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绘就人才培养蓝图
——访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房志东

2020-09-28 10:20赵苡萱
劳动保护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化工行业化工企业

文/本刊记者 赵苡萱

近年来,我国化工安全事故频发,多起典型化工事故都与一线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关系密切。202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现阶段,化工行业、企业急需怎样的专业人才?《意见》为化工人才培养指明了哪些方向?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房志东,回答了上述问题。

“目前,中国化工行业产值占全球化工产值的40%,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真正的化工大国。”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部主任房志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腐蚀性强、有毒有害等特点,生产工艺、设备、控制系统和公用工程复杂,装置危险源集中,容易发生事故。近年来,我国化工安全事故频发,通过分析这些事故,发现化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等,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020 年2 月26 日,中 共 中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值文件宣贯之机,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培训部房志东主任,从化工人才培养的角度阐述文件的重点内容。

产业发展快 为什么缺人才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化工大国,但化工行业人才依然短缺,谈及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房志东表示,结合我国近年来化工安全方面的发展情况,行业人才短缺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化工产业发展过快

“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房志东对此忧心忡忡。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7 年,我国化工行业的主营收入达到了13.78 万亿,接近 全国GDP 的17%;2018 年,我国化工行业总产值占全国 GDP 的13%。“目前,中国化工行业产值占全球化工产值的40%,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化工大国。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全国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还不协调、不匹配,表现在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粗放、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以及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薄弱等多方面。”化工产业发展过快,导致化工人才缺口变大,同时也对化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部分地方政府安全发展理念落后

房志东认为,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对化工产业的规划布局不合理,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从源头进行有效管控。例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淘汰的落后产能,向西部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转移,但在转移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从源头上进行产能管控和科学规划,造成本地区产业技术发生变化和化工产能的重复建设。部分淘汰的落后产能继续使用,设备老化、运行风险大,容易导致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从而使得化工人才从事化工行业的意愿不强,间接引发人才流失。

企业重效益 轻安全理念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但在目前,很多企业的发展理念依然是“重效益、轻安全”。“由于化工产业的利润比较高,使得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利益,培训投入不足、激励政策不够等问题依然严重。”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足,必然影响员工的安全技能提升,这也是导致我国化工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化工产业工人待遇不高

“从整个化工产业的角度看,我国化工产业工人待遇普遍较低。”房志东说道,现在化工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都要进入化工园区,目前有80%~90% 的化工企业都搬入了化工园区,而化工园区的交通、生活设施方面都不太便利,上班往返路途可能需要2 ~3 个小时。化工产业工人工资不高,上下班又比较疲劳,这必然导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容易造成化工行业人才流失。

媒体宣传事故的负面影响大

房志东认为,目前我国化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部分企业、政府层面没有及时、积极应对舆情,没有正确引导公众认识化工安全事故,普通老百姓不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是由于违章操作或主体责任未落实。人们“谈‘化’色变”,认为从事化工行业非常危险。这也是目前化工人才短缺的一个原因。

人才的重要作用

化工行业涉及化工、机械、仪表、电气等多个专业,各个专业都是保证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而在化工企业中,“懂技术不懂安全,懂安全不懂技术”的大有人在。很多企业管理层的主要成员,虽然学过化工专业知识,但他们在技术引进、工程设计、工艺管理和设备维护等环节,都暴露出知识结构单一、安全管理素质不高等问题。另外,在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失地的农民转移到了化工行业。他们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总之,化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素质不高,一线工人化工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双重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化工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抓住最根源的“人”的问题,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才能真正减少及避免事故的发生。

重点培养一线产业工人

2014 年8 月27 日,教育部、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主要内容是针对高校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化工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性意见。

“近几年加入到化工行业的失地农民,其自身安全素质难以胜任工作要求,而他们又不可能去参加职业院校的系统培养,这时候,通过一些企业内部的培训或其他手段提高产业工人的化工安全知识和技能就很有必要了。”房志东继续说道。

这次的《意见》,主要从化工产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上,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作了调整,使得化工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适应性和精准性。《意见》提出了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将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作为高危行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群体。这个改变,就抓住了化工企业中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重点群体——一线产业工人。

房志东(右一)在企业检查承包商持有的特殊作业票

除了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意见》还提出针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一线岗位新招入的从业人员的门槛、化工企业专业技术团队的组建要求、重点区域建设相关职业院校的要求、将化工过程纳入高校专业核心课程共5 个方面的人才培养相关要求。《意见》延续了《指导意见》的主要政策,同时结合近几年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从源头上更精准地解决了化工人才的培养重点和难点。

房志东表示,《意见》的出台,首先理清了我国整个化工产业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层次方向。明确了企业管理层,如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和经验;明确了化工企业一线员工需要具备的知识和门槛。其次,《意见》还对化工重点区域(如化工园区)人才培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化工重点地区(如全国53 个危化品重点县)扶持建设一批化工相关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依托重点化工企业、化工园区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最后,《意见》对化工高校如何更精准地培养复合型化工人才,更好地提高整个化工产业员工的化工和安全技能,设立了一个方向性的突破,即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知识纳入相关高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补短板 指方向 人才培养开启“快进键”

加快政策标准和教材编制制定

《意见》出台后,我们应该如何发力?房志东建议,应该加大宣贯力度,加强政策宣贯,要让全社会知晓我国现在化工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清楚有哪些人才培养的政策。

同时,房志东期盼应急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单位加快制定与《意见》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加快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配套教材。

“2019 年5 月24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国办发〔2019〕24 号)和《指导意见》中都提到了支持高危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但实训基地的建设依据,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细则和标准。”比如创建“学分银行”,那么“学分银行”应该如何互认?这些都还没有可依据的具体的条件、标准和实施细则。

政府出台激励政策提高产业工人待遇

目前,由于化工产业工人待遇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严重,使得本来就有缺口的化工人才更是寥若晨星。房志东建议,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引导化工行业、企业能够提高产业工人的待遇。这是目前制约整个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出台号召全行业参与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相关政策

化工行业人才培养,一方发力肯定不如多方联动,房志东认为,制定、出台一些发动全行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化工人才培养的政策,确实解决化工安全人才短缺的问题。他建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在参与化工行业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和大专院校、职业院校合作,编制化工领域相关的一些课程体系,同时联合部分危化品重点县建设化工安全方面的实训基地。还可以发动其他的社会力量,甚至可以把化工安全相关知识灌输到中学课本中,让公众逐渐提高化工安全意识和认知。

房志东建议,尽快出台更具体、更精准的政策,落实全社会、全行业参与化工人才培养计划。

引导企业建立员工的职业规划

引导企业建立员工的职业规划,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让员工对未来工作充满憧憬和希望,对企业充满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致力于企业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房志东建议,企业可以通过诚信体系的建设达到目的。企业在面对新招入员工时,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考量企业是否按照承诺内容落实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规划发展。这样一来,企业通过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诚信系数,对企业也具有正激励作用,达到双赢的目的。

对于化工安全人才的培养,除了以上问题,房志东认为在化工院校人才培养中还有3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目前化工院校化工安全和化工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得不好,导致懂学科知识不懂安全,懂安全不懂学科知识的情况出现;二是课本教材与实践结合得不好,同时教授化工安全知识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现实脱节;三是目前化工行业装置大型化、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复杂化、过程连续性强的特点更加突出,对化工行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培养模式如何能更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值得进一步推敲。这3 个问题希望能够尽快补充完善。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化工行业化工企业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抗疫情,石油和化工行业勇做贡献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化工企业中的工作票制度
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成绩单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潜力分析
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化工行业标准