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磁共振检查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

2020-09-18 08:53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梧州543000梧州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广西梧州543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血肿间距脑出血

1.梧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 梧州 543000)2.梧州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广西 梧州 543000)

陈 鹏1 李瑞雄1 卢伟娟2杨维珍1 谭 璨1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1],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CT检查快速简便,仍是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但CT平扫不能评估有无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等出血病因,而常规MRI不能鉴别超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并且不能准确测量脑出血体积,而脑出血体积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模式MRI检查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可行性,期待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检查,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较全面的影像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我院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14.0)岁。发病时间:<6h 8例,7h~24h 23例,24h~48h 15例,48h~72h 7例。入组标准:①符合2014年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3d,经CT证实脑出血。排除标准:①外伤性脑出血;②有MRI检查禁忌症。研究得到医院学术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扫描前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MRI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HDe 1.5T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检查线圈为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Brightspeed16排螺旋CT。对同一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及多模式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0min。多模式MRI序列包括单次激发平面回波(single shot EPI,SS-EP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包括b值=0s/mm2的SS-EPI T2WI及b 值=1000 s/mm2两组图像,T2*梯度回波序列(T2*gradient recalled echo,T2*GRE)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of-flight MRA,3D TOF MRA),均为轴位平扫。各序列参数:DWI:TR4650ms,TE109ms,矩阵96×128,NEX1,FOV25cm×25cm,层厚/层间距5 mm/1.5 mm,扫描时间23 s。T2*GRE:TR350ms,TE13.9ms,翻转角20°,矩阵288×128,NEX0.75,FOV25cm×18.8cm,层厚/层间距5 mm/1.5 mm,扫描时间15 s。3 DTOF MRA:TR25 m s,TE4.2 m s,翻转角20°,矩阵256×128,NEX1,FOV25cm×15cm,层厚/层间距1.2mm/-0.6mm,扫描时间173s。

脑出血体积计算: 采用麦德医像系统有限公司PASStationtm3.0诊断工作站的面积测量工具,用鼠标手绘测量每一层面的血肿面积。CT在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0mm的图像测量。CT血肿体积=每个层面面积相加×层厚。MRI血肿体积=每个层面面积相加×(层厚+层间距)。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T、多模式MRI病灶检出率CT、多模式MRI均检出急性脑出血53例(100%);多模式MRI检出动脉瘤7例(13.2%)、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 V M)2例(3.8%)、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15例(28.3%),CT均未检出,见表1。

SS-EPI T2WI、DWI(b值=1000 s/mm2)、T2*GRE均可检出急性脑出血53例(100%),3D TOF MRA检出7例(13.2%);T2*GRE、DWI(b值=1000s/mm2)检出CMBs分别为15例(28.3%)、4例(7.5%),SS-EPI T2WI、3D TOF MRA未能检出;3D TOF MRA检出动脉瘤7例(13.2%)、AVM2例(3.8%);SS-EPI T2WI、T2*GRE各检出AVM1例(1.9%),动脉瘤未能检出,见表2。

表2 53例患者多模式MRI各序列病灶检出率比较[例数(%)]

2.2 多模式MRI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其它病变检出率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多模式MRI检出脑出血合并动脉瘤7例(13.2%)(图1-5),脑出血合并CMBs 15例(28.3%),脑出血合并AVM2例(3.8%)(图6-10)。

2.3 CT与MRI测量急性脑出血体积比较SS-EPI T2WI、DWI(b值=1000s/mm2)测量急性脑出血体积均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GRE测量急性脑出血体积略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RI与CT测量急性脑出血体积比较(mL)

3 讨 论

发病24h内脑出血在T1WI呈等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与急性脑梗死等病变不易鉴别,而DWI、T2*GRE可有特征性表现。张华文等[3]研究发现超急性期(<6h)血肿DWI呈中心高信号伴低信号环,中心高信号主要与水分子扩散受限有关,急性期(7h~3d)血肿呈中心低信号伴高信号环,中心低信号不仅与扩散方式有关,也与血肿成分的顺磁性效应有关。超急性期血肿T2*GRE呈中心等信号伴低信号环[4],中心等信号主要是出血初期细胞内含氧血红蛋白基本上无顺磁性,不引起信号改变。超急性期血肿DWI、T2*GRE边缘出现低信号环,可能与外周出现的脱氧血红蛋白的顺磁性作用有关,而急性期血肿DWI出现高信号环可能与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有关。上述表现与急性脑梗死DWI呈高信号、T2*GRE呈等高信号明显不同,因此,联合DWI、T2*GRE可明确超急性及急性脑出血。

图1-5 男,48岁,发热、头痛2天,诊断动脉瘤并脑出血。图1 CT示脑出血;图2-3 SS-EPI T2WI、T2*GRE示脑出血呈低信号;图4 DWI示脑出血呈低信号伴高信号环;图53D TOF 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一分支动脉瘤破裂出血。图6-10 女,24岁,头痛4小时,诊断AVM并脑出血。图6 CT示脑出血;图7 SS-EPI T2WI示脑出血呈略高信号;图8 T2*GRE示脑出血呈等信号伴低信号环,测量血肿长径、短径与CT相近;图9 DWI示脑出血呈高信号伴低信号环;图103D TOF MRA示AVM。

少数动脉瘤破裂可表现为单纯脑内血肿而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动脉瘤、AVM等所致脑出血,在未明确出血病因前盲目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存在再出血风险。动脉瘤初次出血后,易自发破裂再出血,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者预后及增加死亡率,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5-6]。DSA、CTA及MRA可明确有无血管性病变,但DSA、CTA均需注射对比剂,前期准备时间较长,而3D TOF MRA检查简便、无创,无需注射对比剂,可较好显示动脉瘤及AVM[7-8],可作为筛查脑出血病因常规检查项目。本研究7例动脉瘤脑出血,2例AVM脑出血,通过多模式MRI一站式检查明确出血病因,避免多次检查浪费时间得以及时诊治。

血肿扩大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受多种因素影响[9]。刘首峰等[10]研究显示,CMBs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41,95%CI:0.065~0.86l;P=0.017)。CMBs是血管壁严重损害时血液通过血管壁漏出所致,以微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CMBs主要靠磁共振T2*GRE和SWI序列检出,表现为直径<1cm的圆形低信号病变,CT及常规MRI序列无法检出CMBs,本研究显示DWI可部分显示CBMs,但检出率明显低于T2*GRE,与于广会等[11]研究一致。

脑出血体积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根据。对于常规MRI,超急性期(<6h)血肿主要成分为无顺磁性的氧合血红蛋白,血肿的T1、T2弛豫时间不受影响,常规MRI信号改变不明显,因而不能准确测量血肿体积,而此时T2*GRE从中心等信号伴低信号环向均匀低信号发展,可清晰勾勒出血肿轮廓。本研究T2*GRE测量脑出血体积为8.9(3.3,15.9)mL,略高于CT8.6(3.1,15.2)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2*GRE可准确测量急性脑出血体积,与部分学者得出T2*GRE会高估血肿体积的结论不同[12],究其原因,可能由于采用的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不同所致。CT的层间距是指相邻两个层面厚度中心的间距,比如层厚和层间隔均为1cm,那么实际上是一层接着一层,两层之间没有间隔。而对于MRI,如果层厚为1cm,层间距为0.5cm,则两层之间有0.5cm的组织没有成像。因此,MRI每一层图像的层厚加层间距,才是血肿的真正高度,并且本研究用鼠标手绘测量每一层面血肿面积,消除了不规则血肿测量不准确的影响。利用公式:血肿体积=每个层面面积相加×(层厚+层间距),能真实反映血肿的体积。

本研究DWI的b值=1000s/mm2时主要反映水分子扩散信息,而b值为0s/mm2时实际为SS-EPI T2WI序列,主要反映T2成分,虽然SS-EPI T2WI图像质量不如自旋回波T2WI,但对于某些特定患者如脑出血,其图像质量尚可满足诊断要求,因而不必再次扫描T2WI从而节省时间。本研究多模式MRI扫描时间仅3min31s,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多模式MRI可以取代CT诊断脑出血,但对于大量出血危重患者CT仍为首选,主要是从患者易于抢救考虑。

总之,急性脑出血患者通过多模式MRI检查,可以一站式快速鉴别脑出血、脑梗死,评估出血病因,观察有无CMBs,T2*GRE可准确测量急性脑出血体积,从而为临床诊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较全面的影像信息。

猜你喜欢
血肿间距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开始和结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非均匀间距的低副瓣宽带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算距离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