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5年燃气记忆

2020-09-17 13:35王仲昀
新民周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灶头灶具煤球

王仲昀

1863年上海滩最早的煤气厂

150年前,上海还是个小城,户外照明极为稀少。六个闯荡上海滩的英国商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中有人曾在发明煤气的英国威斯明斯特煤气公司工作。于是,这伙人联名向租界工部局写信,提出把英国的煤气引进上海,获得批准。

六人在英文报纸《航运与商业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招股书,募集十万两白银,并于1865年在苏州河南岸建成了上海最早的煤气厂。

20世纪初作为奢侈品的西方灶具

到20世纪初,上海已将西方灶具煤气引进,但这是有钱人家才能用的奢侈品。安装一套煤气灶具,大约需要两根金条。据统计,直到1949年,上海煤气的普及率只有1.9%。当时上海的里弄分成“旧式里弄”和“新式里弄”,两者之间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有没有煤气。

1885年煤气路灯取代煤油灯

1865年的11月1日,煤气厂开始供气,十盏人们没有见过的煤气路灯取代了原先的煤油灯,在上海南京路和外滩大放光明。

20世纪50年代初工人新村用上煤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煤气事业得到迅猛发展。正是从那时起,煤气才开始从奢侈品转身,进入寻常百姓家。1950年代初,上海在全市兴建两万户工人新村。搬进新村的人们也迎来生活上的显著变化:不用再烧煤球炉了。

1957年灶具的上海特色

煤气事业在解放后的上海得到发展,从灶具的变化可见一斑。从1957年开始,上海市民有了自己设计的,符合国情的灶头。其中,五七型灶头和搪瓷灶最普及。

以前英国人留下来的灶头,适合平底锅,脚却不能翻。为适应中国人的习惯,新设计的煤气灶,特别适合用圆形锅炒菜;搪瓷灶头与铸铁灶相比,更方便清洁。

由于經济并不富裕,设计师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寻常百姓能够用得起。一只搪瓷煤气灶,当时只要17块钱,几乎是改革开放后家家都能看到,今天它已成了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搪瓷灶具之后,灶具逐步又升级为不锈钢。再往后,又诞生了具有熄火保护安全装置的灶具,解决了煤气外溢的安全隐患。

液化气钢瓶

管道煤气的建设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老百姓告别煤球炉的要求又是刻不容缓。于是,在那段历史中便有了“液化气”或“钢瓶”的记忆。作为一种过渡方式,液化气钢瓶就是服务那些短时间内没有办法铺设管道的家庭。

很多市民踩自行车去换煤气钢瓶,也曾经是市民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1995年全面告别煤球炉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这对上海煤气事业发展又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同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5年内基本实现城市煤气化的指示。市政府在《上海“八五”煤气发展计划》中明确表示:1995年底前,发展全市煤气、液化气家庭用户110万户。

当时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上海使用煤炭的比重一度超过70%,居全国之首。这也成了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在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向全市人民表示,“八五”期末,要让上海市区80万只煤球炉向历史告别。

21世纪天然气“快车道”

人们都知道,煤气的发展最终将由天然气取代。在上海煤气告别煤球炉后,另一场更加深刻的能源革命也随之到来。

1999年4月,东海平湖天然气登陆浦东,拉开了燃气清洁化、高效化发展的序幕。从此,上海天然气以浦东为起点,逐步转战浦西,形成了六大气源保障供应的格局。

2015年6月28日上午,“上海实现城市燃气天然气化”仪式正式宣告人工煤气退出申城,全市实现城市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上海的天然气事业,从一开始就走在了“快车道”。

猜你喜欢
灶头灶具煤球
海底的“黑煤球”是什么东西?
海底的“黑煤球”是什么东西?
灶头画与乡村振兴
——以海盐县通元镇为案例
煤球换出人心
含煤球团直接还原热失重及动力学分析
天津市引进多种天然气气源后居民灶具互换性问题探讨
灶具也出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