级管理并不是一件难度特别大的事情,但是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视班级管理风格的塑造,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加学生对自己的信赖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将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运用到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学生才能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改变班主任管理风格,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策略

(一)确立民主管理的小学班级管理思想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小学教育要树立小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渗透民主管理的思想,让学生转变自己的观念,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但是在实践中,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区,由于学生自身具有好玩的天性以及家庭里父母的宠爱,往往很难做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的行为规范的监督,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班级和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既要热爱家庭,也要热爱班集体,为班级管理尽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实现个体的价值。将和谐集体的打造当成一种快乐的追求和至高荣誉。

(二)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有较强的自尊心。学生也会有在自己年龄阶段的烦恼,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会有情绪变化,而且小学正处于“三观”的塑造的关键阶段,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成长环境等,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心理教育,鼓励学生咨询教师,倾诉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能做到公平对待学生,例如对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宽容,将班级奖励倾斜到学习成绩更加優秀的学生中,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缺乏耐心,这就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愿意和班主任沟通,导致班级管理工作困难重重。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成绩、家境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区别对待,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尊重,而尊重会让学生更愿意相信教师、依赖教师,将班集体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四)培养学生敢于承担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目标

俗话说得好,小学生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是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希望。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肩负和担任着培育祖国未来力量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在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儿童观察力和模仿力超乎想象。观察和模仿是儿童的一种主要学习行为,在儿童的行动发展中极其重要,他们就是在观察中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所以,从理论上说,榜样对儿童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要找一些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性强的案例给学生学习,比如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尚情操、形象思维和英雄事迹,学生心目中最敬佩、酷爱的楷模;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其言谈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的同龄人,因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环境影响也差不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也是影响学生的因素。培养品德高尚且实用性很强的人才则是小学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为己任,要培养小学生的文明、和谐以及为人的格局观。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为今后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即使班主任再有能力,一个人管理班级,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班级干部的培养。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内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学生的意愿选择一些有能力、有担当的学生,将其培养成班级干部。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鼓励班干部在一些力所能及的方面辅助自己进行管理,对于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还可以大胆放手交给班干部成员去开展,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施展自己的能力,提升管理能力。

(六)联合学科教师进行班级管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班主任外,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时间也比较多,而且学科教师还能通过不同的课堂互动和学生之间保持联系,任课教师在教学管理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氛围。班主任可以联合任课教师一起打造民主管理的管理风格,还可以和学生了解在不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民主的课堂管理现象,在此基础上和学科教师沟通,消除一些不合理的教育现象,提高教学质量,致力于联合各个学科教师一起塑造民主自由的班级管理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

(七)家校携手共建良好班级

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迫切希望,是每个教师神圣的职责。学校与家长于孩子的成长都有着共同的义务与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重智力轻道德、重身体、轻心理。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要教育好学生必须要让学生处于同一条教育链上,家长与学校需要沟通,教师与家长需要联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让学生处在各自独立的两个环境中。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教育最大的阻力来自家长的不信任。”现在在教育领域常出现这样的局面:家长不信任教师,教师不敢管;家长不信任学校,学校的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语都对孩子产生深深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学校怎么样怎么样,这个老师不行,那个老师不行,孩子在心底就会抵触学校、抵触老师。当学生对教师失去了信任、尊敬,又哪会听从教师的教诲,好好听课,爱上学习呢?一个学生要成才,是离不开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教育的。古语云: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信其师,才会爱其教。教师必须要跟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明白: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渴望孩子成才的心,是一样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让家长明白学校的教育目的也是让孩子成才、成人,更重要的是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发挥教育最大功能,形成班级凝聚力。

从本质上说,小学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事实上,班级管理本质上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良好师生关系而开展的班级管理形式下,教师和学生基本上可以实现双向沟通、交流,获得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如今,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不能纯粹地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需要建立新兴的民主班级管理方式,确立民主管理的思想,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品质,要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凝聚力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夸夸我的班主任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班主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