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模式下提升杂粮综合生产水平的可行性

2020-09-26 11:29苗叶
新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平县高质杂粮

苗叶

建平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产粮大县,素有“杂粮之乡”的美誉。2019年通过实施杂粮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全县建立攻关试验区1个、核心示范区24个、辐射带动区24个,“三区”即创建区总面积16.17万亩,实现项目区谷子平均亩产411.8公斤,高梁平均亩产774.5公斤,亩均节本增效189.8元,全县总节本增效1.6亿元。该项目作为加快杂粮产业发展的“助推剂”,使“建平小米”成功跻身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列。

1县乡联创,提升行政“推动力”

建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杂粮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农财两局联合下发了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长、副县长担任正副组长,成员由縣农业农村局等13个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同时成立了实施小组、技术决策组和专家指导组,构建政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实行“四级联动,县乡共创”的工作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县对乡镇的重点考核指标,制定了《杂粮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考核办法》,激励了创建积极性。

2依托主体,提升区域“择优力”

建平县将项目“指标分配制”改为“自主申报制”,采取“自主申报、专家评定、择优选取”的程序落实地块,坚持便于观摩展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创建积极性高、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产业突出、项目集中度高的“六优先”原则,最终核定全县核心示范区24个,其中创建主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19个,占创建总数的79%,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面积占核心区总面积的76%。

3主攻技术,提升综合“生产力”

建平县在创建工作中注重营造农、科、教、产、学、研全员参与,多元推广的科技氛围。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签订技术合同,成立专家队伍,共同制定技术方案,设置各类试验示范19项,引进杂粮优新品种102个。在创建区大力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模式,全面降低水肥药亩均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集成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9套,首次引进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天粟一号、天粟七号,在创建区内示范推广面积1400余亩,填补了建平县化控间苗技术空白。集成创新了谷子覆膜机械精量穴播栽培模式,实现了谷子免间苗栽培。

4培育特色,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平县将基地建设和特色杂粮开发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在杂粮创建区内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基地,如朱碌科镇2000亩谷子优新品种“吨粘一号”示范展示基地;罗福沟乡500亩黑谷子“仓龙谷”优新品种示范基地;喀喇沁镇500亩杂粮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等。同时大力发展“富硒谷子”“酒用高粱”等特色杂粮,酒用高粱较普通高粱亩效益高出200~500元,富硒小米较普通小米每公斤高出1.0元,亩产值增加400元以上。紧紧围绕“建平小米”这一优质区域公用品牌,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红山绿珠”“御谷源”牌有机杂粮被评为辽宁省名牌农产品,同时开发“粗粮馆”“老炕桌”等特色优质功能性食品,进一步满足了市场需求。

5树立典型,提升创建“辐射力”

建平县组成专家讲师团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培训31期次,共培训3220人次,召开现场观摩会4期次,组织了杂粮绿色优质高效竞赛活动,营造学科技、用科技、懂科技的良好氛围,树立了一批绿色高质高效典型。如黑水镇核心区种植大万莉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技术,1000亩连片核心区实现谷子亩产470公斤,高梁亩产870公斤等,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建平县高质杂粮
小我融入大我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细粮VS杂粮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杂粮小镇之歌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