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2020-09-26 11:14李明泉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7期
关键词: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工程建设

李明泉

摘    要:新一轮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住建、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在发达地区和相关行业得到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就现阶段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围绕工程建设管理中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以及档案管理五个方面,探究强化和提升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应用水平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建设单位;信息技术;工程建设;建设管理

1  引言

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建设管理涉及的各方主体及各个阶段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以促进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工程建设信息化具有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存储电子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及信息利用科学化等特征,信息化管理对于快速有效的保存、传递和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大量数据信息,提升工程项目的有序性、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负首要责任。从工程建设管理数据的形成和流向角度来看,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存在数据交互关系,又是参建单位与质量监督机构以及各主管部门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主导者,也是与上级主管单位沟通对接的牵头者。因此,建设单位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为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提升工程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工程管理专业人员与信息化技术人员要共同研究思考的问题。

2  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发展的现状

從信息化建设实施主体来看,主要分为行业监管部门信息化监管系统以及各参建单位从自身需求实际出发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监管方面中已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比较常见的如发改部门牵头建立的工程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财政部门牵头建立的财务支付系统、住建部门牵头建立的项目建设智慧监管平台以及安全监管部门牵头建立的项目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等,各部门建设的信息系统均基于自身管理需要,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基本满足了各环节的管理需求。但整体而言,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共享数据不足

各主管部门建设的信息化监管系统均基于各部门自身实际管理需要,处于各自为政、各取所需的状态,在数据结构、平台架构、存储类别以及运行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分散建设导致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共享能力不足,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加大了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人员在不同系统间重复填报数据的工程量,使得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受到限制。

2.2  应用领域局限

各参建单位建设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多用于单位内部事务管理,作用多限于单位内部信息交流、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宣传等相关业务。而围绕工程现场建设管理关注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以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信息化建设集成管理不足,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运用信息化系统对工程建设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全面评估,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

3  建设单位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当前,云大物智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也是驱动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3.1  日常管理方面

(1)强化部门协同。工程建设管理涉及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质量检测、安全监测等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内部协同,也涉及项目建设单位与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外部协调。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相关数据的产生、收集、存储、应用需要各相关单位的全力配合,建设单位要加强与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围绕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梳理各管理任务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统筹工程建设管理各环节、流程数据相关联系,强化各部门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数据共享。互联共享是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关键,通过各类数据的全参与、全交换,实现对感知数据的共用、复用和再生,为辅助决策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要与各主管部门监管系统之间数据互联,打破各管理业务“互相独立”、“信息孤岛”格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深度、广度、高度。

(3)加强维护升级。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上工程建设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上级部门相关政策的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也要跟随时代及科技发展脚步,加强后续系统的更新维护,不断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

3.2  信息化技术方面

(1)质量控制。项目开工之初明确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要点,通过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重要隐蔽工程、重要材料(设备)验收记录、检测结果等过程资料实时上传至建设管理系统,实现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的证据链,加大对参建各方人员质量管理行为的实时监控,提高各单位人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2)安全控制。充分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传感终端、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建立施工环境全天候监测,做好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提前预警;建立重大危险源(深基坑、高边坡、塔吊、高支模、特种设备作业等)运行状态全实时监控,劳务人员不安全行为监测(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安全绳、安全带、违章作业等)、参建单位人员“刷脸”考勤、重点区域视频联网监控,为工地精细化管理和质量安全管控提供互联互通、智能标准的技术保障。

(3)进度控制。应用以GIS+BIM技术为核心的虚拟数字技术,建立可视化、精细化、多维度、可模拟的设计和建造模式,通过BIM三维视图和无人机拍摄等技术实时展现工程进展总体情况,并与计划节点工期实时对比,按实际调整进度控制各项指标,确保总进度任务圆满完成;实时收集、整理、汇总影响工程进度目标实现的各项因素,梳理工程建设流程“关键线路”,实现“一张图看清楚”,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4)投资控制。通过与进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模块数据互联互通,实时展现工程实际进展及合格工程量统计情况,据实支付各相关单位工程款;汇总相关设计变更及工程量签证对工资投资变化影响情况及各类费用支付统计,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动态管控,减少和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的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5)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建设单位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档案的形成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对工程建设项目后续验收、移交、结决算以及运行管理都有深刻的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工程建设各环节相关资料实时收集,包括各施工方案报审资料、项目划分、单元(检验批)工程评定及验收资料、项目检测资料、设计变更资料、分部及单位工程验收资料、竣工验收资料等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档案数据电子化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各参建单位人员变动、资料丢失等原因造成档案资料不齐全,为工程建设后续验收、移交、结决算以及运行管理提供坚强保障。

4  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整合、调度工程项目中人员、物资等各类资源,全流程在线监督和控制工程质量,实时预警各类安全隐患。大力推动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是提升工程项目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我国建设工程管理行业发展的时代趋势。

猜你喜欢
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工程建设
筑高校学生温馨之巢
浅谈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措施讨论
建设单位修缮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从工程结算审计角度谈建设单位项目管理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