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美育融合与德育提升

2020-09-27 23:00沙秀清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美育德育

沙秀清

摘要:小学是学生形成三观、具有基本审美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开端,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指路明灯的作用。班主任是每个班级的“大家长”,怎样让孩子在接受书本知识教育的同时获得审美意识和道德意识,这是作为每个班级班主任都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走进学生内心,及时给予引导。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班主任应当如何在工作中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美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250-01

由于小学生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审美和道德标准,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相互模仿在小学生之间很常见,比如学生之间突然开始流行起来的奇装异服、出口成脏,或者是突然开始模仿其电视上明星的某些做法。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的及时引导,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与道德价值观。若是学生们共同追求的审美与道德均是正确的、主流的、正能量的,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道路将有极大裨益。

1.班主任注重自身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

在小学孩子们的审美观、道德观还没有稳定成熟的阶段,模仿是他们形成道德观、审美观的一个重要来源,且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老师的一切都是最正确的,因此方方面面都会观察和模仿老师,因此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班主任在与学生和其他老师日常交往中,要做到待人接物有礼貌,言语和行动上都尊重他人,在穿着打扮上不能够出现奇装异服,应当以干净整洁为标准。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需要做到积极主动,健康向上。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还能树立好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共处关系

保持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才能够积极发现学生在思想、心理或者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积极引导和解决,对此,班主任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2.1 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性格、个性、兴趣爱好,不适宜用同样的方法来管理和教导。需要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之后,找到适合各自的沟通方式,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从心理上尊重每一位学生,避免居高临下的相处模式,形成平等对话机制,在师生间沟通时,能够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出现问题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找出自身不足,自己也需要反思有没有做到完美,这样双方共同总结经验,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方式,才能最终形成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2.2 擅长夸奖,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一位学生所擅长的领域不尽相同,班主任不能够一味地以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优秀与否,而需要在与学生相处时善于探索发现,找到每一位在细微处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这样做不仅能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更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从心底认可老师,愿意与老师做朋友。

2.3 建立和学生间的良好沟通机制。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最初需要班主任自身的引导,在平日里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班主任需要开发多种渠道来和学生们保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现状。沟通的渠道可以是鼓励学生主动找自己聊天,也可以是通过每隔一段时间的信件交流等,总之需要找到适合学生们性格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心理上觉得沟通是有效且安全的,以此来保持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3.将美育与德育相融合

3.1 用美育达到德育目标。

美育教育在小学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美术课上,美术老师通过具体的作品让学生们直观、具象地感受到美,形成情感共鸣,从而逐渐树立起审美观。因此,美育相对德育来说,更为直观具体,也相对更容易直接提升。而德育教育若是搬上课堂,则大多是条框教育,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利用美育的方式来促进德育教育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育小学生们不能在校园里穿奇装异服时,可以通过审美观的教育,告诉学生怎样的穿着打扮更加让人心理舒适,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气质风度,这样比直接约束学生不允许怎样的穿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2 在德育中体现美育。

德育的提升同样能够促进美育,在班主任日常的言传身教中,学生们逐渐形成了正确而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自我有更高标准的约束,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一定程度上就能够实现美育的目的。比如,当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自我要求時,必然会遵守教师的要求,不会出现追求潮流,穿着打扮不合时宜的情况。

4.注重班级环境的建设

班主任可以同学生们一起为德育和美育制定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达到要求的积极性,由于学生也亲自参与了这些规则的制定,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执行,并会主动负责起维持秩序运行的任务,在同学之间就形成互相监督的氛围,促进全班同学一起遵照执行,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道德观。对此,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德育打分规则,让同学们组成小分队进行得分大比拼,或者通过一同找资料出方案布置装扮教室,用这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方法来达到最终美育与德育提升的目标。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当下,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和美育教育任重而道远,班主任要巧妙地将德育和美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主动配合自己的德育与美育,通过建立良性循环的师生交流沟通渠道,让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在自己各方面素质全面提升的同时,也要逐渐丰富学生的审美与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风霞.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55.

[2]付建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分析[J].学周刊,2020(10):163-164.

[3]刘馨,宋瑞华.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汉字文化,2020(06):182-184.

[4]贺彦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探究[J].学周刊,2020(07):148-149.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美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美育教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