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凉泻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热秘证)临床研究

2020-09-17 02:24胡三三徐梦恬林雪娇丁德光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泻法卫气复发率

项 翔,胡三三,曹 静,徐梦恬,林雪娇,丁德光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1;3.湖北中医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6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的一种分型,通常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排出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等症状。该病多引发痔疮、直肠脱垂、肛裂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1-3],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亦无特效的治疗方案[4-5]。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便秘多采用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等[6],但是药物治疗多存在不良影响,而针刺治疗虽然较为安全[7],但普通针刺治疗FC的效果亦不显著,故而本研究探索以手法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方案。郑魁山教授是现代针灸手法大家,素有“西北针王”之美称,为使复式泻法更易于操作,郑老据透天凉手法删繁撮要,创立凉泻法,用以治疗诸多实热证[8]。本研究就凉泻法治疗FC 52例,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于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门诊招募54例患者,经我院脾胃病科确诊为FC。54例患者经SPSS20.0随机分配,1:1分组,观察组采用凉泻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泻法,盲法由不透光信封实现隐藏,除医者外,患者对分组情况不可知。完成全程研究者52例,未完成全程研究患者2例,其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针刺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FC的罗马Ⅳ诊断标准[9]:(1)症状必须含有下面2项或者2项以上:①至少25%以上的排便费力感;②至少25%以上的排粪为干球状粪或者硬粪;③至少25%以上的排粪有不尽感;④至少25%以上的排粪有肛门直肠梗阻(或者堵塞)感;⑤至少25%以上的排粪要手法协助(如使手指来帮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自发的排便数3次以下;(2)不使用泻药情况下不出现稀便;(3)不满足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凡FGID诊断前,其症状须出现大于6个月,且近3个月里符合上述症状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便秘的诊断标准:①排粪2 d以上1次,时间及间隔出现变长,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可出现大便困难、干燥如栗,可伴有少腹部的胀急、乏力、神疲、胃纳减退等症;③排除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

1.2.3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热秘证[11],拟定如下症状: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口干、口臭、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燥、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15~70岁,男女不限;③愿意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有晕针史及对针灸疗法排斥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③有严重基础病及精神障碍、传染性疾病患者。

1.5 脱落标准

①不能按研究设计方案完成者;②发生突发性疾病而不宜继续本研究者;③研究间同时采用过其他治疗方法者。

1.6 治疗方法

本研究选穴、腧穴定位、针刺体位均以郑魁山教授所著《郑氏针灸全集》[8]为准,针具统一采用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35 mm×40 mm)。

1.6.1 观察组 给予郑氏凉泻针法。主穴:双侧大肠俞、天枢。配穴:双侧支沟、曲池、足三里。针刺操作:先于针刺部位行常规消毒,受试者据所取穴部位分别采取俯卧位、仰卧位、屈肘拱手位,主穴、配穴均采用凉泻法,术者以左手拇指或者食指揣穴取定后,紧按所取穴位,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候到针下沉紧,将针提退3 mm许,针尖朝有感应的部位,连续轻插重提3~5次;拇指向后再连续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其中针大肠俞时使针感向骶髂关节放散,不留针,针天枢时使针感向小腹部扩散,针支沟、曲池、足三里时使针感传到四肢末端,留针30 min。留针结束,急速将针拔出,不扪针穴。

1.6.2 对照组 给予常规泻法[12],主穴:双侧大肠俞、天枢。配穴:双侧支沟、曲池、足三里。针刺操作:先于针刺部位行常规消毒,受试者据所取穴位分别采取俯卧位、仰卧位、屈肘拱手位,术者于针刺部位行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穴内,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轻插重提(即急提慢按),针下插时用力宜轻,针上提时用力宜重。其中大肠俞不留针,余穴留针30 min,留针结束后,急速将针拔出,不扪针穴。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每周治疗3 d,隔日治疗1次,间隔休息2 d,完成治疗后随访4周。

1.7 观察指标

基线1周、治疗第4周、随访第4周记录当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omplete spontaneous owel movements,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

CSBMs,即患者在1周内完全自发的排便次数;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赋分[13]:未解大便为0分,离散的球状为1分,硬团块状为2分,干裂的香蕉状为3分,柔软的香蕉状为4分,软团块状为5分,糊状为6分,水样便7分;排便困难度参考《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14]拟定:无障碍为0分,用力排出1分,特别用力2分,须手辅助方可排出为3分,未能排出为4分。

1.8 疗效评估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拟定。治愈:2 d内排出粪便次数≥1次,粪便质地较润,排便通畅,短期未复发;好转:3 d内排便次数≥1次,粪便质地较润,但排便不甚通畅;未愈:便秘症状未见好转。

1.9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两组FC患者治疗后有效率相比,经Ridit检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比较

基线1周,两组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第4周、随访第4周评估,两组患者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改善均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第4周评估,两组患者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比较,说明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复发率及总复发率比较

随访期两组观察指标复发率对比,观察组CSBMs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复发率对比,虽然观察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复发率对比,观察组治愈例数复发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例数复发率观察组虽然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两组患者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复发率

表5 总治愈人数复发率与总有效人数复发率

2.4 脱落原因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1例患者因出国脱落,对照组1例患者中途用中药治疗脱落,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患者治疗第4周第3次针刺结束后发现曲池穴处有皮下瘀斑,疑似针刺造成皮下出血,嘱在家静养,1周后瘀斑消退,未影响试验进程。

3 讨论

《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即针灸的作用基础在于对营卫之气的调理,所以对疾病的治疗,也应当通过营卫之气调整来实现。

便秘一病,在《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侯》中,对其有一番较为恰当的总结,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荣卫,其糟粕行之于大肠以出也。”而当“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则出现脏腑的“阴阳偏有虚实”“冷热之气不调”的病机,其中较轻的“大便难”是因为“冷热并结”使得肠胃“结聚不宣”所致,而较重的“大便不通候”则是由于“热气偏入肠胃”,使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所谓热气,即卫气,因卫气具有温煦全身的作用,内而脏腑,外而肌肉皮毛,皆由卫气所温养,但若卫气在局部运动受阻,郁积不散则可出现阳盛的热性病变[15]。《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曰:“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寒,实则病热。”而《灵枢·卫气》云:“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依据《灵枢》的理论,腹部为标部、结部,四末为本部、根部,卫气过盛之处发为热病,治疗则“绝而止之”,宜用泻法。故郑老选穴以大肠俞、天枢为主,两穴合用为俞募配穴,以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自然恢复正常。取用支沟穴,乃是因为支沟为三焦经之经穴,三焦得通,则津液下达,胃气得和,腑气自调,曲池、足三里为手足阳明经之合穴,以起泻热保津之功,凉泻诸穴,以凉清经脉及所属内腑,腑气通调,则大便可下。

凉泻手法为郑魁山教授在《金针赋》透天凉手法的基础上,删繁撮要而成,其法操作较透天凉、进水泻二法更为简易,刺激量亦介于二法之间,不仅能使患者产生凉感,且能降低皮肤温度。《素问·针解》篇云:“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即针下出现凉感是达到针刺泻法要求、病症部位处由实转虚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研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泻法,观察组采用凉泻法,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针刺的疗效较对照组更高,起效时间也更快,这可能与郑氏凉泻法在泻实的基础上,针对卫气为病的特点,同时起到“热者凉之”的作用有关,郑氏凉泻法使局部泻法后出现凉感,说明其泻的程度较普通泻法更强,功效亦更为明显。从研究结果来看,对比治疗前后,凉泻法在患者CSBMs、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改善上更为明显,说明凉泻法的治疗效果一定程度上更优于普通泻法,证实了凉泻手法针刺的科学性,而从远期来看,凉泻法Bristol评分、排便困难度的复发率差异不大,而在CSBMs上的复发率更低,说明凉泻手法在远期疗效上,不仅不弱于常规泻法,并且部分指标改善的维持时间更久。本研究探索了手法针刺治疗FC的新方案,为郑氏凉泻法在FC治疗上的临床运用提供了循证依据,数据表明,凉泻法治疗FC热秘证不仅疗效更好,且治愈后的患者复发率更低,而凉泻法作为透天凉手法的一个简化版本,操作较透天凉亦更为简略,适合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泻法卫气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黄帝内经》卫气防御作用特性概览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