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经济分析的开拓与创新

2020-09-22 20:33丁俊发
中国流通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市区货物高铁

丁俊发

2019年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10周年,这一年的12月30日,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千米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借助北斗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京张高铁全线均由智能系统覆盖,实现了自动驾驶、刷脸进站等智能实时体验。

可以说,中国铁路70年的发展见证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恢宏巨变。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谐号动车组(CRH)、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CR)到京张智能高铁,由重载线路、重载大列、货运专列到中欧班列,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成就斐然。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北京物资学院姜旭教授撰写的《铁路货物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国铁路运输70年》一书,正是对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的真实写照。

该书基于铁路货物运输空间经济视角,全面总结回顾了我国铁路运输70年的变化和创新,从细分角度整体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70年的改革发展,剖释其现状和作用,分析其构造变化,论述其与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的关系。

该书基于1949—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的10万组面板数据,分析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基础设施、运输方式、商品产量等因素对铁路货物运输的影响,得出了各省市区间影响货物发送量、到达量的数学模型。利用国家铁路货物地区间交流表,分析各省市区间货物交流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对各省市区铁路货物到达量、发送量的分类,分析各省市区内部外部及整体的铁路货物运输量,总结各省市区货物运输特点。基于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重力模型,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为我国进一步发展铁路运输、助推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该书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基于我国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国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各种铁路基础设施布局、各种货物运输方式发展情况,对铁路在货运市场中的定位及配套政策方案给出了建议,其建议颇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该书基于相关运输理论和最新数据案例,较好地完成了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空间研究。借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的研究方法,利用大量数据进行了佐证,但并非单纯模仿,而是重新审视和阐述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立论客观公允,论述丝丝入扣,新意迭出,颇具启示性。

现阶段,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铁路对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该书系统分析了我国铁路物流向现代铁路物流转变的路径,对我国铁路物流发展提供了相应建议。

该书对铁路货物运输研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姜旭教授历时10年深耕细耘推出的这部专著,兼具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相信广大读者能从中更好地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货物运输体系,收获构建交通强国、形成全球供应链枢纽的新思路。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个以流通学科为核心的高等学府,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献,为中国流通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希望在物流与供应链专题研究(如货物运输、采购变革、营商环境等研究方向)方面,也能走在全国前列,形成特色。

猜你喜欢
市区货物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山上有座高铁站
逛超市
第一次坐高铁
2013年三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路遥知马力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