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胆囊息肉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VAS评分的影响

2020-09-23 04:31李占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张 亮 李占魁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466000

数据显示,约92.0%胆囊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若未予以及时干预,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兴起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损伤小、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胆囊息肉治疗中,但术中需建立人工气腹,极易导致病理生理发生一系列改变,增加手术风险,加重患者术后痛苦[2]。因此选取一种合适麻醉方案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选取94例胆囊息肉患者,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价值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胆囊息肉患者94例,依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组(n=47)与瑞芬太尼组(n=47)。其中舒芬太尼组:女20例,男27例;年龄36~52岁,平均年龄(41.96±1.54)岁;体质量指数17.5~29.3,平均体质量指数22.87±1.84。瑞芬太尼组:女21例,男26例;年龄35~53岁,平均年龄(42.25±1.72)岁;体质量指数17.3~29.5,平均体质量指数23.01±2.12。2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内镜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息肉;符合手术指征;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胆总管扩张或结石者;存在明显出血倾向或凝血机制紊乱者;存在麻醉禁忌证者;存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及丙泊酚等药物过敏史者;合并肝、肾、脑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合并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2组均行LC术,并于术前严禁饮食。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0.1g)。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并给予面罩吸氧。

1.3.1 瑞芬太尼组:麻醉诱导:予以0.02~0.04mg/kg咪达唑仑+1~2m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0.4~0.6μ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56)+0.15mg/kg顺阿曲库铵。行气管插管,取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给予0.15μg/(kg·min)瑞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422)+4~6mg/(kg·h)丙泊酚,结合手术具体情况,间断注射0.1mg/kg顺阿曲库铵,以保持肌松。

1.3.2 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予以0.02~0.04mg/kg咪达唑仑+1~2mg/kg丙泊酚+0.4~0.6μg/kg舒芬太尼+0.15mg/kg顺阿曲库铵。然后行气管插管,取全身麻醉。麻醉维持:给予0.2~0.4μg/(kg·h)舒芬太尼+4~6mg/(kg·h)丙泊酚,结合手术具体情况,间断注射0.1mg/kg顺阿曲库铵,以保持肌松。

1.4 观察指标 (1)对比2组麻醉基本情况,包括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定向力时间。(2)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2组术后2h、6h及12h疼痛程度,评分范围为0~10分,评分越低,则可见疼痛越轻。(3)统计2组不良反应(腹胀、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

2 结果

2.1 麻醉基本情况 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较短(P<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基本情况对比

2.2 疼痛程度 舒芬太尼组术后2h、6h、12h VAS评分均较瑞芬太尼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疼痛程度对比分)

2.3 不良反应 舒芬太尼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1例腹胀,1例躁动;瑞芬太尼组出现4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4例躁动。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舒芬太尼组6.38%(3/47)低于瑞芬太尼组21.28%(10/47)(χ2=4.374,P=0.037)。

3 讨论

LC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机体血液循环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诱发心率加快,心肌收缩,从而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风险[3]。有学者指出,应用复合麻醉方案,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麻醉可控性,强化镇痛、肌松效果,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4]。丙泊酚作为静脉麻醉新型药物,可在短期内减轻血药浓度,多用于全麻诱导与维持中。瑞芬太尼作为一种超短效镇痛药物,存在起效迅速、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等优势,且其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有效降低单一药物剂量,抑制术后不良反应,但其术后镇痛时间较短,创口疼痛感较强[5]。

舒芬太尼作为一种苯基哌啶类镇痛药物,其镇痛效果是芬太尼2倍,且经蛛网膜下腔注入,仅需微量便可获得良好镇痛效果。同时血脑屏障对舒芬太尼作用较小,有助于保持药效浓度持久,减轻术后疼痛。本文结果显示,舒芬太尼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定向力时间均较瑞芬太尼组短(P<0.05)。可见相较于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胆囊息肉患者,可有效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此外,王奎等[6]研究发现,行LC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减轻术后疼痛具有一定效果,且其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12.9%。本文数据表明,舒芬太尼组术后2h、6h、12h VAS评分均较瑞芬太尼组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低于瑞芬太尼组的21.28%(P<0.05)。提示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胆囊息肉患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可知,相较于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胆囊息肉患者,可显著缩短术后拔管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