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药+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间的抉择

2020-09-17 09:25卢桂芝案例提供黄薇点评
药品评价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降糖

卢桂芝(案例提供),黄薇(点评)

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34;2.北京市海淀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80

1 案例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65岁,身高156cm,体重63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kg/m2。患者糖尿病10年,近1年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9~ 10mmol/L,餐后2h血糖14~ 15mmol/ L,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 1c,HbA1c)9%。目前降糖方案是格列美脲4mg/d,二甲双胍1500mg/ d,阿卡波糖300mg/d,甘精胰岛素30IU/d。既往高血压10年,父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个人史无特殊。因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就诊。实验室检查FPG 9.9mmol/L,餐后2h血糖15.6mmol/ L,鉴于患者血糖水平较高,接诊医生建议其住院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

体格检查:BP 130/85mmHg,P 72次/分,BMI 26kg/m2,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A1c8.9%;空腹C肽1.8ng/mL(正常值1.1~ 4.4ng/mL),未查餐后C肽;尿微量白蛋白2.76m g/L(正常值0~ 19mg/L);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2 诊疗经过

患者糖尿病10年,目前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未达标,口服药种类比较多,药物剂量也比较大,基础胰岛素用量比较大,但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考虑将基础胰岛素换成预混胰岛素以尽快使血糖达标。

入院后停用基础胰岛素及格列美脲,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餐前14IU,晚餐前16IU),二甲双胍2000mg/d,阿卡波糖300mg/d;3d根据患者监测血糖结果逐渐调整胰岛素用量,住院7d,出院时门冬30早餐前20IU,晚餐前24IU,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达到预期目标值。

出院两个月后随访,FPG 6.7mmol/L,餐后2h血糖9.0mmol/L,HbA1c6.7%。治疗方案未作调整。

3 案例点评

“执糖尿病之牛耳者”在于个体化控糖,精细降糖,安全达标。该患者是一位老年患者,病程较长(10年),从UKPDS、ACCORD、ADVANCE研究来看,口服药单用或联用效果不佳,联合胰岛素治疗(无论强化或普通)都是必需之举。但是这位患者在使用三种口服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甘精胰岛素,且均已达较大剂量,血糖仍然没有血糖达标,我们是否需要反思原因呢?

表1 入院期间自我血糖监测及降糖治疗方案Tab 1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hypoglycemic therapy during admission

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两点原因:①餐时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空腹血糖略高,9.0mmol/L,但餐后血糖达到15m m o l/L,远超出餐后血糖升幅2~ 4mmol/ L的要求。并且,该餐后血糖是在使用三种口服药情况下,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餐时胰岛素分泌缺乏。患者病程长,胰岛功能减退是必然趋势。因此,补充餐时胰岛素是当务之急;②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该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重(父亲也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相比较患者每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加上甘精胰岛素的方案来讲,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可节省约40%的治疗费用。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可能导致血糖达标失败。

“基础胰岛素+口服药”方案与“预混胰岛素”方案,孰优孰劣?目前没有定论。部分研究支持前者更优(降糖幅度大、低血糖更少),比如SWITCH研究[1]。但是,部分研究也支持预混胰岛素更佳(如GALAPAGOS研究[2]、INITIATE研究[3])认为降糖幅度尚可、更经济划算。Rosenstock等研究发现[4]:基础胰岛素+多种口服药物无效的患者可换用预混胰岛素,或者“餐时胰岛素(3次/d)+基础胰岛素”,两套方案的疗效均非常良好。笔者认为:两套方案孰优孰劣,或者相互转换,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包括胰岛功能、病程长短、低血糖发生率、年龄、肝肾功能、依从性等等,尤其胰岛功能,国内研究认为餐后2h C肽/空腹C肽>3ng/mL,建议使用基础胰岛素方案,否则就选用预混胰岛素方案[5]。

总之,通过该病例,我们复习了基础胰岛素+口服药与预混胰岛素方案的比较,但在临床上还需通权达变,切不可胶柱鼓瑟。这就是临床医学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降糖
动物们怎样洗澡?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阿卡波糖要就着饭吃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发喜糖
聊聊阿卡波糖那点“屁事”
阿卡波糖的研究进展
牛牛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