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花亭湖湿地冬季鸟类调查报告

2020-09-22 08:47陈怀平章鹏程汪结超冯夏男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植被鸟类

陈怀平,章鹏程,汪结超,冯夏男

(1.太湖县寺前镇林业工作站,安徽 安庆 246400;2.太湖县汤泉乡林业工作站,安徽 安庆 46400;3.太湖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400)

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长江水系皖河支流长河上的一座山岳峡谷人工库塘型湿地,集河流、湖泊、滩涂为一体,以花亭湖水库为主体,总面积21 841 hm2,湿地面积10 800 hm2。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高等维管束植物1 290 种,两栖类7 种,爬行类17 种,哺乳动物类23 种,鱼类41 种、鸟类180 种。该湿地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和繁殖地,每年都有大量候鸟在此停歇和越冬,珍稀鸟类繁多,是一个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和多功能风景旅游区。

在冬季大多鸟类具有集群活动的特点,在此期间开展系统、全面的鸟类调查,掌握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的变化情况及鸟类重要栖息地保护、受威胁情况等,为制定鸟类资源保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开展冬季鸟类调查工作,及时有效掌握花亭湖湿地冬季鸟类的分布情况,既培养了湿地生态和资源保护工作的专业队伍,又提高了公众对花亭湖湿地鸟类的保护意识。

1 花亭湖湿地自然概况

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太湖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 ℃,全年无霜期249 d,年平均降水量1 439 mm,年平均日照时数1 945.6 h[1]。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范围和对象

根据历史记录,调查花亭湖鸟类常集群地和主要湖叉、浅滩。调查面积5 940 hm2,涉及6 个乡镇,占公园湿地面积的55%,详见图1。调查对象为花亭湖湿地冬季鸟类。

图1 花亭湖湿地水域分布

2.2 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

采用野外样线调查法。根据花亭湖地形特点和历史记录,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路线,即九龙→李杜→金梦湾→辛冲→严姜→南阳→龙湾→候六→马龙→洪畈→塔镇→罗溪→梅河→新码头,全程92 km。乘船在花亭湖水面进行调查,用GPS 标记监测轨迹,用双筒望远镜进行搜索确定目标,再用60 倍单筒望远镜进行观察、辨别鸟种,并记录所见鸟类种类、数量、集群形式和雌雄比。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一些濒危物种如中华秋沙鸭有可能分布的区域进行重点调查。

2.3 调查时间和工具

冬季鸟类调查主要在冬季进行。2018 年12 月25 日进行了第 1 次调查,2019年1月24 日进行了第 2 次调查,2020年1月13 日进行了第 3 次调查。调查具体时间段主要在 5:00~9:00 和 16:30~19:30。鸟类的野外鉴别主要采用《中国野外鸟类手册》[2],分类系统则依据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3版)》[3]。调查主要工具为10 倍双筒望远镜和60 倍单筒望远镜。

3 调查结果

3.1 花亭湖湿地冬季鸟类物种组成

2018—2020 年连续3 次调查到花亭湖湿地冬季鸟类 27种,分属10目13科(见表1),即雁形目、鸊鷉目、鹤形目、鸻形目、鲣鸟目、鹳形目、鹰形目、隼形目、佛法僧目、雀形目。鸭科是花亭湖湿地冬季鸟类群落中的优势科,有6 种,占冬季鸟类的22.22%。从居留型来看,留鸟15 种,占调查鸟类的55.6%;候鸟12 种,占调查鸟类的44.4%。从地理型分析,广布型15 种,占调查鸟类的55.6%;古北界鸟类11 种,所占比例为40.7% ;东洋界鸟类1 种,所占比例为3.7%。

3.2 花亭湖鸟类空间分布

表1 花亭湖湿地冬季鸟类调查名录[1]

(续表1)

2018 年调查到冬季鸟类463 只,2019 年调查到冬季鸟类682 只,2020 年调查到冬季鸟类953 只。冬季鸟类数量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花亭湖湿地近年来开展了围网撤除、植被修复等湿地保护措施;冬季鸟类主要集中分布在花亭湖滩涂、湖汊、上游河流、湖中孤岛、湖边水草丰盛的地方。

3.3 花亭湖保护鸟种分布

从保护级别上看,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秋沙鸭1 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鸳鸯、黑鸢、苍鹰、红隼4 种,属于国家保护的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3]的鸟类有22 种。

3.4 花亭湖湿地内的濒危鸟类

调查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过去一直认为中华秋沙鸭在安庆没有分布,本次调查连续3 年都发现了中华秋沙鸭。中华秋沙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全球仅存数千只,第一次调查发现15 只、第二次调查发现32只、第三次调查发现52 只。花亭湖湿地作为国际濒危物种和国家级保护鸟类的冬季栖息地,需要大力保护并进行鸟类长期监测,掌握该濒危鸟类种群分布的时空动态,这对保护、拯救该物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冬季花亭湖湿地不仅有很多侯鸟,还有很多留鸟,在调查中发现较大数量黑鸢集群,在一个地点记录到黑鸢119 只,这种现象比较少见。为了保护好在此越冬的珍稀鸟类,加强花亭湖湿地植被修复势在必行。

4 花亭湖湿地鸟类受胁因素

4.1 人为活动和干扰

由于花亭湖湿地涉及7 个乡镇建成区、41 个村民组、常住人口80 114 人,区内人口密集,周边人为活动频繁。特别是随着旅游业发展,人为活动增强,对冬季鸟类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一些渔业生产不合理,使湿地资源受到破坏,不仅干扰鸟类栖息,而且争抢了鸟类的食物来源。

4.2 植物的影响

湿地植物作为鸟类栖息生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鸟类的栖息和越冬具有很大的影响。花亭湖湿地由于大部分水域水位深,冬季显露的滩地面积不大,湿地植被稀少,不利于涉禽的栖息,鸟类栖息地环境受限。

4.3 水位变化

由于花亭湖湿地水位受人工调控,加上水土流失及河流冲击,适合于鸟类栖息的面积不足,底栖生物和植被稀少。

5 建议

(1)加强花亭湖湿地鸟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动态监测,在鸟类重点活动时段进行野外巡护监测,并做好巡护监测记录。

(2)加强巡护执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市民关注湿地,保护鸟类资源,打击乱砍乱伐、乱捕滥猎违法行为。

(3)开展生态修复,扩大滩地面积,增加湿地植被和饵料生物。从两个方面进行生态修复:一是水体生态修复。重点加强消落带水生植被修复,必要时扩大花亭湖周边滩地面积,恢复饵料生物、底栖生物,吸引更多鸟类栖息越冬。二是加大森林植被修复。大力营造混交林、浆果林,改善和丰富湿地公园水体周边林相,增加森林植被的保护作用;同时,加强对现有植被保护与经营,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4)注重水体保护,防止水质污染。花亭湖湿地周边大量的阔叶树枯枝、落叶沉入水中腐烂,增加了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积累,直接导致水体群落结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水生生物为食的鸟类生活。建议每年秋季对花亭湖沿湖周边枯枝和落叶进行清理;运用各种工程和技术手段治理水体尤其是入湖河口及河汊的面源污染,如生物塘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既能美化景观,又能治理污染。

(5)退耕还湖还湿。花亭湖湿地公园范围内湖叉、滩涂受到人为围湖种菜,人类活动较多,对冬季鸟类栖息有一定影响;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不利于鸟类栖息繁衍,应及时进行退耕还湖还湿,创造有利于水鸟栖息繁衍的环境。

猜你喜欢
植被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城市鸟类的生活
黄河下游宽滩区及其沿线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鸟类靠什么认路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