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的效果分析

2020-09-17 11:53龚晓萍刘成环李俊华祁海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植入性肌层胎盘

龚晓萍,刘成环,李俊华,祁海峰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青海 西宁 810000)

胎盘植入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给予有效且准确的评估与诊断,极易引起产后出血、休克等不良情况发生,严重可导致死亡,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对于患者后续病情评估尤为重要。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包括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目前产科筛查疾病最常用的是超声检查,但由于技术与设备的受限,漏诊与误诊几率较高,导致胎儿出生后存在胎盘剥离困难才进行诊断,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无电离辐射、分辨率高以及操作便捷等特点,用于胎盘植入检查中能够明确胎儿情况及胎盘的特征,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可靠且准确的信息[2]。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应用1.5TDWI检查展开相应的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经临床产检或超声拟诊胎盘植入的100例妊娠晚期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96±2.10)岁;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7.63±0.75)周;初产妇60例、经产妇40例;剖宫产史者22例、人工流产者48例;因体格检查超声发现26例、因腹痛及阴道流血就诊74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产检或超声拟诊胎盘植入;②产后临床手术证实符合《胎盘植入的诊断与治疗》[3]诊断标准;③单胎妊娠且孕周≥32周;④自愿接受腹盆腔MRI检查;⑤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存在恶性肿瘤及先天畸形等者;②存在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③伴有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者;④伴有血液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⑤中途退出或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盆腔MRI检查:(1)仪器与体位选择:采用美国GE Signa HDA 1.5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使用腹部线圈,线圈下缘约平患者耻骨联合水平,检查前在候诊区吸氧15~30min,采用足先进仰卧位于检查床。(2)扫描序列与参数设置:选用SS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SAG T2 SSFSE、AX T2 SSFSE、COR T2 SSFSE、SAG FIRM,TR:3000ms,TE:81ms,ET:1, 激励次数0.59,矩阵320x224。(3)具体操作:行盆腔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从子宫底部一直扫描到耻骨及其下方,按照子宫形态及位置适当调整定位线,获取标准矢状位,与子宫内膜横断位呈垂直方向,与子宫内膜冠状位呈平行方向,完成常规序列后,给予DWI检查,扫描序列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成像方位包括矢状面与横断面,对子宫肌层与胎盘信号进行观察,同时将扫描数据传送到GEWorkstation 4.4工作站后,分析常规序列及DWI序列图像,同步准确的定位各序列中的病变情况,对子宫肌层及胎盘形态学特征与序列型号变化密切观察。测量胎盘表现扩散系数(ADC)植,主要有植入性胎盘植入部分、未植入部分、非植入胎盘,测量区域约为20mm2,共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为最终值。

1.4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记录胎盘植入磁共振表现。同时测量胎盘植入ADC值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胎盘植入ADC值差距。胎盘植入MRI诊断标准:①植入性胎盘:MRI明确胎盘侵犯到肌层且边界模糊,信号混乱;②粘连性胎盘:MRI明确子宫表现低信号且模糊,胎盘与肌层分解模糊;③穿透性胎盘:MRI明确胎盘穿透基层且侵犯到浆膜及邻近组织,向前侵犯到膀胱后壁,且边界模糊。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诊断胎盘植入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

MRI诊断胎盘植入共诊断出胎盘植入阳性患者50例,包括22例粘连型、18例植入型及10例穿透型。DWI图像中,36例胎盘植入表现信号不均、14例胎盘局部向肌层突出、16例宫颈肿胀、20例子宫肌层低信号显示中断或不清。见表1。

表1 MRI诊断胎盘植入分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例)

2.2 胎盘植入ADC值测量及对比

植入性胎盘植入部分ADC值(1.974±0.316mm2/s)高于非植入性胎盘与植入性胎盘非植入部分(P<0.05),粘连型胎盘植入ADC值、植入型胎盘ADC值及穿透型胎盘ADC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 胎盘植入ADC值测量及对比()

表2 胎盘植入ADC值测量及对比()

注:与非植入性胎盘对比,*P<0.05;与植入性胎盘非植入部分对比,#P<0.05。

组别 例数 ADC值(mm2/s)非植入性胎盘 48 1.764±0.215植入性胎盘非植入部分 52 1.786±0.246植入性胎盘植入部分 52 1.974±0.316*#

3 讨论

胎盘植入在妊娠期是常见的并发症,其致病因素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流产及高龄等有关。按照胎盘植入程度的差别,患者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轻度植入患者常会出现产后胎盘剥离难度大,重度植入者则易引起产后大出血,若胎盘植入侵犯到膀胱,将会造成膀胱损伤[4]。同时,胎盘、肌层及膀胱出现粘连后,若未及时得到有效诊疗,极易引起肾功能衰竭、围术期大出血、胎儿异常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危害到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尽管目前在产科产前诊断首选方式为超声成像,但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及发展,临床大量实践发现,超声容易受到气体、脂肪、胎盘位置及羊水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超声的空间与组织分辨率较低[5]。MRI则对上述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极小,其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等优势,能够明确子宫肌层、结合带及内膜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显示出与邻近器官及组织之间的关系[6]。董非[7]等研究结果证明MRI检查在胎盘植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力。MRI检查在妊娠期间,可通过冠矢轴位T1、T2加权成像,清晰的显示胎盘、子宫以及胎儿形态,并且MRI具有无放射性损伤特点,安全性较高,1.5MRI扫描仪吸收率较低,其序列成像速度快,即使患者不能屏气也没有明显运动伪影,进而缩短扫描时间,避免胎儿不自主运动,不会对妊娠中晚期胎儿造成不良影响[8]。

DWI作为一种功能性MRI,主要是根据水分子布朗运动进行成像处理,通过自由水与水运动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信号特征差异,在临床各种疾病鉴别及诊断中均起着重大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DWI检查在诊断胎盘植入分型中,发现植入性胎盘植入部分ADC值高于非植入性胎盘与植入性胎盘非植入部分。当组织细胞间隙小、紧密、细胞毒性水肿等均易限制水分子运动,DWI图像会表现为高信号,而ADC值下降。当出现间质性水肿时,水分子运动受限较小,DWI图像会表现为略高信号,而ADC值上升。植入性胎盘植入部分ADC值表现高,可能是由于病变部位血流灌注异常所致,当DWI图像与ADC值均表现高信号,与病变部位血流灌注异常增多,使得病变部位T2WI信号上升,造成T2投射效应存在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胎盘植入通过DWI检查能够明确其类型、深度、血流灌注等情况,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量化评估标准。

综上所述,早期鉴别诊断胎盘植入开展1.5TDWI能够明确胎盘植入具体表现,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植入性肌层胎盘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图说
国家卫生计生委: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监管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监管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