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生忠将军在格尔木

2020-09-23 06:28赵珍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筑路格尔木老总

赵珍

慕生忠系陕西省吴堡县人,生于1909年。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运粮总队政治委员,青藏公路、铁路工程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原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柴达木工委常委,中共格尔木市委常委等职务。

1953年初,西藏军民吃粮告急,中央把运粮任务交给西北局,西北局立即成立了运粮总队,慕生忠任总队政治委员。

前一年夏天,慕生忠在赴京开会之际,向彭老总汇报向西藏运粮的困难,建议修建青藏公路,彭老总表示同意。10月,慕生忠回到青海。他带领人马,在短短的时间里,修复了从香日德至格尔木300公里的公路运输线。

1954年1月,慕生忠与各方联系,但从格尔木至拉萨段筑路问题未能解决,最后还是找到彭老总,汇报了青藏公路的进展情况及困难,并建议先修一条从格尔木到可可西里(五道梁)300公里的路段。彭老总极为赞赏并给予大力支持,还让慕生忠写份报告由他直接转呈周总理。两天后,报告批下来,慕生忠带着汽车和工兵,兴冲冲地赶回格尔木。

5月11日,他带领1200多名民工和战士,在纳赤台、昆仑山口、楚玛尔河两岸摆开战场,边修路边通车。7月30日,10辆十轮大卡车开上了可可西里,从而推翻了外国探险家断言人类根本无法在此生存这个令人生畏的结论。

10月20日,慕生忠率領筑路大军征服了唐古拉山,在海拔5700米以上的地方修筑公路30公里。

11月11日,筑路大军胜利到达那曲。

12月15日,200多名筑路英雄,100台十轮大卡车,穿过羊八井山峡,浩浩荡荡进了拉萨。

至此,前后仅用了7个月零4天的时间,他们就将格尔木至拉萨1200公里的道路全部打通,与此同时,北线筑路大军从敦煌出发,边修边通车,穿过祁连山,越过百里盐湖,顺利到达格尔木。

12月25日,康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同时举行了通车典礼。

在建设高原新城格尔木的过程中,慕生忠同志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和大批开发柴达木盆地的同志,把建设格尔木看作是开拓大西北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格尔木建站后,他只给同志们讲了四句话:我们不走了,我们要当格尔木第一代居民;我们在世界屋脊开辟一条平坦大道,在柴达木盆地建设一座美丽的花园;我们喜欢亲手建设城市,更喜欢自己亲手建设的城市;不平凡的事业是平凡的人创造出来的。

1954年3月,为了在格尔木开荒种地、栽树,他们挖出了第一条水渠。慕生忠将军派汽车队前往湟源拉运树苗,第一批拉运14万株,内有杨树,还有少量柳、杏、桦树等。5月,这些树按规划栽到格尔木的土地上。30年来这些树已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了。慕生忠还组织剩余劳动力,唤醒沉睡千年的荒原,开垦了27亩荒地,播下了第一批种子,做到耕种当年、受益当年。蔬菜丰收,一个萝卜净重达17斤,从而改善了同志们的生活,一些因缺乏蔬菜而患维生素C缺乏病的同志,也得以恢复健康,增强了高原生活的适应性。

1954年秋,为了不使一些物资日晒雨淋,他们在现代通信营西水渠边,用铁丝把驼鞍杆捆扎起来充当檩条,用手打成土坯垒墙,红柳芦苇当作顶棚,盖起了30平方米的简易仓库,建造了格尔木市第一座房子。1955年下半年,在西藏驻格尔木办事处汽车一队的家属区内,用上述的办法修建了第一批办公室、医院。不同的是,盖房之前地基下挖了1.5米左右,上边用土坯垒墙,造成一种近似窑洞式的房子。彭老总就这件事还对慕生忠风趣地说:“你把陕北的文化带到青藏高原去了,以后我借你的窑洞住几天,可以吧?”

1956年上半年,格尔木人民在慕生忠的带领下,第一次全面洒药灭蚊。下半年,第一次建起一座砖窑,这是原格尔木县砖瓦厂的前身。为了开发格尔木,慕生忠创建了第一个农场——耿藏农场,开荒6万余亩,当年播种30多亩,收获青稞1万余斤,好的亩产达300斤。

1956年4月上旬,中央派陈毅元师率慰问团赴西藏访问,途经格尔木住了3天,由慕生忠陪同。在格尔木期间,召开了慰问大会。陈老总与在格尔木的军民见面并讲了话,陈老总说:“我没参加长征,现在进行补课。”当时想见陈老总的人很多,慕生忠很担心,陈老总说:“不要怕,大家要看就看嘛。”会后,还举行了慰问演出。

为了让陈老总顺利返回北京,慕生忠率领战士们抢修了察尔汗机场,陈毅老总由此乘飞机经重庆飞抵北京。

1958年10月20日,彭老总乘坐的飞机降落到盐湖机场上,他走下飞机,站在坚硬的盐壳上,眼望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汽车,微笑着对周围的同志说:“嗬!这机场好大的气派哟,这公路也非同一般啊。”到了格尔木,住到慕生忠的窑洞里。院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彭老总对团聚的筑路工人和战士说:“你们在高原上辛苦了,我向同志们表示慰问。人总要为国家为人民做一番事业。你们在世界最高的地方修通了公路,在柴达木建起了新城市,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希望大家好好地干。”第二天,彭老总在慕生忠陪同下,实地考究了青藏公路,并登上昆仑山口,后在时任青海省副省长孙君一等人的陪同下坐汽车经大柴旦从敦煌返回北京。

1959年9月,慕生忠将军调离了格尔木。

1982年8月13日至23日,年逾古稀的慕生忠将军故地重游。他目睹当年洒下辛勤汗水的格尔木旧貌换新颜,心情格外激动,挥毫写诗以表情怀。诗曰:

重返祁连北麓,精神大为振奋;

过去一片荒野,现已杨柳成荫。

帐篷难得再见,繁华戈壁新城;

不是人民双手,哪得蜃楼重现。

1989年7月3日,耄耋之年的慕将军携妻带子三返格尔木。为表达他对这片神奇土地的眷恋之情和对后一代开拓者的希冀,又写了如下诗篇:

风雪千里青藏线,连接祖国西南边;

江河源头历艰苦,英雄无畏永向前。

八十老翁返昆仑,千里戈壁有新城;

创业艰辛心无愧,喜见革命后来人。

抚今追昔,当年慕生忠将军与格尔木人同舟风雨。他不仅是青藏、敦格公路的开拓者,也是格尔木城市的奠基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猜你喜欢
筑路格尔木老总
西北偏北之格尔木
格尔木
小动作
赞云南大山筑路人斯那定珠
格尔木
澳大利亚:用烟头筑路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筑路中的利益协调
天天节日
察尔汗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