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

2020-09-26 10:58达煜琪
考试周刊 2020年8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有效性

摘 要: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念,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和良性成长的重要教育形式,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更是日渐凸显。这种情况下,笔者在认真分析小学劳动教育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就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主要从增加内容、优化课程、分层劳动、总结展示和劳动标兵五个角度入手,展开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做出有关评价。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

劳动是人类最美的一种运动形式,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了璀璨丰富的文化和多种多样的物品,维护了社会公众文明,从一定程度上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推动者,他们对劳动的认识与态度,不仅直接关系他们的成长,还会在未来影响社会风气的形成。对此,对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 当下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日渐占据教育主流,成为小学教育的主导思想之一,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力度不断加大,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出现,总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劳动教育内容相对匮乏,小学组织的劳动教育主要集中在日常的卫生打扫、垃圾清理等方面,其余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较少,劳动课程的丰富性有限,导致劳动教育单调乏味,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劳动教育的目标自然难以在较高程度上完成。

其次,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劳动诉求,小学劳动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生群体共性上,没有按照不同的年级,对劳动教育对象进行细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导致劳动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与预期效果有较大出入。

然后,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引导他们养成正确对待劳动的态度,指导他们外在的行为,但当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主要侧重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和行为指导,并没有足够关注学生对劳动的形成性认知和内在自我思考,造成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难以对劳动真正形成真切深刻的认知。

最后,小学劳动教育并没有合理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劳动标兵的树立主要集中在高年级,且劳动标兵的更换频率相对较少,评价标准相对模糊,缺乏公开透明的机制和有限的保障机制,如此,劳动模范标兵带来的榜样作用自然不如人意,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 提高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的方略

(一)增加内容,开展多种劳动教育活动

内容是劳动教育活动的重点,丰富的劳动内容,能在较高程度上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劳动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加劳动教育开展形式的多面性,增加劳动教育潜力,有利于取得相对优化的教育效果。对此,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劳动教育内容,努力发挥劳动教育优势作用。

譬如,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时,除了常见的劳动教育外,学校还根据劳动教育的要求,增加了公益劳动和生产劳动的内容。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养老院,与老人交流,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扔垃圾、叠床背、搀扶老人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同时了解护工的相关工作;周末的时候,组织学生前去街道上帮助清洁工工作,花费一到两个小时,体验他们的生活,进行公益劳动,体验社会服务型劳动者的生活;让学生选择小麦、玉米等一种粮食作为种子,在自己家庭的花盆等地方种植一种作物,精心养护,定期对粮食作物进行拍照,记录他们的成长情况,等作物长成以后,让他们将东西带到学校,进行展示。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各类劳动的不同,体会公益劳动的不易,感受农民生产粮食的辛苦,对他们正确认知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大有裨益。

(二)优化课程,增加劳动教育的丰富性

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还有利于满足学生内在的成长需要,满足教育改革课程内容固定,为学生接受劳动理念,树立劳动观念,锻炼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针对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增加劳动课程,优化新旧课程,增加劳动教育的丰富性,让劳动课程吸引人、影响人。

譬如,为了提高小学劳动教育效率,学校首先从时间上优化了劳动课程,从原本每周的一课时,增加到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安排在中午或下午,有时安排在周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其次,从课程资源上,积极学习先进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根据本校实际,尝试建立带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最后,在课程开展渠道上,学校成立了相关的教研组,尝试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组织教师开展劳动实践新路径的教研探究,开展实验性质的劳动教育课程。这种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有利于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增加劳动教育的灵活性和学科性,提高劳动教育效率。

(三)分层劳动,注重学生的阶段性教育

不同年级的学生因为思维发育程度、身体强度、肢体灵活度等存在较大不同,导致他们对劳动教育的要求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他们的劳动强度应该相对较小,更多的集中在对劳动的主观思维意识的培养上;对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对他们应该是在强化劳动观念的基础上,适当地强化劳动强度;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说,应该坚持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并举。对此,学校应适当地坚持分层教育理念,开展阶段性质的劳动教育。

譬如,在植树节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就根据年级的不同,安排了不同的劳动任务,设立了不同的劳动目标。对于小学低段年级的学生,让他们挖掘土地,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环保工人劳动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宣讲课,通过展示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体会,树立他们劳动光荣的意识;对于小学中段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进行树苗的栽种,完成相关劳动的同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坚持劳动行为和劳动观念两手抓;对于小学高段学生,要求他们进行抬水浇灌树苗,完成植树的其余活动,撰写相关的劳动作文。这样的劳动教育兼顾了不同学段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增加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四)总结展示,深化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主观思维指导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又反向促进主观思维的形成与确立,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劳动教育活动当中,体会劳动的艰辛,还要让他们学会思考,运用理性的思维分析劳动行为,正确看待自己本身的劳动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尽可能地将劳动教育触及思维教育的更深处,跳出对劳动的表面认知。对此,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对劳动总结与展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法。

譬如,除了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性质的劳动活动外,为了深化劳动教育效果,学校还多次组织了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每个年级的学生参与其中,谈论自己对劳动的认识;有时,也会组织话剧比赛,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合适的劳动剧本,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要求他们在最后谢幕的时候,每人谈一句他们对劳动的总结与认识;有时,也会开展劳动座谈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劳动经历,对自己的劳动行为进行总结,进而上升到劳动思想的高度……这种教育方式,侧重从思维上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识,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活跃,热情高涨,潜移默化地加强其对劳动认识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等其他方面的能力。

(五)劳动标兵,发挥劳动先锋模范作用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喜欢模仿比自己优秀的人,令自己变得更为优秀。树立劳动标兵是增加劳动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做的就是指定合理的劳动评价标准,同时选出各个年级的年级标兵,通过同龄人的劳动事迹激励其他学生,发挥劳动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劳动教育效果。

譬如,在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就设置了劳动标兵榜,制定积分制度,对每个学生的劳动任务和表现进行积分,积分在前十位的学生,顺利入选年级标兵榜,学校会张贴他们的照片,下面会宣示其劳动积分和主要的劳动事迹,同时,再进行整个小学年级的十大劳动标兵人物的评选,每个榜单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换。这样的劳动教育,增加了劳动标兵评选的透明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劳动活动当中,对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大为有利。

三、 对小学劳动教育有效性的评价

小学劳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帆风顺,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解决矛盾,才能推动小学劳动教育进一步发展。就当下小学劳动教育方式来说,上述所提的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劳动教育的困境,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践性,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时间一长,也必定会衍生出新问题,滋生新矛盾。要想保持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积极寻找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新道路。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也需要因時而变,不断选择与时代相接轨的劳动项目,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渐进性。同时,学校还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教育方式需要让学生更多的走出去,去体会不同劳动者的艰辛,最好能与学生家长相结合,开展各类家校互动性质的劳动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与家人更多接触的机会,融洽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做好德育渗透,树立学生孝悌观念,增加劳动教育效果的实际效应。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对他们价值观念的树立和外在行为的指导,具有难以忽视的重要影响。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认真研究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分析当下小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通过增加内容,开展多种劳动教育活动;通过优化课程,增加劳动教育的丰富性;开展分层劳动,注重学生的阶段性教育;进行总结展示,深化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树立劳动标兵,发挥劳动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究劳动教育新形式和新方法,深入发挥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良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蕊.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9(23):50-52.

[2]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5):17-20.

[3]陈林,卢德生.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及保障[J].教学与管理,2019(17):11-13.

作者简介:达煜琪,甘肃省兰州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小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