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伐卢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影响

2020-09-23 04:31王少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8期
关键词:凝血酶抗凝心肌梗死

王少锋

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467599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严重的心血管事件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对于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及时的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1]。在急诊PCI术中需要进行抗凝治疗,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虽然具有起效快、应用简便等优点,但存在抗凝效果不全面、出血风险高等缺陷[2]。比伐卢定是相对新型的抗凝药物,可以直接抑制凝血酶[3],本文主要探讨比伐卢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预后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和/或心肌酶谱确诊为心肌梗死;(2)发病时间在12h以内;(3)患者同意接受PCI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PCI相关禁忌;(2)患者拒绝PCI治疗。最终共纳入11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62.82±11.51)岁,罪犯血管前降支30例、右冠19例、回旋支8例。观察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61.68±12.74)岁,罪犯血管前降支28例、右冠20例、回旋支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临床试验伦理准则,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肝素钠溶液抗凝(成都海通药业,H51021209),具体为通过动脉鞘管注射肝素钠溶液,剂量为100U/kg,视手术时间延长1h追加2 000U肝素;观察组患者应用比伐卢定抗凝(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H20110095),术前5min 0.75mg/kg静脉注射,并按照1.75mg/(kg·h)微泵维持,测活化凝血时间>300s开始PCI手术,术中继续维持滴注至手术结束,术后以0.25mg/(kg·h)静脉滴注4h。两组PCI之后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等标准化治疗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病变远端血管无前向血流灌注为TIMI 0级;造影剂可以通过闭塞血管,但不能充盈远端血管床为TIMI 1级;造影剂可以充盈远端血管床,但充盈和排空速度较慢为TIMI 2级;造影剂完全充盈病变远端血管为TIMI 3级。(2)两组患者术后7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不需要输血且无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轻度出血;需要输血但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中度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并需要治疗及输血为重度出血;脑出血是根据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定。(3)两组患者术后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 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7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7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7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30d内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3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斑块糜烂、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而导致的急性血管闭塞,因此针对性的治疗是及时开通闭塞的罪犯血管、重新建立心肌血流灌注以减少心肌坏死面积[4]。急诊PCI术中的抗凝治疗非常关键,可以稳定斑块抑制新的血栓形成,是保证PCI成功的重要一环[5]。肝素钠是以往手术中最常用的抗凝药物,其具有起效快、经济等优点,但肝素钠的抗凝效果不确切,出血风险较大,因此也制约了PCI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尚需要抗凝效果更加全面且副作用小的抗凝药物。

比伐卢定是凝血酶的直接特异性抑制剂,通过阻断凝血酶与底物的结合发挥抗凝作用,从而使凝血酶灭活[6]。比伐卢定起效迅速,半衰期短,抗凝效果全面,对于改善冠脉血流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也发现,急诊PCI术后,虽然两组的冠脉血流TIMI分级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比伐卢定相比肝素钠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可逆而短暂,非常适合于短期内需高强度抗凝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伐卢定组相比肝素组的出血率显著降低,尤其是在中重度出血方面,这也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8]。这主要是由于以下3点原因:一是比伐卢定能直接抑制凝血酶,不受血小板释放的代谢产物的影响;二是其抗凝作用具有可逆性和短暂性,既能使纤维蛋白结合凝血酶失活,又能使游离凝血酶失活;三是不会降低血小板的数量,当缺血性事件的风险大致相等时,减少出血事件意味着改善了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也体现了比伐卢定的安全性,即相比肝素,应用比伐卢定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比伐卢定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能显著降低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凝血酶抗凝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