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20-09-22 04:14沈康杰郑雨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基础课科研成果本科生

胡 歆 沈康杰 郭 涛 郑雨潇 喻 彬 李 潇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29;2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3 江苏省肿瘤医院 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当下,医学已进入科研与临床并重的时代,许多医学的重大突破都是在科研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中诞生的。基础科研是临床医疗与教学的先锋,是医疗新技术不断诞生的摇篮,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进步的原动力[1-2]。传统意义上,医学生接触科研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而如今专业型研究生几乎把全部时间投入到临床学习中,即使是科研型研究生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也较少。研究生毕业后,由于基础不足且忙于临床工作,对于科研工作更是力不从心。因此,早期科研训练对于医学生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目前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参与早期科研的情况,并探索如何以更合适的方式使学生接触科研。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医科大学大三至大五本科生共220人,其中包括大三85人,大四95人,大五40人。他们在校期间均有2年以上的时间接触科研训练、发表科研成果,符合此次调查的目的。

1.2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内容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共4题,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科研基础情况,共6题,了解学生对科研的主观态度与成果;第三部分为学生对科研的未来规划,共4题,了解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中科研所扮演的角色。问卷由班长进行发放与回收,选取合适的时间(课间、班会等)进行调查,这样有利于提高回收问卷的质量和数量,使调查结果更具有科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的数据量化,应用Epidata软件双轨录入计算机,核查后进行分析。统计问卷中各项目选择人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早期科研训练中的情况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1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64%(217/220)。详细调查结果如下:

2.1 本科生对科研的认识

2.1.1 科研意义的认识:56.12%(188/335)的学生认为科研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考研、保研的需要),29.85%(100/335)的学生认为科研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同时,14.03%(47/335)的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停留在从众心理及没有明确认识。详见图1。

图1 科研意义的认识(多选)

2.1.2 科研与基础课的关系:66.82%(145/217)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在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应当培养科研能力;只有4.61%(10/217)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应全身心投入基础课的学习。详见图2。

2.1.3 接触科研的方式:69.12%(150/217)的学生希望以专家指导的方式接触科研,9.22%(20/217)、11.52%(25/217)、10.14%(22/217)的学生分别选择自由发展、学长帮扶、自由学习的方式接触科研。详见图3。

图2 科研与基础课的关系

图3 接触科研的方式

2.1.4 通过科研最希望获得的能力:文献检索28.57%(62/217)和论文写作25.35%(55/217)是本科生通过科研最希望获得的能力;而选择英语阅读16.13%(35/217)、团队合作14.75%(32/217)、基础实验15.21%(33/217)能力的学生相对较少。详见图4。

图4 通过科研最希望获得的能力

2.2 影响本科生早期科研的因素分析 将学生按照性别(男、女),成绩(年级前40%、年级后60%)以及年级(大四、大五)3个因素分类,了解不同类别学生接触科研时间长短、对科研的兴趣、科研的成果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对结果进行χ2检验,探讨这些因素对本科生早期科研的影响,结果如下。

2.2.1 早期科研训练的性别差异:女生中接触早期科研训练时间>1年者占总人数的36.11%,明显高于男生的21.10%。且对未来科研有详细规划的女生占37.96%,明显高于男生的22.02%。但值得关注的是,男生中通过早期科研训练已取得科研成果的比例为54.13%,明显高于女生的37.04%。详见表1。

2.2.2 早期科研训练的成绩差异:成绩前40%的学生在接触科研时间、科研成果、未来科研规划方面均较后60%的学生表现得更出色(均P<0.05)。详见表2。

表1 早期科研训练的性别差异[n(%)]

表2 早期科研训练的成绩差异[n(%)]

2.2.3 早期科研训练的年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大三的学生接触科研训练时间过短,取得成果较少,因此选取大四、大五的学生进行比较。大五的学生接触科研时间>1年者明显高于大四,且科研成果更加丰富。大五的学生中,希望在本科生阶段接触科研的比例为95.00%,明显高于大四学生的70.53%。详见表3。

表3 早期科研训练的年级差异[n(%)]

3 讨论

3.1 国内外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背景 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医学教育十分注重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自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设立UROP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本科研究机会计划)以来,美国所有一流大学都将科研训练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

我国虽然在本科生科研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1995年,清华大学提出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标志着我国本科生科研教育正式启动。2007年,教育部推出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National Undergraduates Innovating Experimentation Project,NMOE),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机会投入到科研训练。而针对医学本科生,教育部特别指出“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临床教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能力”[4]。

3.2 本科生接触科研训练的现状 自“十三五”以来,南京医科大学始终围绕以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目标进行学科建设,鼓励本科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早期科研训练。在校期间,本科生可以通过各个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等专业途径接触科研。调查结果显示:(1)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科研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同时部分学生对科研没有明确认识。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科研希望获得“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能力,而选择“英语阅读”“团队合作”“基础实验”的学生相对较少。上述结果皆反映出本科生接触科研的功利心较重,忽略了科研带来的长远意义。对此,由于课堂教学依旧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和自身科研成果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科研的社会价值[5]。另外,可以从本科新生入学开始,通过开展专家科研事迹讲座等活动宣传科研的意义,端正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动机,纠正 “唯保研论”。(2)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兼顾基础课与科研,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应全身心投入基础课的学习。说明南医大本科生对接触科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过由于医学生的特殊性,繁重的学业是目前开展科研训练最大的阻碍[6]。对此,学生应当综合自身情况,平衡科研与学业,同时学校应当充分运用假期时间支持本科生留校参与科研训练。(3)近70%本科生希望通过“专家指导”的形式参与科研训练。专家拥有的丰富科研经验及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可以使刚接触科研的本科生得到迅速的提高。同时,为便于科研训练的有效实施,专家应该努力争取各个层次的科研经费[7]。不过,部分专家忙于教学、行政,没有过多精力指导科研训练,因此,专家在忙于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当合理安排时间进行科研指导,有条件时可在基础课中穿插科研相关内容。

3.3 本科生科研实践的影响因素 本科生尚处于科研起步阶段,科研实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在性别方面,男性的思维更具有逻辑性,能更客观的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女性大脑发育较男性约早两年,思维普遍较同期男性成熟,更能体会科研的深刻意义[8]。在科研时间方面,由于科研训练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实践运用能力的关键点,是培养人才最后也是最长的一个环节[9],因此只有受过长期规范的科研训练,才有可能取得科研成果。在客观条件方面,一个设备齐全、学术氛围浓厚的实验室更能激发出学生的科研热情,挖掘出学生的科研潜能[10]。调查结果显示:(1)科研成果的取得易受以下因素影响:“高年级”“男性”“成绩较好”较“低年级”“女性”“成绩较差”更有优势。科研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理论才能进行科研工作,科研训练期间必然会遇见超出所学知识的难题,男性特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会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取得。与此同时,科研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取得科研成果。(2)“成绩”“性别”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开始科研的时间。成绩较好的学生能较早意识到科研能力对医学发展的意义,同时“保研”等因素也起到推动作用。由于女性思维较成熟,女性普遍较男性更早进入科研领域。(3)详细的科研规划则与“成绩”“性别”“年级”都密切相关。越早接触科研训练,就会越早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一般过程,从而形成更为详细的科研规划。

早期科研训练可提高医学生检索文献、独立思考、处理数据等能力,最终使得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潜力,从而使其在未来职业选择中占据一定优势[11-14]。相信随着“专家指导型”科研训练的覆盖范围的扩大,假期进行科研训练的时间的延长和科研激励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会投入到科研训练中,从而达到推进医学事业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基础课科研成果本科生
科研成果转化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